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油田输油管道防盗监测问题,指出了油田输油管道防盗监测系统的关键是管道泄漏检测报警及泄漏点的精确定位。对国内外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油田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技术进行了探讨。结合胜利油田孤岛首站—永安站 30 km 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泄漏检测在原油长输管道安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首先简述了原油长输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根据目前现场要求和经济效益,从超声波流量的技术特点和应用特点入手,结合压力波在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对比了管道外部检测法和管内检测法的优点和缺点,在基于超声波流量计的基础上,详实地对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关键技术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几种长输管道泄漏监测技术的分析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港油田南部油气开发公司现有长输管线 7条 ,共计92 5km。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 ,频繁在原油长输管线上打孔放油 ,由于不能及时发现和确定盗油位置 ,使油田蒙受了巨大损失。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近年来先后试验应用了声波监测、流量差报警、流量报警负压波定位三种长输管线泄漏监测技术 ,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打击不法分子在输油管线上打孔盗油现象提供了强有力技术保证。1 声波监测技术(1)原理。沿管道埋设若干个声波监测传感器 ,建立监测点。当声波传感器接收到声波信号后 ,首先由声波识别系统进行分辨确认 ,当确认为有盗油信息后 ,通过…  相似文献   

4.
利用声波法对输油管道进行泄漏检测,能检测到管道小流量的缓慢泄漏,从而克服了负压波检测法的不足.通过对热油长输管道原油温度沿程变化所造成的声波速变化的研究,改进了热油长输管道中声波波速随距离变化的具体函数表达式.利用多尺度小波变换以及阈值消噪的方法对声波泄漏信号进行分析,小波变换系数极值的奇异性准确地反映了泄漏信号的突变点,提高了泄漏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NIM-3长输管道泄漏实时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NIM-2管道泄漏实时监测系统存在问题,近年来新开发及研制了NIM-3型管道泄漏实时监测系统.对新型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分析及评价了其技术性能,并例举了应用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泄漏是长输管道运行中的主要故障。管道的腐蚀穿孔、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河流冲击)以及人为破坏等都会造成管道泄漏,严重威胁管道的安全运行,不仅损失大量的油品,而且还可能酿成火灾或爆炸事故,污染环境,因此,及时发现管道泄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方法主要有特质平衡法、仿真模型法、压力波法和声波法等。  相似文献   

7.
负压波-流量法是采用同时监测压力和流量的方法,对由泄漏所引起的负压波和流量变化进行综合判断,解决了单独使用负压波检测技术时误报率高、无法实时监测管道的运行情况等问题。在负压波-流量法管道泄漏监测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了流量信号稳定性处理、数据传输方式选择、输送纯油及含水油等不同介质的处理技术措施,降低了工况变化对系统运行稳定性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了输油管线泄漏报警及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8.
长距离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距离输油管线泄漏事故频繁,为了提高输油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减少经济损失,研究开发了泄漏检测技术,对于输油管线的生产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泄漏判别方法包括信号自动分段法、残差法、相关法、长杆统计法和小波变换法.经比较分析,信号自动分段法和长杆统计法是最有应用价值的泄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负压波泄漏防盗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及功能,并介绍了系统结构即硬件组成及软件结构。描述了该系统对易发生盗窃的管道进行监测试验的现场使用情况,并进行了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声波检测技术用于管道泄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声波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声波不但能在空气中传播,而且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阻力使声波急剧衰减,其传播速度仅为340m/s。在钢管中传播时,由于受到极小的阻力,其传播速度高达5000m/s以上。  相似文献   

