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研究了抗氧化剂Na2S2O3对螺旋藻流加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2S2O3浓度为0.2 g/L时干质量达到最大值11.14 g/L,是对照的1.75倍,抗氧化效果明显.在此浓度下叶绿素含量及藻胆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并且藻液无污染.  相似文献   

2.
谷氨酸钠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经灭菌的zarrouk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酸钠和葡萄糖,考察其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的最佳添加浓度为3g/L,螺旋藻中的叶绿素含量和藻胆蛋白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9倍和1.13倍;在3g几葡萄糖浓度下,考察不同浓度的谷氨酸钠对螺旋藻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 以干重、叶绿素及藻胆蛋白含量、藻液的污染程度为主要指标,得出1.2g/L为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螺旋菏的营养特性和发展前景,重点探讨了螺旋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和藻种的分离和纯化。  相似文献   

4.
氮源对螺旋藻生长及胞外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氮盐对螺旋藻生长及胞外多糖积累的影响,发现低氮培养条件对螺旋藻生物量积累影响不太明显,但却有利于螺旋藻胞外多糖的积累。氮源不仅是决定螺旋藻生物量的积累的主要因素,也是螺旋藻胞外多糖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螺旋藻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影响螺旋藻生长的pH值、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因素进行研究。在最适pH值范围和优化配方的碳、氮源浓度及比例以及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含量的条件下,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培养结果。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首先介绍了螺旋藻的营养特性和发展前景,重点探讨了螺旋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和藻种的分离和纯化。  相似文献   

8.
螺旋藻培养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藻(spirulina)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的新型食品,被称为‘21世纪的理想食品’。本文主要讨论螺旋藻的培养方法,尤其是光合异养条件下的培养规律,并对螺旋藻的工业化高细胞密度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螺旋藻及其培养张义明,Steven.F.Chen,郭祀远,李琳,肖凯军,魏东(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研究所广州,510641)螺旋藻(Spirulina)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生物之一,它是一种多细胞丝状微藻,属蓝藻门,其丝状体或毛状体的螺旋状是螺旋藻属...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葡萄糖对螺旋藻叶绿素和糟胆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合营养培养过程中,藻胆蛋白并不因混合营养代谢活跃而吸收较多的电子流,而叶绿素反而因光合作用系统Ⅰ(PSⅠ)加强,吸收较多光能,体现在色素积累量上即为混合营养分批培养中叶绿素较光合自养含量高,而藻胆蛋白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啤酒厂排放水培养螺旋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采用不同条件以啤酒厂排放水培养螺旋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每升排放水中添加2.0gNaNO3、6.6gNaHCO3、0.5gNaCl、0.25gK2HOP4、pH9.0,光照强度2300Lux,温度30℃条件下,通气培养8d,螺旋藻生长量达2.84g/L(干重),培养得到的螺旋藻产品氨基酸总量为37%)以干物质汁)。  相似文献   

12.
罗光宏  许耀照  何琳 《食品科学》2014,35(14):151-154
为快速检测藻类干粉叶绿素含量,以钝顶螺旋藻干粉为材料,在不同浸提剂、不同浸提时间和不同浸提
温度处理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叶绿素、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干粉不同浸
提剂处理条件下叶绿素含量依次为95%乙醇-99.5%丙酮(1∶1,V/V)>95%乙醇-99.5%丙酮(2∶1,V/V)>95%乙
醇-99.5%丙酮(1∶2,V/V)>99.5%丙酮>95%乙醇;不同浸提时间条件下测定叶绿素含量依次为8 h>6 h>4 h>
14 h>12 h>10 h>24 h>2 h;不同浸提温度条件下测定叶绿素含量依次为21 ℃>22 ℃>20 ℃>15 ℃>25 ℃。分
光光度法测定钝顶螺旋藻干粉叶绿素含量最优条件是浸提剂为95%乙醇-99.5%丙酮(1:1,V/V)、浸提时间为8 h和
浸提温度为21 ℃。  相似文献   

