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丽乡村建设中各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建设模式下出现利益失衡问题。提出构建一个多元主体参与的美丽乡村有机更新模式,作为平衡多方利益的方法;阐述多元主体的含义和结构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在规划编制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参与机制,并以浙江省乐清市下山头村为例,阐明多元主体参与下美丽乡村有机更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赵万民  黄莎莎 《规划师》2012,28(4):105-109
基于政府、开发商和公众三方利益主体对山地城市大型聚居区规划进行研究可知,以重大项目为规划载体,通过重大项目的规划配置平衡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从技术层面和政策层面对重大项目的规划配置进行引导和控制,有助于实现各方利益主体的互赢和获得最佳的规划成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许多规划师和学者赞誉荷兰优美的城乡风光以及规划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并且针对荷兰城乡发展作了相当多的研究.这些已有的中文文献往往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分析规划体系的运作,多数认为荷兰规划是一个从中央政府到省政府,再到市级地方政府的调控体系.但是考察其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开发过程,事实上处于规划体系支配地位的是唯一拥有土地建设许可证批复权的市级地方政府——它以一种“经营城市”的理念,既承担规划的编制,也负责征地和项目实施;而其他利益主体(如上级政府、开发商、农场主)均围绕着市政府的意图不断调整应对策略.本文通过检视荷兰乌得勒支市Leidsche Rijn规划项目的开发过程,深入探讨了规划实施过程各个利益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行动机制;认为荷兰城乡的和谐发展并非是规划作用的直接结果,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和利益主体在市场规律的运作下,在法律体系的保障下,通过反复的协商、交易、合作和妥协达成的.触发这一过程的规划体系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在于:提供了一个相对透明的,有“操作空间”的平台,使得每个利益主体可以实施其合理的、可操作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管理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或城市详细规划被批准后城市当局对规划实施的管理,主要包括城市用地的管理和城市各项建设的管理.本文分析了城市规划管理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对规划管理实施和公众利益之间产生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做了初步探讨,指出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正经历着从增量扩展到存量发展、市民社会兴起等诸多变化,城市开发中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日益显现,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变得更加频繁、多样和复杂,各利益主体依法解决规划纠纷、实现权利救济的诉求正成为我国规划管理体系完善中必须正视的问题。我国香港的市场经济比较成熟,规划制度相对先进,其规划申诉制度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操作框架和实施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香港相应制度建设的经验,结合我国规划规划权利救济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情景规划较传统规划方法而言,是处理未来不确定性和复杂环境的有效工具.以酒嘉区域一体化空间布局为例,针对多元利益主体诉求下情景规划作了初步探索.研究提出了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命题;提倡了一种区别于以往区域一体化空间布局将焦点集中于城市间利益关系协调的规划思维:重视区域一体化中多元利益主体诉求产生的复杂利益关系及其对区域一体化发展产生的外部驱动力;在区域一体化空间布局的决策过程中引入情景规划,建立了处理多元利益主体诉求下的复杂和不确定性环境的情景规划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规划成果技术评价的主观性和模糊性是规划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规划成果科学性不强、指导性不足和规划失效的重要原因。小城镇规划成果评审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责任机制,导致小城镇规划失效和被频繁修改。基于此,研究针对小城镇规划决策主体的评价差异性、总体规划中发展目标的不确定性、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指标的利益导向性等特征,要求小城镇规划修编和技术评审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梯度演进、土地使用的双重管制、建设主体的价值差异及规划实施的路径依赖等决策因素,明晰规划审查重点,界定规划实施的自由裁量权,提升小城镇规划编制成果的科学性和实施过程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总部空间规划实施涉及诸多利益主体和中间环节,合理的制度设计是解决中小企业总部空间供需矛盾的关键.在总结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四个难题基础上,研究分析中小企业总部空间需求和规划供给之间的矛盾,建立申报与审核、规划与建设、运营与管理三个阶段中小企业总部空间规划实施程序,并对体制机制、界定标准、规划引导、土地供给、开发模式和运营监管等环节提出制度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逐渐从外延式扩张走向内涵式发展,存量土地再开发逐渐增加,更多资金与开发主体参与改造更新.传统规划方法难以反映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规划方法面临变革.虹桥商务区东片区改造更新由多个产权主体主导,采用沟通式规划方法,规划师从前期谈判开始介入,全过程参与,在确保公众利益前提下协调各方利益和专项规划要求.在产权整理、开发单元划分、地块指标制定问题上重点协调,形成具备可实施性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改造要遵循规划控制,均衡好政府、村集体和地产商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采用整体搬迁改造模式,也可以采用滚动开发改造模式。但由于城中村改造的复杂性,改造难度较大,需要强调改造方案从编制到实施过程中鼓励村民参与,消除村民困惑,为主动融入城市奠定一定的基础。本文将以河南省为例,对如何将城中村的改造与小区域的生态打造及整个生态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规划,并且如何协调地方政府、开发商、村民各主体利益关系,统筹制订城中村改造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姚涛 《工程质量》2014,(12):58-62
主要阐述村镇建设标准体系的实施机理问题。首先对村镇建设标准体系实施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实施主体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及其影响实施绩效的因素,得出只有实施主体之间相互合作才能有效地贯彻村镇建设标准体系实施的结论。通过对体系实施主体、实施过程、实施效益的研究,提出体系的实施绩效以实施主体的反馈维度、实施阶段的效果维度以及所产生的效益维度3个维度进行表达。最后根据市场均衡和投入产出理论,介绍了体系实施绩效的理论测量表达,指明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叶裕民  王海龙 《规划师》2013,(12):22-26,40
