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乙二醇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作为聚氨酯多孔膜的致孔剂,通过对聚氨酯多孔膜的电镜图、透湿性、接触角以及拉伸性能的表征与分析,探究乙二醇和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的用量对聚氨酯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添加量在50%时,透湿量达到2 929g/(m2·d);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分别在5.77MPa,451.3%,说明得到的聚氨酯多孔膜具有较高的透湿量、孔隙率以及较强的拉伸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二醇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作为聚氨酯多孔膜的致孔剂,通过对聚氨酯多孔膜的电镜图、透湿性、接触角以及拉伸性能的表征与分析,探究乙二醇和不同分子量聚乙二醇的用量对聚氨酯微孔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添加量在50%时,透湿量达到2929 g/(m2· d );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分别在5.77 M Pa ,451.3%,说明得到的聚氨酯多孔膜具有较高的透湿量、孔隙率以及较强的拉伸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聚氨酯薄膜的易结晶性与力学性能,从原料聚醚着手,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1000)为起始剂,以一定比例的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为原料,通过阴离子开环聚合机理进行四氢呋喃嵌段聚醚(PTMGPO/EO)的合成.分别使用红外、核磁共振及凝胶渗透色谱对所合成聚醚多元醇进行分析、表征,并以合成的PTMG-PO/EO聚醚为原料制作聚氨酯薄膜,与常规PEO聚醚所制成的聚氨酯薄膜进行力学性能与透湿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PUPTMG-PO/EO薄膜透湿量为10 288 g/(m2·(24 h)),PUPTMG-PO/EO薄膜断裂强度为35 MPa,断裂伸长率为550%,使用所合成的PTMG-PO/EO聚醚制成的聚氨酯薄膜具有高的力学性能与良好的透湿性.  相似文献   

4.
聚醚聚硅氧烷二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氧化丙烯二醇和聚醚聚硅氧烷二元醇为混合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为硬段合成了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Si-WPU)乳液,研究聚醚聚硅氧烷二元醇的用量对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涂层整理,测试了改性水性聚氨酯涂层织物的静水压、透湿量、耐洗性、撕破强度以及硬挺度。研究结果表明:聚醚聚硅氧烷二元醇用量为2%~8%,改性聚氨酯乳液具有良好的乳液稳定性和较小的粒径,胶膜能保持聚氨酯原有的拉伸强度,且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滑爽的手感;采用聚醚聚硅氧烷二元醇改性聚氨酯,可以明显提高涂层织物的耐水性和透湿性。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合成革生产中,为了降低成本,改善性能,经常在涂层浆中添加填充剂纤维素粉末等。为了提高聚氨酯合成革的吸湿性,本文用改性羧甲基纤维素代替纤维素粉末作填充剂,并对分别添有纤维素粉末和改性羧甲基纤维素的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利用蚕丝加工过程中废弃的丝胶蛋白为填充物,采用干法成膜方式制备聚氨酯/丝胶蛋白复合膜,并考察丝胶含量对复合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丝胶蛋白的加入,明显改善了聚氨酯薄膜的吸水和透湿性能,当其含量为30%时,聚氨酯薄膜的吸水率由初始的o.3%增大至19.8%,水蒸汽透过率则由原来的747g/(m2·d)增加至6025g/(m2·d)。复合膜力学性能随着丝胶含量的增加虽有所降低,但仍具有满足医用敷料要求的较高韧性,在实际临床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硫酸水解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纤维细度、材料组成、断面构造等进行分析,将硫酸水解改性技术应用于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生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苯基异氰酸酯(PI)和十八烷基异氰酸酯(ODI)对超细羽绒粉体进行表面疏水化改性,制备了不同羽绒粉体含量的超细羽绒粉体/天然橡胶弹性体共混膜。分析了粉体含量及不同改性剂对天然橡胶共混膜吸水性能和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的添加提高了共混膜的吸水率,与未改性粉体相比,PI和ODI对粉体改性可降低共混膜的吸水率,并提高了共混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共混膜的弹性模量随粉体含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热塑性聚氨酯膜和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两种功能膜在服用性能上存在的差异,本文利用现代测试手段,对两种功能膜的表观形态、拉伸性能以及防水性进行分析对比,同时测定了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两种功能膜透湿量。实验结果表明,膜的形态结构与性能密切相关,透湿量随服用环境温湿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而且在相同条件下,TPU膜的伸长率和耐静水压值高于PTFE膜,但透湿量低于PTFE膜。经对比分析可知,TPU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拉伸性能,适合做透气性要求不高的家纺面料(床垫、尿垫等);PTFE膜的透湿性较好,其强度和防水性完全满足生活需求,是理想的户外服装膜材料。该研究对实际工业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将季铵盐壳聚糖(HACC)与水性聚氨酯(WPU)进行共混,对共混膜进行了耐静水压、透湿量性能测试.讨论了HACC用量、共混时间、烘干温度对共混膜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ACC用量10%~15%,共混时间15~20min,烘干温度100~110℃时,制备的共混膜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能及共混性能.  相似文献   

