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地坑院村落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村落类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基于村落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的双重需求,地坑院村落在千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区域环境,积累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人居生态智慧.文章以三原县柏社村古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文献分析法,分别从宏观层面村落选址布局、中观层面村落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州建设》2014,(5):F0003-F0003
地坑院又叫作天井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生存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距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如今“穴居”地坑院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保存较好,特别是陕县西张村镇的庙上村,据说有”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妙景象,其中较早的院子有200多年的历史,住了六代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坑窑这类中国最为古老的民居建筑日渐式微。本文在地坑窑民居研究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三原县柏社村为研究对象,研究聚落在自组织上的集群智慧。以期丰富地坑窑的研究内容,留存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挖掘传统的绿色集群智慧。  相似文献   

5.
正柏社村位于陕西省三原县新兴镇最北部,距新兴镇政府4 km,距三原县城25 km,距省会西安60 km。该村地处渭北黄土台塬区,因历史上广植柏树而得名"柏社"。村落地势北高南低,海拔800 m左右,除北部有数条自然冲沟和洼地嵌入,基本为地势平坦的"塬"地形。历史上柏社村曾是关中通往陕北、甘肃、宁夏的重要通道,是三原县的北门户,秦汉以后屡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6.
空间方位观在中国传统村落组织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环境适应策略与传统文化内涵。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地坑窑居这种独特的民居形式逐渐被无差别化的地上住宅取代。三原县柏社村是现存完好的黄土高原地区代表性地坑窑村落之一,具有研究的典型性。本文通过对三原县柏社村地坑窑居的深入调研,详细分析其空间构成与方位观之间的关系,为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正>柏社村,位于关中腹地的三原县,是一个极为平常的村落,但却安放着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上山不见山,人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是柏社村地坑窑洞的真实写照。来到地坑窑前,俯瞰院内,桐树、梨树挺立窑院中央,孔孔窑洞分布四周,除了方便住人,窑洞内系牛马,置碾磨,积粟凿井,无不可者。柏社村有着200多孔保存完好的地坑窑洞,每个窑洞面积都在上百平方米以上,因而坐拥中国古窑第一村的美誉,还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这里便是为农民而设计实践活动的主阵地。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剖析了传统民居地坑院入口的现代表现问题,并举例加以论证,说明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号召当代建筑师充分发掘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自主创新,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的建筑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9.
唐丽  张晓娟 《华中建筑》2011,29(3):166-168
该文以三门峡陕县凡村地坑院为例,通过在当地对窑匠的大量访谈和调研,对地坑院的营造做了仔细的研究和推敲,剖析了地坑院营造的主要过程,揭示了地坑院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建筑》2020,(3)
日本当代建筑实践对传统建筑意匠的传承与再创造形成鲜明的民族趣味,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文章以日本传统屋顶为切入点,首先归纳其意匠特点;继而从"屋顶与空间关联性""传统屋架结构的传承与转换""结构创新回应传统屋顶意向"三方面剖析了当代日本建筑师对传统屋顶的转译方式,揭示出其对传统建筑意匠的传承与再创造的深层驱动;最后,为现代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以何种形式和姿态发展做了展望,以期对我国当下本土建筑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地坑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本文对目前地坑院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了关于地坑院的研究进展。根据研究中的关注点和深度,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方向,为地坑院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柏社村地坑窑位于陕西省三原县北约25km的新兴塬上,是我国现存传统地坑窑居村落中,物质风貌保存完好,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地坑窑村落,植物资源丰富.地坑窑也叫"天井窑",是在地上凿掘方形或长方形深坑,沿坑面开凿窑洞,挖通道与地面相通的一种传统窑洞民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渭北苏区地下交通站曾设在柏社村.面对柏社村现状发展停...  相似文献   

13.
空间形态不但包括客观空间的形态,还包括由人对空间的认知而产生的主观空间形态。本文以陕县凡村地坑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窑皮空间的构成要素,并进一步总结各构成要素的影响因子,从而提炼出地坑窑居聚落的社会文化影响因子,为地坑院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行业领域的建设发展,其中就包括室内设计.近些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加,以及室内设计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人们越发意识到室内设计的重要性.有效的室内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感、实用性与美观性.当代室内设计在发展过程中,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入,将我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现代建筑之中,有利...  相似文献   

15.
张晓冬  朱晓炜 《山西建筑》2007,33(11):231-232
论述了传统图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的两个方面,探讨了传统空间分隔形式在现代居室环境中的借鉴和运用,研究了传统装饰陈设与现代居室环境的融合,就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室内景观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
珠宝首饰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早期人们对于产品价值的要求只限于功能性的需求,随着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产品开始附加了情感价值、美学价值、个性化价值等要求,而珠宝首饰的设计精髓正体现于此。首饰工艺最初只是一门传统手工艺,一直延续着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式。但这种传授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如今,在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冲击下,传统首饰工艺面临着发展缓慢甚至失传的困境。如何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延续和运用传统首饰工艺,是设计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23)
在室内设计逐渐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则体现了室内设计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这也成为当代室内设计的主流选择之一。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室内设计领域中,彰显传统文化是激发设计师设计灵感的重要途径。文章着重从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入手探讨两者的融合,并从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传统民居不仅轮廓外形质朴大方、乡土历史气息厚重浓郁,而且其建筑理念和风格、建筑手法和技巧在当代仍然具有传承、借鉴的价值。汲取传统民居建筑在适应环境、选择材料、节能抗震、外型装饰等方面的理念和技艺精粹,并创造性地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房建设中,对于规避各地新建设的农村住房中普遍存在的外形单一、设计呆板、形式沉闷、环境欠佳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项目负责人:崔陇鹏黄瑜潇1背景在当今城市快速发展的刺激下,农村人口大量地向城市流动,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在持续发酵。空心化、空巢化成为当代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土地荒废,房屋坍塌,生土建筑被废弃,生土材料的不可持续发展等等,都是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在三原柏社与四川德阳等地区,人们对生土的认知已经逐渐消失,以前的生土建筑在被雨水常年侵蚀后开始掉渣、裂缝,逐渐成为一种贫穷的象征。所以,在今天的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