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一、引言“十四五”时期,新疆将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打造南疆城市群,形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在“一带一路”、兵团向南发展等政策红利下,南疆城市群的科学规划布局与高质量品牌建设,对提高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以及带动南疆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城市发展是城市群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南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阿拉尔市建设成为兵团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南疆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尔市不仅在兵团向南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战略作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指引,指导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引导城镇科学、合理、健康发展。研究以西安空间发展模式的转变为例,通过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城乡空间组织模式的分析,围绕"城乡一体""产城一体"对空间布局的影响,探讨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大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新疆兵团新型城镇化发展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科 《城市规划》2012,36(7):23-31,66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兵团积极推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本文首先阐述了兵团的特殊行政体制、地域空间分布以及兵团新型城镇化的特殊时代背景,进一步研究兵团城镇化及城镇体系的现状和特点,从产业升级、行政推动、区位改善等角度分析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从人口增长、产业发展、行政体制、空间布局、兵地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兵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以及兵团城乡规划的特殊性和兵地规划协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冶建明  宋娟  兰甜 《当代建筑》2021,(11):122-124
基于推进兵团城镇化发展战略,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居住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从主体原动力、环境和自组织演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兵团第一师城市居住形态的发展动力与演变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居住形态的发展轨迹是随着兵团建设而发生演变的,大致分为初创垦区戍边、农场徘徊停滞、城镇改革与创新三个阶段;居住形态的演变特征体现在居住功能逐渐健全、住房形式日渐多变等方面,城市空间体系与居住形态呈网格化的布局特征,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地斑块系统.  相似文献   

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布于新疆全境,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本文根据《新疆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提出兵团按一师一市增设"县级市"的发展要求,从兵团的特殊使命与发展困境等问题出发,面对设市转型、体系发展、城镇组织等多维层面需求,指出了兵团第五师打造新的增长极核,拓展发展空间、注入新的发展动力的主体方向,明确了从"屯垦戍边"向"屯城戍边"的城镇功能内涵转变。进而提出了在国家"一带一路"总体路线下,国家西部战略门户和荒漠绿洲地区的小城镇特色发展的规划路径,以及"兵地协同"的总体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建筑》2015,(18)
<正>新疆塔里木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塔建集团)。成立于1951年4月,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二军步兵五师供给部工程大队。2007年2月注册成立新疆塔建集团,注册资本金1亿元。新疆塔建集团总部位于塔里木河北缘的南疆交通枢纽中心城市阿克苏市(注册地为新疆阿拉尔市),是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龙头建筑施工企业。经营业务涵盖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爆破与拆除工程、工业建材、物业管理与卫生服务等九大行业。具备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  相似文献   

7.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要求兵团在集中连片、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资源承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垦区中心城镇,科学规划,重点发展,加快设市步伐。兵团第七师车排子垦区开发历史悠久,集中连片,123团位于垦区相对中心的位置,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条件相对都较优越。试以七师123团车排子镇为研究对象,就中心镇规划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建筑》2014,(13)
<正>新疆塔建集团总部位于塔里木河北缘的南疆交通枢纽中心城市阿克苏市(注册地为新疆阿拉尔市),是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骨干建筑施工企业。具备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矿山工程总承包三级等5个总承包资质;具备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土石方工程专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营口市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明确了今年营口市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近年来,营口市以完善城镇体系和形态、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为重点,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改观。主要表现在"一带三轴"的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城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1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国62个市、县、镇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其中引人瞩目的是"镇改市","中国第一农民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和吉林省吉林市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成为仅有的2个镇级试点城市。新型城镇化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迅速增强;另一方面,城市土地集约化发展模式使城市用地无限扩张,使得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成为城市发展的敏感地带。在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的"产城融合"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区特色小镇逐步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镇发展的新模式。文章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以榆林镇的产业结构构成为切入点,解决榆林镇所面临的发展瓶颈。立足榆林镇现状区位、交通优势,发掘其成为特色体育小镇可能性及发展路径,继而逐步实现呼和浩特市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燕红 《中国建设信息》2012,(19):116-116,118
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增强小城镇建设活力,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莱芜市地处鲁中地区,区域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是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莱芜市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市"为契机,小城镇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首先,坚持规划引领,积极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了中心城区、重点镇、农村新社区、居  相似文献   