11.
阴离子型聚氨酯对丝素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分散阴离子型聚氨酯和丝素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丝素/聚氨酯(SF/PU)共混膜。借助SEM、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结构。结果表明:共混膜为非均相体系;膜的结构、力学性能和透气性均与膜中两组分的相对含量有关,随着聚氨酯的加入,共混膜的柔韧性得到提高,它能够克服纯丝素膜刚而脆的弱点。最后,对用共混液整理的真丝织物的湿态回复角、透气性等物理性能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服用为目的的合成革,其厚度变异性、强力及透湿性决定了其服用的基本性能,而革基布是构成合成革最基本的元素.选取工艺一致但涤粘原料配比不一样的3种水刺无纺布,对比水刺无纺革基布的3种基本的性能指标,得出对水刺无纺革基布性能最佳的涤粘原料配比是55/45.  相似文献   

13.
以服用为目的的合成革,其厚度变异性、强力及透湿性决定了其服用的基本性能,而革基布是构成合成革最基本的元素.选取工艺一致但涤粘原料配比不一样的3种水刺无纺布,对比水刺无纺革基布的3种基本的性能指标,得出对水刺无纺革基布性能最佳的涤粘原料配比是55/45.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绵羊高尔夫球手套革研制及批量生产的工艺技术总结。该工艺成品革丰满,柔软弹性好,透水汽性强,具有很好的丝绸感;颜色白度高,性能稳定,耐氧化;已被列为山东省科委星火计划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蒸气加湿的方法,使粉末涂料的含水率增高,研究其在静电粉末喷涂中对涂料性能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经实验,总结出粉末涂料在轻度受潮后其影响不明显,在重度受潮后即含水率大于2.0%时,上粉率显著降低,涂膜光泽变差,甚至难以得到连续的涂膜。  相似文献   

16.
醋酸纤维素水分散体游离膜性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酸纤维素(CA)为主要原料,采用相转变法制备醋酸纤维素水分散体(CAD).利用铸膜法制备水分散体游离膜,考察了增塑剂添加量、膜厚度对固化速率、游离膜表面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力学性能、透湿性及洗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CA到醋酸纤维素水分散体游离膜的制备为物理过程,膜的厚度增加,透湿性减小.增塑剂添加量增大,固化速率和Tg均减小,透湿性、洗脱率和断裂伸长率均增大,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游离膜的表面越平整.  相似文献   

17.
利用FAST仪器对4种微细旦粘胶长丝仿丝绸面料的基本力学性能与风格进行研究,发现其剪切刚度与总紧度比是真丝绸面料的1.52~2.80倍,面料悬垂性及尺寸稳定性明显优于真丝面料,而耐褶皱能力小于真丝面料且面料交织阻力较大,微细旦粘胶长丝仿真丝绸面料单位紧度透气量及透湿率明显小于真丝绸面料,可对同类产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用合成的CSL型丙烯酸树脂,与皮粉进行3亲和性的测定,对革进行了复鞣—填充应用实验.并对复鞣—填充革的增厚情况、物理机械性能、热收缩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合成的树脂具有复鞣一填充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丝素--PVP共混膜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丝素-PVP共混膜的制备方法.测定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结构及力学性能、吸湿性、透气性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丝素中加入适量PVP后,可使共混膜具有良好强伸度、柔软性,吸湿性以及良好的透汽性,改善了丝素创面保护膜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花生油与有机硅接枝型皮革加脂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用花生油和有机硅进行接枝,以制备皮革加脂剂的研究工作。在接枝中,使用一种特效催化剂进行反应,使接枝率达85%以上。由该方法制备的加脂剂具有恒定的理化常数,优良的水分散性和稳定性。耐酸,碱及电解质溶液。具有很好的耐寒性。应用实验表明,用该加脂剂对皮革进行加脂,可使革身丰满,柔软,富有弹性,具有理想的丝光感。该加脂剂可明显地消除革的部位差和解决松面问题,使用量少。是制革厂家欢迎的一种新型皮革加脂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