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珠江水资源保护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水资源保护的关键在于加大保护力度和加强管理。提出加大保护力度应放在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加强管理要建立一管理机构,依法管理,经济管理,提高管理技术,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钦江流域水污染状况与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广西钦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各河段纳污量,对水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提出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水质监测和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管理等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对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的监督管理,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影响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的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分析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的各级影响因素,最后对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案中,污染者付费方案措施受到较高的关注,符合我国国情及松辽流域现状,而对水质污染后如何修复水质、恢复水体重视程度不够,同时部分方案的实施力度较弱,无法真正起到水资源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娄烦县自然概况和水资源现状,从水源分布情况及现状入手调查,分析了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改善饮用水工程现状及加强工程管理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加强地下水功能区保护与管理,对实现地下水分区分类精细化管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地下水功能区水量控制目标、水位控制目标以及水质保护目标的确定方法。应根据各功能区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生态保护功能以及地质环境稳定功能的属性要求,在综合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区域用水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地下水功能区保护目标。同时,应强化地下水监测计量,实行功能区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加强水质保护。  相似文献   

6.
分析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模式的特点,梳理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基础建设、新技术的应用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水资源保护监控实践经验。松辽流域从水资源监测能力、信息系统、水生态文明方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基础建设,利用"3S"技术、贝叶斯技术、松花江干流水质模型对松辽流域重点水功能区、省界缓冲区和入河排污口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理,并建立良好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彩霞 《山西水利》2007,23(1):11-12
通过对侯马市水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应树立整体意识,水质水量并重,加强统一管理,切实落实现有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市场机制,并重视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要素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指标和污染物超排程度两项指标对小凌河锦州段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明,小凌河锦州段水质承载状况为超载状态,因此应加强流域内水资源治理与保护,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西北水电》2001,(1):56
为了为国家进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我国已正式开展新的《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这一工作将于明年底完成。 新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把我国各个流域的水资源划分为4个功能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以此在宏观上对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总体控制,协调地区间用水关系,合理解决有关用水矛盾。新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明确了水资源保护的目标:近期目标是通过水功能划分,设置水源保护区,加强水质监测,实施水域纳污总量控制等措施,力争使集中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逐步改善河流和湖泊的生态环境,远期目标是通过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加强水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配置,使生活用水水源地得到保护,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用水标准,其他供水的质量基本满足用水部门的要求。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和污染,初步遏制水环境恶化。 (《四川水力发电》编辑部李燕辉供稿)  相似文献   

10.
16 什么是水资源保护 ?如何理解水资源保护的深刻内涵 ?  水资源保护 ,从广义上讲包括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两个方面 ,也就是通过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手段合理开发、管理和利用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供应 ,防止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 ,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水资源保护对象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在水量方面 ,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 ,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注意避免水源枯竭 ,过量开采。同时 ,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在水质方面 ,应…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的先决条件是水资源问题 ,表现在对水资源的需要和其它资源开发对水资源的冲击。根据西部水资源状况 ,指出西部水资源保护要以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 ,维护水资源的多功能性 ,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 ,合理分担水资源保护经费及用水全过程管理为原则。提出西部地区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为按区域管理 ,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 ,加强基础信息的收集 ,加大水资源保护立法力度  相似文献   

12.
怀柔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宏兵 《中国水利》2011,(21):42-44
怀柔区是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之一,承担着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和保障首都供水安全的重任,水源保护任务非常艰巨。针对怀柔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强化水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在法制建设、体制建设、队伍建设、部门协作、经费投入以及流域管理的科学性等方面 ,均存在较大问题 ,必须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基础上 ,采取科学规划、加强合作、提高经济管理能力和增加经费投入、厉行节约用水、修建治污工程等措施才能得到较好解决。而采取这些措施的最有力保证 ,则是制定黄河水资源保护专门法律法规或制定黄河法并在黄河法中对水资源保护予以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14.
为服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及精细化管理,保障示范区水资源安全,梳理了示范区水资源保护协作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了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的新要求,借鉴国外跨区域水资源保护协作典型案例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基于示范区的信息共享、相关标准衔接、水资源保护协调联动等3项机制和完善重点领域法制保障、加强跨界水体联合监测、强...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①省界缓冲区难以发挥缓冲作用;②省际边界地区存在水污染矛盾隐患;③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够;④省际边界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⑤省界监测还不能满足功能区管理的需要。提出进一步推进省界水体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①加强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②建立完善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协商机制和突发污染事故预警机制;③大力推进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④完善省界水体监测体系;⑤优化水资源调度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蒋晓军 《中国水利》2010,(11):29-32
在了解广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加强广西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强化管理政策,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切实抓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管理.促进广西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水土资源特点,介绍了节水增粮行动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该项目在促进水资源管理决策、增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总结了论证工作中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严把技术关口等方面的有益启示,为加强全国农业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党河水环境特征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党河水资源形成和演化特点、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开发利用中引起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为保证党河流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强化水资源及水环境保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生态型低耗水产业,并尽快实施引哈济党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我国政府对水资源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大 ,而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则相对滞后 ,水资源污染和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已危及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强化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 ,赋予必要的行政管理职能 ,是跨世纪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组织保证。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 ,确保机构的良性运行 ,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广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广西面临的洪涝、干旱、水污染、水资源浪费、水土流失等主要问题,从21世纪初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出发,提出广西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开源节流、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政策保障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