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闫凯  张建文 《锅炉技术》2013,(1):35-40,47
以常规锅炉燃料燃烧计算方法为基础,对富氧燃烧锅炉的燃料燃烧计算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将富氧锅炉与常规锅炉的热力系统进行比较,建立了进行富氧锅炉燃料燃烧计算的基本模型。在此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富氧燃烧条件下燃料所需理论助燃剂量和理论烟气量的计算方法,随后进行了考虑烟气再循环和不考虑烟气再循环2种条件下的实际烟气量的分析计算,其中包括各种烟气成分的体积量的计算,最后根据富氧燃烧锅炉热力系统的特点,推导出了富氧燃烧条件下烟气质量、烟气密度、飞灰质量浓度和烟气焓的计算公式。对富氧燃烧条件下锅炉的燃料燃烧计算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今后发展和完善富氧锅炉热力计算方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富氧燃烧锅炉增加了尾部再循环烟气和空气分离单元抽取的氧气特点,比较了常规空气燃烧锅炉焓温表计算方法与富氧燃烧方式下焓温表计算内容的区别,分析了富氧燃烧锅炉循环烟气焓、分离氧气焓和炉膛进口热燃烧气焓随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化的特性,给出了富氧燃烧锅炉烟气焓温表的计算方法,为富氧锅炉热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富氧燃烧锅炉磨煤机出口温度随运行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各因素间的显著性关系,以某600 MW亚临界富氧燃烧锅炉及磨煤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仿真模型,采用流程模拟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干燥气中氧含量、漏风系数、排烟中一次循环烟气比例及烟气预热温度等单一因素的扰动研究,并基于正交法进行了多因素耦合及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富氧燃烧锅炉磨煤机出口温度随干燥气中氧含量的增大而下降,随排烟中一次循环烟气比例、漏风系数的增大及烟气预热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各因素显著性关系为排烟中一次循环烟气比例干燥气中氧含量漏风系数烟气预热温度,其中干燥气中氧含量和排烟中一次循环烟气比例影响为特别显著,漏风系数影响为显著,烟气预热温度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针对富氧燃烧锅炉增加了尾部再循环烟气和空气分离器抽出的氧气特点,对富氧燃烧锅炉进行了热平衡计算建模,并以常规燃烧锅炉热平衡计算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富氧燃烧锅炉热平衡计算方法方法,并比较了不同氧浓度对富氧燃烧锅炉热平衡计算结果影响规律。所得研究结果为开展富氧锅炉热力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富氧燃煤锅炉磨煤机内低温腐蚀问题,以某600MW富氧燃煤锅炉为例,研究了再循环方式、煤种及锅炉负荷等因素对磨煤机低温腐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再循环方式中脱硫脱水处理过程对磨煤机出口烟气酸露点的影响明显;富氧燃煤锅炉燃烧高硫煤时,磨煤机会发生严重的低温腐蚀;磨煤机出口烟气酸露点随锅炉负荷的降低呈下降趋势;SO2体积分数对烟气酸露点的影响比H2O体积分数的影响稍大,但烟气酸露点还是由SO2和H2O的体积分数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用指统计窄带模型结合Mie氏散射理论计算了带有颗粒物的富氧燃烧锅炉炉膛内烟气的黑度,与逐线计算的富氧燃烧气体的黑度以及空燃时烟气黑度结果的比较表明,此方法可以准确地计算富氧燃烧条件下烟气的黑度,并计算了常规燃煤时颗粒物浓度下不同射线行程、不同烟气循环比、不同温度下富氧燃烧烟气的黑度。结果表明:颗粒物对烟气黑度的计算有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富氧燃烧中CO_2和H_2O比例的增大,气体成分对燃烧产物的黑度也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可为富氧燃烧锅炉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典型富氧燃烧锅炉风烟燃烧稳态模型为基础,对35MW富氧燃烧系统稳态运行工况下的风烟燃烧过程数据进行仿真,并对系统运行中涉及的配风、注氧、漏风控制和CO_2捕集工艺优化等主要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改进运行特性和工艺参数的调节手段.结果表明:系统漏风率限制在3.6%以下时,干循环烟气理论上可获得80%以上的CO_2体积分数;高效的烟气水分脱除有利于系统运行和循环烟气中CO_2的捕集;不同的供氧配风方式将会造成燃烧优化、系统安全和控制调节的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8.
富氧燃煤锅炉再循环方式对烟气酸露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600 MW富氧燃煤锅炉为例,对其在3种不同再循环方式下烟气中H2O和SO2体积分数的变化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预测了烟气酸露点,并分析了再循环方式对尾部受热面低温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氧燃烧下烟气的酸露点比空气状况下高15K左右;再循环方式中脱硫脱水处理过程对烟气中H2O和SO2体积分数影响明显;3种再循环方式下烟气酸露点最大差值可高达11K;烟气酸露点随一次循环烟气比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富氧燃煤锅炉烟气再循环方式选择与水分平衡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同的二次烟气再循环方式下,以300 MW富氧燃烧锅炉机组为例,对分别采用直接接触式冷却器(DCC)进行烟气脱水和湿式脱硫(FGD)与DCC串联进行烟气脱硫及脱水的富氧燃烧系统详细计算并比较了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并计算和比较了各种布置方式下的风机功耗.结果表明:单独采用DCC脱水情况下,锅炉烟气水蒸气体积分数比空气燃烧方式下高10%-15%;二次循环烟气脱水时,锅炉烟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比空气燃烧方式下高约3%;FGD与DCC串联布置时的锅炉流通烟气水蒸气含量略高于采用单独DCC时二次循环烟气脱水的水蒸气含量;电厂循环水温度为30℃时,DCC出口烟气理论水蒸气体积分数为4.28%;单独采用DCC脱水的干烟气循环方式的风机总电耗最小.  相似文献   

10.
