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冷轧板最主要的质量问题就是表面缺陷,亮带缺陷是目前首钢冷轧板最为常见的表面问题。通过研究不同亮带表面缺陷形貌及亮带处缺陷形貌、发生规律、元素构成、以及全流程缺陷的遗传性,分析了首钢冷轧亮带缺陷的主要原因,包括连铸坯皮下夹渣、皮下气泡、氧化铁皮压入以及辊印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生产中J4酸洗板出现表面纵裂纹、起皮、夹杂缺陷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冶炼、浇注、轧制、酸退等工艺,找出了影响酸洗板板面纵裂、起皮、夹杂等缺陷的主要原因是连铸坯表面及皮下夹渣等原始缺陷未清理干净,经后续轧制遗留到热轧板上,最终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折叠起皮、裂纹等缺陷。  相似文献   

3.
陈德香  才筝 《物理测试》2011,29(5):46-48
利用金相检验、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检测手段对低碳软钢SPHC冲压起皮的缺陷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翘皮的皮下基体表面及横截面都发现保护渣的成分元素。连铸时结晶器内保护渣卷入铸坯表层.轧制变形后被拉长存在于带钢皮下表层是引起SPHC带钢翘皮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本钢冷轧板产生的起皮缺陷问题,通过现场取样、宏观分析以及采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对起皮缺陷部位进行了微观观察和元素定性分析,探讨了起皮缺陷的产生原因和消除措施。结果表明,冷轧板表面起皮缺陷是由夹杂物引起的,主要是化学成分为Al2O3·SiO2·MgO·CaS·CaO复合型氧化物组成的颗粒带,推断可能来源于连铸过程中保护渣。通过调整相应的炼钢工艺可以减轻或消除此缺陷。  相似文献   

5.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和金相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冷轧板起皮缺陷成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起皮的主要原因为夹杂物、氧化通道、气泡及氧化铁皮压入。夹杂物主要是耐火材料和保护渣卷。氧化通道主要由于铸坯表面微小裂纹被氧化所致。气泡在轧制过程中受轧制力的作用沿轧向延伸最终由钢板表面逸出。大部分氧化铁皮压入缺陷多是由于之前的热轧缺陷遗传至冷轧所致。  相似文献   

6.
针对镀锡板冷轧工序表面缺陷,在冷轧镀锡板取样并结合电镜进行分析,得出铸坯卷渣(Al-Ca-Mg-Na-O复合夹杂)及铸坯中Al2O3夹杂物是镀锡板冷轧板点/线状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某厂镀锡板转炉-精炼-连铸全流程生产中夹杂缺陷产生原因,采取了控制转炉出钢氧、保证RH循环时间及降低吹氧量、优化连铸工艺如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氩气流量、结晶器保护渣等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镀锡板夹杂类缺陷,对应冷轧工序改判率由之前2%~3%下降至控制后0.5%以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分析方法对冷轧板的缺陷部位进行分析,发现导致冷轧板孔洞缺陷产生的原因是连铸坯内部有严重的皮下长链状硫化物。  相似文献   

8.
针对490CL车轮钢表面起皮缺陷问题,研究了其表面的宏观条痕缺陷和缺陷处微观的显微组织,并辅助以EDS检测。结果表明,490CL车轮钢起皮缺陷主要是由连铸坯原生的铸坯表面缺陷,以及吹氩过程中吹氩速度过高导致结晶器卷渣使保护渣料进入钢液中引起的。通过对炼钢工艺以及连铸速度的合理改善,使490CL车轮钢的加工合格率由原来的83%左右提高到99.6%,满足用户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试样进行金相分析,对铸坯表面修磨试验结果分析及对连铸坯在高线粗轧第1道和第2道轧制的受力和变形的分析,发现盘条表面的一种特殊的线状缺陷形成的原因是连铸坯存在边内裂和皮下气泡 ,粗轧机组(特别是第1和第2架)孔型设计不合理,也促进这种线状缺陷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以SPHC冷轧镀锌后边部线状凸起缺陷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工艺调查分析、跟踪试验、金相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日照钢铁生产的SPHC热轧带钢在冷轧镀锌后,边部“线状凸起”缺陷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连铸坯表面边部纵向裂纹及卷渣是造成SPHC母材边部裂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连铸工艺的相关调整措施,使冷轧镀锌板边部裂纹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肖同达  李慕耘  孔勇江  马赟 《连铸》2022,41(1):56-61
镀锡板表面存在线状缺陷,导致镀锡板质量成本损失大幅增加。缺陷的长度、宽度、频次及发生的位置具有随机性,为了研究该类型缺陷类型及产生机理,通过JSM-6610型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缺陷部位进行分析,发现Al基夹杂是导致镀锡板表面线状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加真空合金化后循环时间、减少钢包下渣等控制措施,镀锡板表面线状缺陷发生率由0.75%降低到0.25%。  相似文献   

