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历史维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流域管理亦然。通过对河西走廊近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的回顾,分析了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石羊河、疏勒河及讨赖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管理的演变,重点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形成的"以时分水"的时间水权制度的运行情况、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特征变化导致时间水权制度失效的机理,以及讨赖河流域传统分水模式与现代水利制度衔接的现实需求与可能方式。研究认为,在历史维度下进行流域管理问题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河西走廊水环境演化规律、深刻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问题的现实内涵、科学制定传统水资源管理与现实发展要求衔接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历史维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流域管理亦然。通过对河西走廊近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的回顾,分析了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石羊河、疏勒河及讨赖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管理的演变,重点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形成的"以时分水"的时间水权制度的运行情况、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特征变化导致时间水权制度失效的机理,以及讨赖河流域传统分水模式与现代水利制度衔接的现实需求与可能方式。研究认为,在历史维度下进行流域管理问题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河西走廊水环境演化规律、深刻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问题的现实内涵、科学制定传统水资源管理与现实发展要求衔接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生态保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河西走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近10年流域治理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结合河西走廊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特征,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赢为目标,提出了河西走廊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战略对策,即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保护方式“3个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先保护重要生境,切实维护绿洲稳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贫困指数在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贫困指数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水资源评价方法,它通过资源、途径、能力、利用和环境5个方面来定量评价区域水资源的相对水平。运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确定各分指标的权重,对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的水贫困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的水贫困指数分别为39.4、66.0、36.6,评价结果与客观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5.
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转化概况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有两千多年的农业灌溉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繁荣昌盛的地区.在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水系中,该流域水量较少,但耕地多,土质最好.流域南为祁连山,北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属  相似文献   

6.
疏勒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 ,属内陆干旱地区 ,2 0 0 3年全流域社会经济系统耗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73% ,已超过了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应该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针配置水资源 ,立即停止开采地下水 ,停止向流域内大量移民 ,并大面积退耕休牧还草 ,保证天然生态有足够的耗水量 ,控制疏勒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位不再下降 ,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发展 ,确保天然生态不再恶化并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跟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特点以及水资源分布状况,将河西走廊分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河西走廊绿洲区、内陆河尾闾湿地区、河西走廊荒漠区4个生态分区。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以1949年、1975年、2000年及2010年为评价节点,对河西走廊不同生态分区的结构组成及生态指标进行了跟踪评价,分析了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的主要特征。分析表明:1949年以后,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主要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河流为纽带进行的。水资源在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流域上中下游之间重新进行分配,形成了人工绿洲与荒漠、天然绿洲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决定了生态格局演进的方向与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 一、流域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特点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出北麓,总面积4.16万km~2。其中,荒山、戈壁、沙漠及荒地占68%,草原、森  相似文献   

9.
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莱茵河、五大湖、多瑙河等跨国界河流以及美国田纳西河、英国泰晤士河、意大利波河等跨省界河流的水污染治理机制,分析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从整体上把握水污染治理,建立一种跨界综合管理模式;进行以流域为单位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注重流域水环境容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设立流域水资源管理协调与咨询机构,鼓励公众参与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从4方面为我国的水污染治理提供借鉴:①水污染治理机构组成的多元化;②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多层次;③消费者协会参与水资源管理;④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建议中国的跨界水污染治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建立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流域管理体制;②加快流域立法进程;③流域投资运行机制市场化;④建立流域企业化管理体制;⑤优化流域管理机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疆中小流域的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职能范围十分有限、水资源无序开发、流域内水量分配不合理、水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从理顺水资源管理机制,促进水管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流域水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流域机构依法行政能力等3个方面对新疆中小流域的治理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只有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发挥流域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才能使水资源利用走上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的可持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提出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促进大藤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为繁荣西江经济走廓提供安全保障。认为要以全流域的综合利用规划作指导,实现多目标的协调开发,包括开发西江黄金水道,发展西江航运;开发水电富矿,为江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清洁能源;防旱除涝,发展灌溉,推广节了水型农业。建设高产稳产农田。要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防洪减灾意识,打破地域观念和行业分割的思想,加强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2.
As water has become the shortest resources in arid, semi-arid and rapid urbanization areas when th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has approached or exceeded its threshold, water resources system slows down the socio-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destroys the projected targets to eradicate poverty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Water Resources Constraint Force (WRCF) and constructe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n it. Conceptual models on the interactions and feedbacks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s in water scarce regions or river basins indicate that, if the socio-economic system always aims 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RCF will vary with a normal distribution curve. Rational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is optimistic variation law. Specifically, Water Demand Management (WDM) and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WRM) are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and approach to alleviate WRCF. A case study in the Hexi Corridor of NW China indicates tha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great impact on WRCF both in Zhangye and Wuwei Region, and also the river basins where they are located. The drastic transform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attern and the experimental project – Building Water-saving Society in Zhangye Region alleviated the WRCF to some extent. However, from a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view, WRCF in Zhangye Region still belongs to the severe constraint type. It will soon step into the very severe constraint type. In order to shorten the periods from the very severe constraint type finally to the slight constraint type, WDM and IWRM in the Hei River Basin should be improved as soon as possible. However, in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WRCF belongs to the very severe constraint type at present due to po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e past. Though the socio-economic system adapted itself and alleviated the WRCF to some extent,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had to transform the water supply management pattern to WDM, and seek IWRM in recent years. It is concluded that WDM and IWRM is a natural selection to alleviate the WRCF on the socio-economic system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贾芳  魏奋子 《中国水利》2011,(15):21-23
河西走廊区域地区性绿洲自然生态环境对我国整体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保持、维护和稳定的作用。在分析河西走廊地区水土资源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河西走廊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黑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黑河流域水资源现状,采用了AHP法,分析了黑河流域水资源的敏感性、适应性能力及脆弱性,并对2010年黑河水资源的脆弱性水平做出了预测;得出了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接近临界状态的结论;并在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管理和规划全流域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分配、节约和保护。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及其利用情况。采用趋势和对比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变化,地表、地下水资源和用水组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呈减少趋势,而用水量在逐年增加。通过本次分析研究,提高了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及用水情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人口聚集,生态、能源、粮食、矿产资源丰富,在中国战略地位显著.然而,黄河天然来水量不足,导致流域水资源供需情势严峻,黄河发展新战略与水利工程规划由此而生.厘清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配置格局,对大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量精细化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河流域现状水资源配置格局分析成果,解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流域相关城市群发展战略,探讨其对黄河水资源可能的影响;其次,分析黄河流域未来供需情势,提出全新的水资源配置思路,研究新战略与规划工程条件下的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配置格局.研究成果可为全球其他流域在战略和规划工程影响下的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成果  姚党生 《人民黄河》2005,27(3):38-39,48
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治水思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是黄河水资源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黄河流域水环境状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点以及原则,从保护黄河水资源的角度提出了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①完善黄河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②进行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③加强水量水质统一监测;④建立水量水质联防队伍;⑤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⑥开展洪水资源化研究;⑦开展污染物在汇流面上的运行规律研究;⑧加强清洁生产和节水减污工作;⑨发挥水资源的经济杠杆作用;⑩加强珍惜水资源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