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对循环流化床中的关键技术之一——U型非机械阀回料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所设计的U型阀对粒径很细(介于GeldartA和B类之间)的锅炉飞灰做回送试验,研究了阀内布风方式、风量及阀的输送段高度对固体循环量的影响。试验表明该U型阀具有良好的输送性能而且启动很快。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化床锅炉U型返料阀的冷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返料阀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关键部件之一 ,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及其继续向大型化发展。U型返料阀 (以下简称U阀 )虽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应用最广泛 ,但是 ,各生产厂的U阀结构形式不尽相同 ,相应的返料特性也不尽相同。结构设计不合理 ,返料阀在运行中就会出现堵灰和结渣、返料量不稳定和不返料的现象。那么 ,什么样的U阀结构是合理的呢 ?为此 ,我们在实验室对U阀进行了冷态试验研究 ,并查阅有关文献、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得出的结论供设计U阀时借鉴。  相似文献   

3.
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系统调节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首台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U型返器调节特性的工业试验,研究了U型返料器的启动特性,流化风和松动风数量对U型返料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并且给出了保证返 所需的流化风、松动风最小极限风量。讨论了U型返顺具有良好调节品质的流化风和松劝风组合调节方式,其结果可用于指导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亦可供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调节借鉴。  相似文献   

4.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FD软件Fluent,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双流体模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炉膛内气固两相流的宏观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将炉膛压降沿轴向的分布规律与理论值对比,验证了本次数值模拟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到炉膛内颗粒固含率呈中心高,边壁低的"环-核"流动结构及颗粒轴向速度中心处向上,边壁处向下的内循环流动形式。另外,改变操作气速与质量循环流率,沿轴向炉膛中下部区域及沿径向边壁区颗粒固含率分布的影响比较显著。同时,操作条件对颗粒轴向速度的影响都表现为中心区域颗粒向上速度变化的效果要显著于边壁处向下运动速度的变化。边壁处的气固两相流动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循环流化床U型返料器的运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济南锅炉厂生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反料器在运行中出现的堵灰和结焦问题以及处理方法,从而解决了堵灰和结焦问题,使锅炉得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1前言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CFB-FGD)已经成为我国燃用中、低硫煤(含硫量<2%)的中小电厂锅炉(<200 MW)优先推荐使用的技术。各代表技术都是参照经验参数和估算值进行设计,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多是基于实验室或者小规模中试得出的,对于实际工程的适应性和放大性有待验证,因此  相似文献   

7.
U型阀回料器的改进杨金华(东胜火电厂)关键词回料器,改进分类号,TK229.66回料器(返料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功能有两个:一是回料,就是将分离器分离下来的物料送回主床;二是密封,防止主床的烟气反窜进人分离器。U型回料器是一种流化输...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我厂研制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返料器堵灰和结焦问题,以及在处理这个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成功方法,从而解决了堵灰和结焦问题,使锅炉得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对循环流化床回料阀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冷态实验及数值模拟。根据循环流化床回料阀内的气固两相流的特点,选用欧拉模型对回料阀中的流动进行模拟,分析了回料阀内压力场、气相和固相流场结构。研究表明:立管压差与立管内的物料堆积高度成正比;回料阀内气、固两相流场结构相似;配料室内空隙率分布在0.45~0.55之间,输送室内空隙率大部分分布在0.65~0.9之间;气相速度分布对回料阀内空隙率分布有重要影响,速度较大的区域空隙率较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冷态模化试验方法,以实际工程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L阀设计方案为原型建立冷态试验台,应用相似模化理论,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验证L阀设计推荐配风方式,掌握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L阀的运行特性,给出L阀运行调整、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研究循环流化床内颗粒的混合行为和揭示颗粒的混合机理,将离散单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对床内颗粒的轴向混合与径向混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气体和颗粒运动速度的角度将轴向混合与径向混合结合起来,对床内颗粒的整体混合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颗粒特征浓度标准差对颗粒的混合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床内气体的速度场、颗粒的速度场和体积分数分布.结果表明:颗粒与气体的速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床内呈现上部稀相下部密相;颗粒的轴向混合效果优于径向混合效果,增大流化风速有助于加速颗粒的混合,且颗粒轴向混合对流化风速的敏感性低于径向混合.  相似文献   

12.
燃煤循环流化床模型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来宏 《热能动力工程》2000,15(3):249-251,259
利用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等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本文床内气固浓-淡流动模型,建立适用不同结构参数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模型,考虑了床内气体、固体颗粒的返混、循环过程,以及煤燃烧、NO的生成和分解、颗粒磨损等因素。在循环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进行实验研究,模型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气固两相浓-淡流动模型所建立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模型可以正确地模拟循环流化床的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循环流化床 ( CFB)的流动特性 ,提出了一个求解其流动结构的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床内粒子空间分布的轴向和径向不均匀性 ,可以预测各种运行条件下床内颗粒浓度分布情况 ,并能清楚地表示床的几何尺寸、运行工况对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内循环流化床颗粒流动特性的直接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式的流化床,采用多风室非均匀布风实现床料颗粒的大尺度循环流动,从而增强了颗粒的横向混合。内循环流化床已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制能,其燃烧速度、燃尽率及污染物排放优于传统的链条炉或鼓泡床。但是,目前设计的内循环流化床普遍较小,还不能满足城市垃圾的处理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对床内的气-固流动特性,特别是颗粒的运动规律没有深入的认识。内循环流化床内的气一固流动属于稠密的两相流,通过试验手段,如PIV、PDA也很难获得床内单个颗粒的运动特征。因此,采用前言的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模型对二维内循环流化床内的颗粒流动进行直接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非均匀布风内循环流化床内确实存在颗粒的大尺度循环流动。图4表1参5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装置的文丘里管直流流化速度会随锅炉负荷的变化而变化,这会影响脱硫效率。在保证文丘里管直流流化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提出了通过增设旁路的方式来适应锅炉负荷变化的新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脱硫塔流场与旁路管径和数量关系的一些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旁路管径和数量不仅能优化脱硫塔流场而且还可以适应锅炉负荷的变化,设置6根管径为φ500mm的旁路时,在相同阻力损失下脱硫塔负荷可以增加25%左右。  相似文献   

16.
将离散单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在自行编制程序的基础上对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中颗粒的旋转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气体的速度场、颗粒的速度场、颗粒平均体积分数以及颗粒平均转速分布,并重点分析了颗粒的旋转对颗粒平均速度、床层膨胀高度和平均空隙率的影响以及影响颗粒平均转速的因素.结果表明:颗粒的旋转不仅会对颗粒自身的运动产生影响,也会对其所在的流场产生一定影响;颗粒平均转速不仅与颗粒间的碰撞次数有关,还与颗粒间的碰撞强度有关,且密度大的颗粒的平均转速小于密度小的颗粒,直径小的颗粒的平均转速大于直径大的颗粒.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循环流化床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焚烧垃圾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针对清华大学开发设计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炉,应用κ—ε双方程模型建立了炉内气相湍流流动的数学模型。利用cfx计算软件计算了炉内气体的速度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因其气固混合剧烈,气固相对滑移速度大,床内温度均一,而广泛应用于化工和能源领域。本文利用FFT方法对循环流化床内的颗粒浓度、颗粒速度及颗粒动量3种时间序列进行了大量的概率分析及统计,系统地研究了循环流化床内颗粒湍动特性,研究结果将对循环床设计和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