13.
姚南  李竹颖 《规划师》2012,(6):38-42
"产城一体"是山地城市实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四川广元市三江新区着力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引入"产城一体"理念,确定单元的边界与规模,科学划分"产城一体单元"。在此基础上,三江新区根据山地城市空间布局的两种模式—阶地生长模式与河谷生长模式,对各个"产城一体单元"进行空间布局,包括并列串联式、圈层渐进式、组团串联式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国经济较为发达、城镇化特点较为鲜明的浙江省为研究对象,对浙江省城镇空间质量从城镇体系和城镇内部两个层面进行剖析,并构建空间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的城镇化空间质量进行定量评估.文章指出浙江省空间质量情况不均,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的空间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浙东沿海地区的空间质量明显高于浙南浙西山区域市.最后提出以都市区为基础构建城乡一体的共生发展策略是未来浙江省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成果纪实     
<正>山东省高密市坚持全域统筹整体谋划新型城镇化近年来,高密市坚持全域统筹、整体谋划、全面提升,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全域统筹,整体提升在空间布局上,坚持城乡一体发展,科学统筹生产要素,将全域1526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为以中心城区为引领,以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山东省高密市  相似文献   

16.
《城乡建设》2013,(11):77-78
2011年以来,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决策部署,在国有垦区危房改造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江西垦区按照“快乐农业、幸福农工、美丽农场”的规划蓝图,坚持“人口向总部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发展战略,正生动演绎着建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喜人景象,为推进垦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人口要素城镇化、经济结构城镇化、空间布局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生活质量城镇化正探索着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作出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为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合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与聚集,保障城乡各类空间资源合理均衡配置,2010年7月,新疆自治区正式启动《新疆城镇体系规划》修改工作。一、创新《新疆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模式(一)做好基础性研究《新疆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伊始,新疆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行开展自治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深入分析自治区城镇化发展目标、战略重点、发展模式和指标体系、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合理选择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道路,着力构筑开放高效、相对均  相似文献   

18.
《中州建设》2013,(3):41-42
舞钢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总面积646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辖13个乡镇、街道,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近年来,我市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着力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的战略基点作用,采取“四三二”工作法,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一、坚持四个原则。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原则。按照优先在产业基础比较好的地方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指导思想,经过充分论证,将全市190个村整合规划为4个中心镇、17个中心社区,确定了“一城四镇十七社区”的三级城镇化规划体系。邀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重庆大学规划设计院等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并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两个规划”。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4.6平方公里:4个中心镇产业支撑强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国土开发空间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中担当重要角色。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方法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合理落实上位空间规划指标、有效指导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一环。文章针对秦巴山区的地域特征,以略阳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在现状城镇化的基础上结合“城镇优势度分析—发展潜力评价—空间布局优化”的小城镇空间结构建构思路,从5个维度遴选17项指标,构建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安全战略的大背景下,兵团戍边城镇(市)"小城不小",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文章基于对兵团城镇(市)在城镇规模、产业经济、发展动力、城市建设、城镇管理等方面特征问题的解析,剖析了兵团在"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型过程中,规划建设要兼顾基本使命和发展要求,稳固边境人口活力、强化内生驱动产业、重视空间品质,以及突出兵地融合协调治理;提出了新时期编制兵团新镇(城)规划在理念性、整体性和行动性上要与时俱进、整体统筹。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的规划实践,提出相对均衡的城镇空间格局、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模式、内外力双驱的产业体系、人本导向的精致规划、互补发展的兵地融合、面向实施的行动框架等规划策略,以期能为转型发展时期的兵团城镇(市)的规划编制提供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