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抗静电剂在3号喷气燃料中的应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小调试验考察了抗静电剂添加在3号喷气燃料中的电导率和水分离指数,确定了较为理想的加剂量范围,并对油品进行了全分析试验(GB6537—2006)。试验结果表明,抗静电剂能有效提高3号喷气燃料的电导率,其它指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T1502型和STIM50型两种抗静电剂对3号喷气燃料电导率的感受性、储存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原油生产的3号喷气燃料电导率感受性差异和电导率的衰减情况进行了影响因素研究。试验结果说明:不同型号的抗静电剂对同一燃料的感受性不同、储存衰减程度不同,不同原油生产的3号喷气燃料对同型号的抗静电剂的感受性不同、衰减幅度不同。这些结果为今后更加科学地选用抗静电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研究了T1502抗静电添加剂加入喷气燃料中,电导率在储存中的衰减趋势和规律,并讨论了电导率衰减的原因及机理。提出了避免喷气燃料储存中电导率衰减的一些有效方法,从而抑制喷气燃料在储存中电导率严重衰减现象,确保喷气燃料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含无灰抗静电剂喷气燃料电导率储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加入抗静电添加剂的喷气燃料的电导率在储存中的衰减趋势和规律,并讨论了电导率衰减的原因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喷气燃料储存期、储存介质、喷气燃料变色等原因均会对喷气燃料的电导率产生影响.加人无灰型抗静电添加剂的喷气燃料,在长期储存时电导率衰减趋势为缓衰期、稳定期、快衰期;喷气燃料加入T1502抗静电添加剂后,储存在玻璃容器中的电导率比储存在金属容器中的电导率衰减快;另外,发生变色的喷气燃料会造成喷气燃料电导率严重衰减,因此喷气燃料在储存中应防止喷气燃料变色.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无灰型燃料抗静电剂的合成与性能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化学反应合成了无灰型燃料抗静电剂,考察了α-烯烃与溶剂的物料配比、反应温度、紫外光照射方式等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分析了合成产品的理化性质与结构,还考察了燃料中添加抗静电剂后对其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静电剂的最适宜合成条件是α-烯烃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1~1:2、最佳合成温度为10℃、采用紫外光连续照射方式。加入适量的抗静电剂能够满足油品对抗静电性能的要求,储存时间在2~10天内电导率的增加趋势显著,超过10天后基本趋于稳定,加有抗静电剂的燃料应尽量储存在金属容器中;微量水分也会显著降低油品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2.
13.
在固定床小试装置上,采用新一代喷气燃料加氢专用催化剂RSS-2,测定不同性质的喷气燃料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产品硫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喷气燃料加氢脱硫反应进行动力学计算,建立相应的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喷气燃料加氢脱硫反应接近于活塞流反应模型,表观脱硫反应级数为1.1级;在考察的反应条件下,反应压力和氢油比对脱硫反应的影响较小,反应级数分别为0.273和0.375;反应温度对脱硫反应的影响可以用阿累尼乌斯方程定量表示,脱硫反应活化能为114.5 kJ/mol;所建立的低压喷气燃料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模型在一定的范围内能较好地预测喷气燃料产品硫含量,为企业调整工艺参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异极性大分子涤纶抗静电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二醇、己二酸、氧化锌、DMT等为原料 ,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涤纶抗静电剂。第一步反应为聚乙二醇、己二酸与氧化锌反应生成聚乙二醇和己二酸盐的酯化物 ;第二步反应为聚乙二醇酯化物与DMT和乙二醇酯交换后生成的BHET进行缩聚反应 ,形成产品 ,即大分子异极性涤纶抗静电剂。 相似文献
15.
16.
喷气燃料悬浮物产生原因探讨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胜利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的喷气燃料有时有大量的悬浮物,用普通的过滤方法无法脱除,影响了产品的出厂。经研究发现:①悬浮物形态各异,有纤维状、羽毛状或头屑状,由一些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组成;②喷气燃料的温度、水含量对悬浮物的生成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③在加工金属含量较高的卡塔尔原油的蜡油时,即使在温度、水含量合适时,喷气燃料仍出现悬浮物,因此金属含量高可能是悬浮物产生的主因。在生产喷气燃料时,不宜用卡塔尔蜡油作原料。采用吸附剂吸附可减少悬浮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18.
介绍了中国石化塔河炼化0.3 Mt/a 喷气燃料加氢装置以常一线为原料,间歇生产满足GB 6537—2006的3号喷气燃料和满足国Ⅳ或国Ⅴ排放标准的柴油产品的生产经验。柴油产品全面升级后,通过简单的工艺调整,可以实现生产喷气燃料及生产满足国Ⅴ排放标准柴油两种加工方案的切换。生产3号喷气燃料,生产满足国Ⅳ排放标准柴油,生产满足国Ⅴ排放标准柴油这三种加工方案下,反应器入口温度依次相差约20℃。通过比较不同加工方案的差异性及催化剂的失活速率,提出今后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催化剂长周期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