规划作为具有空间属性的公共政策,会影响城市的发展轨迹、利益分配和形态,但其影响结果并非与规划设定的目标一致。随着对城市复杂系统认识的加深,规划政策通过纳入多元利益主体、设定多重目标、调整实施主体方式增加其与城市发展的协同性。以北京市海淀区城乡结合部为例,分析规划政策体系与城市发展渐进式的互动与协同关系,同时也指出因城镇化主体之一—外来人口未被充分纳入规划政策中,导致产生与政策预期目标相悖的城市发展模式,需要通过进一步认识城市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通过利益主体协同、空间协同、管制与市场协同,摸索前行实现规划与城市发展更高层次的协同。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北京市中心城轨道交通站点储备用地1999年、2006年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为切入点,分析政府、开发单位、公众、设计单位等利益主体的权力分配与利益诉求。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一般框架,指出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过程中以权力分配倾斜化、关注对象区别化、利益诉求差别化为特征的不均衡现状,建议我国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践注重:划定底线,制定针对性的保护原则;设施先行,提升土地开发潜力;制度为本,明确可能的利益主体的权责。  相似文献   

14.
城乡规划是中国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近期建设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实施过程,实质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长期行动。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对我国近期建设规划发展演变的梳理和以往近期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困境的分析,对面向城市治理的近期建设规划的转型作出了思考,近期建设规划面向治理的核心思想是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是一个各级政府、各专业部门、市场和公众等各主体经协商所形成、可实施的共同行动纲领。在规划编制组织上,主要是处理和协调各行动主体,达成共同的行动大纲。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组织的核心即是确定这些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行动者之间如何互动共同完成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洪苗 《小城镇建设》2006,(11):96-97,74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目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各省市就新农村规划建设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如江苏省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建设过程涉及到经济、社会、政策等各个领域,涉及到多利益主体和各有关部门,实施情况复杂。目前规划实践过程亦出现一些问题,对建设操作和规划落实造成较大阻力,应及时反思。一、对现状缺乏系统考虑,镇村空间规划存在实施阻力部分镇村空间规划在规划前对现状缺乏深入了解,导致规划实施过程困难重重。首先,农村居民点撤迁存在问题。目前村镇规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中村如何融入城市、外来人口如何真正落脚城市,已成为困扰各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研究从梳理城中村改造中六个利益主体的自身诉求入手,分析三大主要利益主体之间及与次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多方博弈下的城中村改造利益均衡模式,在政府角色承担、开发强度确定、廉租群体利益保障等方面给出相应的方法。最后通过郑州市冉屯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解释这一模式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实践如何通过博弈实现最终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7.
陈卫杰  濮卫民 《规划师》2008,24(3):67-70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控制土地批租、出让的重要规划依据,其实施对建设项目开发行为和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价是全面有效地考察规划实施的结果和过程、及时反馈实施效果、发现实施过程中的缺陷、进一步保障各方利益(尤其是公众利益)的重要手段,其方法和步骤为:建立一套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找出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和综合分析(分析问题),提出规划对策和调整意见(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蒋纹  刘畅 《浙江建筑》2024,(1):90-95
针对城市更新中多元化的利益诉求,从双轨制的更新计划、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总体协调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更新项目丽晶公园社区中多元主体参与的实践经验,梳理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协作模式,及其在项目决策、规划和执行过程中的作用和责任,探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对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经济和追求社会公平的作用。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的多元主体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旧城改造项目的落实及实施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政府面临的难题。由于旧城改造对应着社会利益的重构,要真正实现旧城改造工作和谐化、科学化,必须从源头寻找方法,探索各利益主体的诉求及它们之间的冲突。瓦窑堡会议旧址周边地段改造作为一项典型的旧城改造项目,政府、开发商、居民三方利益主体之间就政府资金平衡、居民拆迁安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产生冲突。规划以利益冲突为导向,运用视线分析叠加的手法明确保护范围;运用经济学测算达到资金平衡,同时满足居民诉求;运用重点地段综合治理的手法解决片区内交通、环境问题,并采取具体项目策划,提升子长县传统中心区的活力。通过以上手段,尝试建立一种科学手法增加旧城改造工作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合兴涌乡村改造为例,展现自上而下的乡村改造和由表至深的从规划组织到实施完成的演进过程。同时研究改造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协作模式,以及不同改造阶段决策发挥的有效性和时序性,以破解乡建实施中关键环节的多重问题,揭示乡建背后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逻辑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