对常规空气燃烧传热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使其适用于富氧燃烧方式,并对灰气体加权模型(WSGG)的参数进行优化和修正,得到了烟气发射率与温度、辐射层有效厚度和分压比的关系;以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NIST)数据库数据为标准,对富氧燃烧方式下烟气各组分的导热系数、运动黏度和普朗特数等物性参数进行拟合,采取先组分后混合的方式对对流传热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200 MW富氧燃煤锅炉进行传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富氧燃烧方式下烟气中CO2物性参数的拟合结果与真实值的误差小于0.61%;在富氧燃烧干循环26%O2体积分数、湿循环29 %O2体积分数下,各受热面的吸热量和出口烟气温度等主要参数均能与空气燃烧方式下的对应参数较好吻合,基本可以达到同一锅炉系统2种燃烧方式的兼容运行.  相似文献   

11.
浅谈烟气脱硫系统和烟气脱硝系统中的预热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洋 《锅炉制造》2011,(3):36-40
介绍在烟气脱硫系统和烟气脱氮系统中所用预热器,着重叙述烟气加热烟气的再生式空气预热器,并简叙烟气脱硫与烟气脱硝系统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上海地区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安装和不安装烟气换热器(GGH)的运行分析,证实了安装GGH后的烟囱腐蚀,明显低于无GGH烟囱,尤其是针对GGH发生结垢、堵塞和腐蚀等问题采取的六大技术措施,能够达到环保考核要求,同时论述了脱硫系统取消GGH后,会给周边环境和生产运行安全带来隐患。为此,结合国家环保政策,提请各燃煤电厂在建设脱硫系统时,不应盲目取消脱硫系统的GGH装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工业锅炉湿法烟气脱硫的工艺分析 ,确定了烟气在脱硫过程中烟气特性变化情况 ,给出了旁路烟气再热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烟气脱硫技术常见的几种方法,详细分析了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余热锅炉入口过渡烟道连接着燃气轮机与锅炉本体,其结构参数影响着余热锅炉炉内气体流动及换热,进而影响循环机组的效率。以某9F级CCPP系统135 MW的余热锅炉入口烟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上仰角及导流板对烟道内部流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气体流动平均速度及流动均匀性。结果表明:当烟道上顶面第1段上仰角α1不变、烟道上顶面第2段上仰角α2减小时,烟道底部高速区范围减小,上部回流区变大,平均速度减小,流动均匀性变差;当α1减小、α2不变时,结论刚好相反。α1=30°,α2=70°的方案为最佳方案,该结构下烟气平均速度较初始方案提高1.87%。导流板设置可以极大增加烟气的平均流速,增加流动均匀性;导流板角度为30°,25°和20°的烟道结构为最佳方案,该烟道内烟气平均速度较原方案提高48.15%。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安大略标准方法和在线汞监测技术对6套典型燃煤电站锅炉静电除尘器(ESP)和湿法烟气脱硫(WFGD)装置前后烟气汞的浓度及形态进行了测试,并研究了2种装置对烟气汞形态转化的影响及其汞控制能力.结果表明:ESP对飞灰的捕获直接降低了烟气中颗粒汞的比例,从已测试的典型燃煤锅炉来看,ESP前的燃煤烟气中颗粒汞的平均比例在30%左右,经ESP后颗粒汞所占比例降至5%左右;经WFGD装置洗涤后,烟气中汞的形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二价汞基本被捕获,进入WFGD装置的烟气中二价汞的比例越高,WFGD装置对烟气汞的脱除效率也越高.配置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装置+ESP+WFGD尾部烟气处理装置的燃煤电厂,能够很好地控制燃煤烟气汞的排放.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监测工作的流程,分析了影响监测工作的诸多因素,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以促进烟气烟尘监测工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脱硫吸收塔阻力大、能耗高、占地广等不足,本公司开发了U型曲流乎流吸收塔,并以此为核心开发了OI^2-WFGD-II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介绍该技术的工艺特点、设备布置、技术参数、设备国产化以及技术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
Transport-Reaction Process in the Reaction of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Semi-dry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process is one ofthe most impoftant SO, control systems which wasdeveloped in early 1970 s. Compared with the wet FGD,the send-dry systems have many advantages: lowerinitial investment, lower energy requirement, lesserosion and because the absorbent is dried in the fluegas"-", no costly dewatering equipment is required.Spray-drying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processes arethe main send-dry fine gas desulfurization processes.Spray-dryer processes 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