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惠南段~大宁段采用2排直径4 m的PCCP管道,管道单线总长50 km.管线需穿过两甘池隧洞和崇青隧洞.西甘池隧洞埋深浅、地质条件复杂,为此,比较了钢筋混凝土衬砌、钢板衬砌和洞穿PCCP管结构3种方案,最终采用洞穿PCCP方案.现工程基本完工,表明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研究,对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第七标段管线工程穿越河沟时洪水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证,认为采用暴雨洪水实用手册及历史调查洪水等多种方法可对洪水作出较准确的确定。  相似文献   

3.
穿黄隧洞1∶1仿真试验是南水北调中线最重要的试验项目之一,试验课题多、技术含量高、试验周期长,备受大家关注,在此作简要介绍。一、仿真试验的目的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采用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穿黄隧洞为大型水工隧洞,内径7m,外径8.7m,全长4250m.埋深于黄河河床下23~35m,除承受外部较高的水、土荷载外,还承受>0.5MPa的内水压力。隧洞衬砌采用双层复合结构,外衬为拼装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西电东送”是举世瞩目的四大工程。“西气东输”是从新疆塔里木起铺设 4 2 0 0 km天然气管线直抵上海 ,涉及 9个省、市、自治区 ,三渡黄河 ,一跨长江 ,一期投资即达 12 0 0亿元。“青藏铁路”东起青海格尔木 ,西至西藏拉萨 ,全长 1118km,其中海拔高于 4 0 0 0 m的地段 96 0 km,多年冻土地段 6 0 0 k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西电东送’是在龙滩、小湾等西部大型水电站建设的基础上 ,全面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乌江、红水河和黄河上游水电资源 ,形成“西、中、北”三条“西电…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西气东输项目的建设,使得河道管理范围内管线项目越来越多,但受施工工艺、河床演变等因素的影响,穿河越堤管线对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诸多方面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穿河越堤管线在施工期、运行期以及废弃期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提出应定期开展穿河越堤管线的检测与安全评估,从而消除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7):F0002-F0002
6月22日上午,经过720个日日夜夜、4250m的穿行、掘进,“穿越号”盾构机顺利到达穿黄隧洞进水口,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上游线隧洞全线贯通。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进口段长35m,分为A、B两洞平行布置,完成开挖和一期支护后的结构尺寸需满足穿黄隧洞泥水平衡式盾构机出洞的要求,完成衬砌后的结构尺寸需满足穿黄隧洞过水要求。A、B两洞间距仅约16m,渐变段部覆盖层薄,属浅埋黄土隧洞,洞身低于原始地下水位近40m,开挖施工中难度较大,对洞身变形控制要求高,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施工降水,洞口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洞身段采用CRD法(交叉中隔墙法)施工。本文主要对CRD法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为盾构法施工的大型双线新型预应力复合衬砌结构的高压输水隧洞,设计流量为265 m3/s,加大流量为320 m3/s。穿黄隧洞投入运行后,将在高压条件下持续输水,若内水外渗将导致洞外砂土渗透破坏,危及隧洞安全。为确保每一条内衬结构环缝的防水密封,以消除接缝渗漏的安全隐患,需要研究喷涂聚脲的施工工艺,从而封闭内衬环向结构缝。通过采用喷涂聚脲的施工工艺,消除了内水外渗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
正成果概况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工程设计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与黄河的交3叉建筑物,是总干渠上建设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工程,也是控制工期的关键性工程,其设计流量为265m/s,加大流量为3320 m/s。穿黄工程采用2条盾构隧洞穿越黄河,单洞长4 250 m,隧洞内径为7.0 m。隧洞穿越黄河游荡性河段,该河段所处围土为饱和砂土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内水压达0.51 MPa,为国内首例采用盾构法施工的软土地层大型高压输水隧洞。技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2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工程两条隧洞开始充水试验,将对穿黄工程隧洞结构的安全性能、衬砌受力和防渗、排水情况及混凝土质量等在充水状态下进行检验。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 km的孤柏嘴,于2005年9月27日开工建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穿越江河水利工程。两条隧洞内径为7 m,长为4 250 m,其中有3 450 m位于黄河河床下。穿黄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特殊性,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采用项目法人直接管理、代建制和委托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对南水北调工程项目进行管理,对3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管理模式的改进提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线路、工程分期、规模和调水量 ,认为东线工程供水范围内属资源性缺水 ,已制约了这一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施东线工程是必要和紧迫的 ;供水目标和范围是合理的 ;治理污染是东线工程的重点 ,关系东线工程的成败 ,必须先治污后通水 ;工程分期实施可减少风险 ,降低投资强度 ,与治污工程和城市配套工程相协调 ,东线工程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量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水资源系统进行分析和概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段水量优化调度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并针对三种不同保证率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比常规调度,该方法能有效降低系统总缺水量及工作能耗,使系统水资源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配置,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运行管理及未来实时优化调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 ,水源水质优良。采用全封闭式管道输水 ,工程永久占地少 ,抗风险能力强 ,防渗、防蒸发 ,水质不污染 ,输水安全可靠 ,输水利用率高 ,满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大中城市的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介绍。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后,如何进行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水资源调度,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了4个方面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中线水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的目标,总体架构,技术路线及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关爱萍  王科 《人民长江》2011,42(3):57-61
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水权在省级用水行政区域(河南、河北、北京、天津)间的初始配置,建立了基于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模型将水资源调配中利益协调的因素纳入水权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构建了多因素影响下的南水北调调水水权初始配置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地区的调水水权进行初始配置。结果表明,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受水地区的调水水权分配量分别为20.07亿,31.20亿,15.58亿m3和12.63亿m3。  相似文献   

17.
引江济汉工程施工风险控制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荆州段施工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现状,对施工风险的类型与辨识、施工风险分析与等级判定的准则、施工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主要措施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风险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工程风险等级主要为中等或轻微水平,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配置战略工程,已建成的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开始发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总结已建工程主要成效及面临的挑战,探讨适应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配置思路,并提出进一步发挥东线、中线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对策,以及西线工程调水线路论证方案建议。研究成果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后续工程建设和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需要,通过简要介绍江苏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与传统水利工程管理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采用直接管理、委托管理和协议管理的优缺点,对江苏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建成工程运行管理经验作了系统总结,并与传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探讨了前期建成工程运行管理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和措施,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工程需要的运行管理模式,努力为推动江苏南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确立,从而保证江苏段工程全线建成通水,确保发挥工程设计效益作了有益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受水区的水资源调度与配置问题,以受水区总缺水量最小和泵站总能耗最小为目标,建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将南水北调工程调水与本地水资源进行联合配置,并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大为目标,构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水资源配置模型。采用基本方案和节水方案进行了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降水保证率分别为50%、75%和95% 3种情况下,受水区节水方案缺水率比基本方案分别下降了2.91%、3.61%和3.83%;受水区节水方案下各工程基本完成了受水区的供水任务,且优先利用了泵站单位能耗较小的运西线进行调水,说明优化调度配置方式在保障受水区用水的基础上,能够以更为经济节能的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