11.
输油管道泄漏报警及定位系统主要用于监测长输管道上某管段的泄漏情况,并能立即报警及对泄漏点进行准确定位。基于上述目标,研制了一种用于监测输油管道泄漏的自动报警及定位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技术原理、结构组成、技术性能及应用效果。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各种界面简洁直观、功能完善、操作灵活方便及稳定可靠等特点,提高了输油管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油品泄漏及其导致的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以声波为原理,论述了轻烃管道防盗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及现场应用试验。轻烃防盗系统通过声波检测技术实现异常声音的采集,经信号放大、过滤等处理后,运用声音特征完成异常声音的识别。通过对现场试验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研究了大港孔店北二断块水动力学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块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具有紧密的水动力学连通关系。在本源微生物驱油试验阶段,对试验区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状况进行了3年连续监测,表明本源菌激活期间菌数增加102~105倍,原油部分氧化,使得低分子脂肪酸(乙酸盐,甲酸盐,丁酸盐等)含量约增加10~100倍,碳酸氢盐从0·4~0·6g/L增加到0·7~1·8g/L,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使地层水平均表面张力降低至48~33·3mN/m,地层水相对石蜡平均界面张力降至25~13·7mN/m,产生的生物多糖代谢物使地层水平均粘度增至0·76mPa·s,最高达0·83mPa·s。这些变化改变了油层物理化学和生态环境,改善了原油流动性,尤其是水动力学连通关系最好的井地层水组成的改变和增油降水效果最为明显。试验区监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及代谢物随注入水主流动方向运移,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低分子脂肪酸及生物聚合物的作用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大港油田极浅层的防砂技术。对微压循环砾石充填防砂技术的工作原理、防砂工具、现场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其防砂技术主要做法是:实施全过程控砂,即射孔液采用防漏保护液、使用外径大高孔密射孔枪、起枪前进行预防砂、采取微压循环砾石充填防砂以及水力泵连续排液求产等技术。这套防砂技术通过8井次现场应用,成功率100%,未出现一次因出砂而影响后期试油工作,是解决极浅层防砂和试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非自喷井解释方法一直是困扰试井界的难题之一。自1995年底应用DKS2.0软件中DST压恢分析法先后处理了大港油田200多层实测资料以来,发现一部分井与常规分析法的处理结果完全不同。这些井多出现在均质无限大油藏,且其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开口小、导数曲线驼峰较小。通过对DST压恢分析法在大港油田应用情况的分析,认为此方法适用于均质非自喷井,尤其是处理低渗且地层受污染井的结果比较符合地层的实际地质情况,其成果的应用对地层改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源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特点、油藏适用条件。从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场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港油田孔店二断块及港西三区一断块本源微生物驱先导性矿场试验的情况。孔店二断块共进行了15次施工,22口受益油井中有9口井见效明显,含水平均下降2%~5%,累计增油11192t。港西油田三区一断块共实施2口井,受益油井5口,有效率100%。矿场试验表明,采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能激活油层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好氧和厌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使油井原油产量增加,含水下降,从而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谐波地震采油技术是为开展适合稠油、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的采收率技术研究而提出的一项物理法处理油层技术,是一项新的三次采油技术.分析了谐波地震采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原理、技术特点和油藏适用条件.从区块选择、方案设计、现场实施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港油田港西二区二断块谐波地震采油先导性矿场试验的情况,该断块谐波地震采油井段长850 m,共振动94 d,74口油井受益,采用自然递减法统计,3个月内累计增油4 693 t.现场试验表明,应用谐波地震采油技术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且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投入少,产出高,对地层无伤害、无污染.  相似文献   

18.
大港油田开发已步入中后期,由于地质运动和长期的注采导致套损井逐年增多,每年有大批腐蚀穿孔、渗漏、变形、错断的套损井需要修复,急需一种修复后补贴井段长、承压强度高的套管修复技术。阐述了实体膨胀管技术在大港油田套管修复中的使用概况、膨胀管性能、膨胀管补贴技术工艺,通过应用达到了长井段、较大内通径和补贴后具有较高承压能力的技术要求,对套损井的修复有较强的适应性,使大港油田在套损井修复方面多了一项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19.
大港油田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能够准确识别地下地质构造、断层、不整合等构造特征;可以确定地层沉积环境、古水流方向.介绍了地层倾角测井在大港油田6个应用实例以及部分解释成果图.应用结果表明地层倾角测井方法在指导勘探、开发部署方案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