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广场是西方文化特产的观点在国内外普遍流行。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简要分析了中国传统广场的起源、类型及其发展过程,证明了中国古代城市不仅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和广场生活,而且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为悠久的广场体系。最后简要分析了传统广场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玲 《中外建筑》2014,(11):88-89
"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是我国每一座城市面临的一个命题。华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独特优秀的地方文化汇聚成华夏文化,尤如百川灌海。为何破解这一命题,一是厘清城市的主流文化,从建筑形式到内容的统一,尤其是老城区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载体;二是拓展新区对城市文化的延续,不能千城一面,高楼林立,文化传承湮没在城市发展之中;三是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要有个性,特别是将城市文化的传承融入城市的发展之中,"一方水土一方人"就是文化的传承,更为城市发展定下了基调,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关于城市广场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芗 《中国园林》2000,16(4):20-23
从中西方传统哲学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中西方各自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对中西方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深刻影响及城市广场在我国当代城市设计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的生态文化背景,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广场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中西方城市广场的角度,简要分析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城市广场”的理解上的差异,进而进行其城市广场的历史变迁对比。基于这些对比,文章探讨了中西方对“城市记忆”的理解差异,并分析了由此引发的应对城市历史文脉的态度和做法上的差异,以期探寻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当代转型期(1980年代、19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3个阶段、城市广场中3种社会生活(日常生活、文化生活、公共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揭示了中国的城市广场由文革时期的政治空间逐步向当代社会的人性场所转变的发展动力与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周俭  刘文波 《城市规划》1999,(11):58-62
通过桂林市城市中心广场规划设计,分析城市广场的文化与生活意义,并试图探索实现城市广场生活和体现城市广场文化特色的规划设计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广场是城市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之一。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将城市广场的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待改善。该文指出城市广场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与历史和社会文化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倡导在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和物质环境互动原则指导下创造富有综合效益的人本主义的城市公共生活空间及环境。  相似文献   

8.
城市广场的兴起,对中国而言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至少它证明了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空间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广场现已成了城市,尤其是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陈祺  丁砚强 《山西建筑》2014,(23):20-22
以礼县的两个城市广场对比为例,分析了创意文化广场的设计思路,指出将城市广场的生态设计和文化设计有机融合,其设计理念、设计手法以及成功经验对于建设其他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许多有魅力的城市拥有许多吸引人的外部空间。其中“点”状的广场空间及“线”形的街道空间是最为直观的城市空间表现形态,也是城市空间系统中最为活跃的构成因素。城市广场不仅是城市公共活动的功能性空间,还对应一种生活方式,内含一种文化形态。城市广场的设计既要满足市民的公共活动,又应反映公众的心理意象,使公众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戴志中 《四川建筑》1998,18(2):15-19,25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客厅”、“起居室”是显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的窗口。最近,我国的许多城市欣起了兴建城市广场和热潮,这是我国当代社会生活和城市建设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文章从对传统广场空间的认识,城市,城市广场的文化内涵和现代城市广场的共性几方面对城市广场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并且总结了山地城市广场创造的主要基本原则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认真分析广场基地周边山水与建筑形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地方特有的文化资源,通过对之抽象升华,提炼设计元素,努力营造出一个具有独特地域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  相似文献   

13.
丁昶  王栋 《江苏建筑》2001,(Z1):47-50
通过对中国传统聚会空间的分析、中外传统上城市聚会空间的比较及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思考.探讨在当今的中国到底需不需要城市广场?如果需要,这些城市广场究竟应该怎样建设?  相似文献   

14.
魏景 《中州建设》2004,(5):61-61
城市中的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空间的变迁往往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形态,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观念处在全面深刻的变革之中。城市不再仅仅是对人的地域归属的表达,而是从真正意义上归属了本位主体:居民。因而城市的公共空间也越来越体现出这种归属的变化。城市的市民生活摆脱了从居所连接办公室以及连接到极少数个人节点空间的点线游戏,开始在公共中伸展。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广场见证并影响着这种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摘 要:胶南市行政广场通过对“琅琊古城”①、“九宫格”、“环形水道”、“锚之原型”、“帆之原型”的理解后形成的外部空间形态,诠释了胶南市行政广场的文化特征.目的在于在广场设计中.广场中景观形态的文化学体现,通过对历史原型②的重构,雕塑造型手法的裂变、扭曲,古代城市在城市广场中规划思想的重新理解及海洋文化在广场中恰当的定位来实现的.广场设计中引入建筑文化学的思维,不仅使城市广场更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而且可以在城市广场中寻求历史脉络,使人们在游览广场的同时,感受到当地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6.
谈城市广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市广场建设的背景出发,结合城市广场建设的目的,重点探讨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应该采取的措施,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5)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设计出地域特色浓郁、市民满意度高的城市广场是当前设计界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城市广场中地域文化设计理念的研究分析,对地域文化在城市广场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究。  相似文献   

18.
广场,被誉为城市的“客厅”。近几年,各地争相建广场,有的广场为城市增辉,也有的大而无当,成为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让我们听一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园林研究所所长孙凤歧教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腾飞,我国的许多城市掀起了广场设计的热潮,人们对交往环境和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在这诸多的广场设计中能充分反映城市文化和历史文脉的精品并不多见.反映在规划、建筑上,文脉代表的就是建筑所处的文化背景,同所有艺术一样,要让人们接受它,就要先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进行创造,然后再加以具体的提炼、抽象,使其具有艺术价值.在惠安城市广场的设计中,我们注重城市文脉,以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为设计之先,在方案设计中既重视传统又不为其所囿,以人为本,从而对传统、环境、人的需求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江门市新市民广场规划设计的设计历程,提出在进行广场规划设计时应注重广场设计的地域性、历史文化性,使广场的规划设计赋有内涵,使当地的地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