12.
稀土镁球铁法兰在铸造中经常会出现缩孔、缩松,球化不良及球化衰退,石墨漂浮,夹渣,皮下气孔等铸造缺陷,现把缺陷的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止措施提出来,对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垂直线生产可锻铸铁管件出现的较严重的气孔、夹渣、缩松缺陷,分析缺陷产生原因,并通过优化浇注系统、排气方式及增设集渣包等改进措施实施,解决了可锻铸铁管件气孔、夹渣、缩松缺陷。  相似文献   

14.
呋喃树脂砂铸件常见缺陷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文华 《现代铸铁》2006,26(5):76-78
呋喃树脂砂铸件质量一般比黏土砂铸件好,但如果原材料选择、工艺设计、造型和制芯操作不当。也会产生气孔、粘砂、脉纹、裂纹、夹渣、硬度不足、渗碳、渗硫和球化不良等铸造缺陷。对这些缺陷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5.
轴承座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属较为典型的球墨铸铁铸件,其在铸造生产过程中极易出现夹渣缺陷。对其夹渣缺陷形成机理进行理论分析,通过优化设计和实践验证形成有效的避渣浇注系统方案,消除铸件高动载荷区和轴承安装配合面的夹渣缺陷。  相似文献   

16.
GCr15钢旋转弯曲超长寿命疲劳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轴承钢GCr15旋转弯曲超长寿命疲劳实验获得的应力-寿命(S-N)曲线数据分散性较大且呈连续下降趋势,不能用台阶下降的S-N曲线描述.断口分析表明,在高应力幅区疲劳破坏主要起始于试样表面的加工划痕或夹杂物;随着应力幅的降低,疲劳破坏主要起始于试样内部的夹杂物.内部破坏均带有鱼眼特征,大部分的内部夹杂物周围带有颗粒亮区(GBF区).夹杂物尺寸的较大分散程度和小尺寸夹杂物的簇集是引起GCr15钢疲劳寿命分散性较大的因素.使用推定的GBF区成长率能够定量分析夹杂物尺寸对疲劳寿命分散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制氢转化炉管常见的裂纹、气孔缺陷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工装准备、涂料制备及喷涂工艺上提出了改进措施,有效预防了炉管的横向裂纹及气孔缺陷。利用EMPA1600电子探针和波谱仪对炉管表面的夹渣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认为夹渣主要为炉渣和舍金元素的氧化物,还存在Nb的严重成分偏析,并从冶炼和浇注工艺上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玉亭 《大型铸锻件》2013,(2):31-33,42
采用50Mn钢锻制大型回转支撑环时,滚道表面用淬火机加工后存在裂纹、鼓泡和剥落现象。通过取样分析,认为致废原因为氢致裂纹、氧化铝和保护渣等夹杂物,提出了控制钢中气体含量等一系列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铝硅镀层钢板表面质量,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对镀铝硅钢板表面出现的点状缺陷的显微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铝硅镀层钢板表面产生的点缺陷主要分为4类,第I类点缺陷成分主要为Al-Si氧化物和氧化锌,由铝渣及锌灰粘附在镀层表面所致;第II类点缺陷产生原因为镀层表面压入铝渣或异物;第III类点缺陷由Al-Fe-Si氧化物、Al-Si氧化物及W-C、Co-C化合物组成,为沉没辊涂层磨损后与铝渣共同粘附在镀层表面造成;第IV类点缺陷处呈中间凹陷、边缘微凸起的微观形貌,产生原因为镀层表面受异物划伤。针对以上缺陷的产生原因提出严格控制铝锅温度、增加捞渣频次、降低炉鼻内氧含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