13.
螺旋藻的光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自制的光生物反应器对螺旋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和液体循环速度对藻体细胞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 ,培养温度对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流加和碳源的供给形式的改变等培养条件和培养工艺的改进使藻体的生长速率、生物量产率和生物量产量分别达到了 0 .4 1 1 /d、3 2 .2 5g/m2 · d和 3 .93 g/L的水平 ,最大生长速率达到了0 .566/d。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研究了钝顶螺旋藻对Cr(III)的吸收和生物转化以及Cr(III)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影响,用ICP-MSHPLC对无机Cr(III) 经钝顶螺旋藻吸收后的存在价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对Cr(III)具有良好的富集和生物转化能力,在本实验中总铬富集量可达到173.17mg/g,有机化程度可高达96.99%。ICP-MS-HPLC 分析结果表明没有有毒的Cr(VI)的产生。此外,干重测定结果显示低浓度的Cr(III) (< 234.38 × 10-6g/g)促进钝顶螺旋藻的生长,高浓度的Gr(Ⅲ)(> 234.38 × 10-6g/g)则抑制共生长,并导致钝顶螺旋藻形态异常。在一定范围内钝顶螺旋藻能高效富集Cr(III),可作为安全营养的保健食品;钝顶螺旋藻抗高Cr(III)压,吸附高浓度Cr(III)的能力使其可用于环境中Cr(III)污染的去除。  相似文献   

15.
螺旋藻培养条件响应面法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设计了用于螺旋藻培养的新型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并用响应曲面法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试验选取影响螺旋藻生长的四个关键因素即光照强度、通气量、培养时间和接种量,并对其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建立了以藻体干重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藻体生长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光照强度、培养时间、装液量、通气量;对方程解逆矩阵可知,当光照强度、通气量、培养时间和接种量分别达最佳水平4400lx、212.2L/h、8.8d和7.2L时,DW最大值为1.277g/L。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主要介绍了自制模拟微重力效应反应器(回转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特征,并用其进行螺旋藻光合自养分批培养,同时与摇瓶和发酵罐式光生物反应器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为10%、光照强度为4000lx、温度为25℃的条件下培养9d,模拟微重力效应反应器效果最好,细胞干重为0.91g/L,是螺旋藻大规模培养的2.41 倍,并且螺旋藻具有较好的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17.
螺旋藻生长速度快,培养方便,具有较强的富集金属离子的能力,可将无机碘转化为人体易吸收的有机碘,从而获得富含有机碘的螺旋藻,提高螺旋藻的品质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该文从螺旋藻的富碘机理入手,简要介绍了螺旋藻的富碘效果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应用透析袋(OT法)组装光生物反应器,与鼓泡式生物反应器(AB法)和摇瓶(SB法)进行对比实验,探讨利用渗透膜建立高密度培养富硒螺旋藻(Se-SP)方法的可行性。称质量法监测并推算藻细胞生长率和最大生物量,荧光光度法测定Se-SP及其培养液中硒含量和形态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Se-SP中总蛋白(TP)、藻蓝蛋白(PC)、叶绿素a(Chla)、总胡萝卜素(Caro)、水溶性多糖(SPS)及巯基(-SH)含量等主要营养构成,培养液中无机碳(IC)和有机溶解碳(DOC)的含量采用自动分析仪测定。结果发现:OT法培养Se-SP的最大生物量可达9.6g/L,是AB和SB方法培养的3~5倍,其中有机硒转化率及TP、PC、Chla、SPS和-SH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相应地,培养基中 IC剩余减少, DOC无明显累积。结果提示,OT法可实现Se-SP高密度培养,并有望获得优质Se-SP产品,其优势体现在高细胞增殖速率、高有机硒转化率、高无机营养源消耗率和低有机碳的积累,便于培养液的再生利用,减少废液污染。  相似文献   

19.
螺旋藻抗突变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螺旋藻抗突变作用的机理,用钝枯螺旋藻(SPG)为受试物,用3种不同的给予方法观察其拮抗由黄曲霉毒素(AFB1)所致的TA98菌株突变的作用。结果表明:SPG在较低浓度(40mg/皿)即可通过抑制AFB1对TA98的致突变作用,使突变菌落数明显减少;当SPG达到较高的浓度(100mg/皿)时,还可通过直接灭活AFB1的方式抑制AFB1的致突变作用。其可能机制是由于SPG中含有胡萝卜素、Vitc和葡萄糖醛酸等成分。前两者都已被证实具有抗突变和清除自由基的功能,而葡萄糖醛酸则可与AFB1结合使其灭活。结果还显示,SPG不能抑制AFB1引起的已突变的TA98菌株的突变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