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磊 《现代矿业》2020,36(10):105
为摸清福建省矿山尾矿基本情况,并开展综合利用研究,主要围绕7种重要矿产资源(铁、铜、金、钼、铅、锌、萤石)尾矿开展调查评价工作,验证尾矿综合利用现状,并对3个典型矿山尾矿开展综合利用研究,验证矿山尾矿在有价元素综合回收利用和去尾矿资源化利用方面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为福建省矿山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矿产资源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是衡量矿山企业开采技术优劣和企业管理水平、资源利用程度高低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率"水平的高低决定矿山的当前经济效益与总的资源效益。为了提高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交流推广矿山企业运用完善管理制度和先进技术、先进工艺装备不断提高矿山"三率"水平的经验,《矿业研究与开发》理事会、矿研期刊出版(长沙)有  相似文献   

3.
我国尾矿排放量巨大,但综合利用率低,特别是尾矿中微细粒有用矿物难以有效回收,通过回顾目前矿山尾矿综合利用情况,综述了柱浮选技术在回收矿山微细粒尾矿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特点,并指出柱浮选技术在处理矿山尾矿资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宗尾矿废石资源化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每年都有大量的尾矿、废石(包括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排放.推动矿山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是矿产资源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我国矿山尾矿、废石堆存现状、综合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入手,通过大量的函调和实地调研,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期望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的引导,加快尾矿、废石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产业化进程,从源头上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促进国家"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矿山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矿山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评述了我国矿山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尾矿的特点和分类,提出了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几种有效方法,包括尾矿的二次回收,用作建筑材料、土壤改良剂及微量元素肥料、尾矿复垦植被、充填矿山采空区等。同时指出了矿山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尾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矿山可持续发展和从根本上治理矿山环境的重要途径.矿山尾矿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尾矿综合利用与治理的基本原则.本文对我国尾矿中铝硅酸盐矿物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介绍了几种尾矿铝硅酸盐矿物整体回收利用途径,对其利用开发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经济评价有利于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提高示范基地建设水平.通过对某石灰石矿技术改造项目技术经济评价案例的分析,指出技术经济评价应为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开采提供科学依据,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开展时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与发展,首先介绍了尾矿的分类、用途与危害,并以2011—2020年我国各品种尾矿产生及利用数据为依据,介绍了我国尾矿资源的产生情况、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全国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情况,着重指出全国尾矿综合利用呈现高效利用城市批量涌现、有价组分提取基础研究取得大量...  相似文献   

9.
汉阴黄金尾矿综合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金属矿山》2012,41(8):160-163
根据汉阴黄金尾矿性质,对尾矿的综合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利用黄金尾矿可回收金、烧制墙体砖、生产泡沫玻璃、制备微晶玻璃和石油压裂支撑剂等,还可通过回填、筑路、复垦等手段实现无废矿山,节约、集约资源。黄金尾矿的有效回收和利用,能减少固体废物的排放量,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0.
据悉.我国出台的《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主要是围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结合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与再利用和清洁生产等8个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框架.形成了系统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矿产资源消耗量大幅度的增长,堆存了大量的尾矿,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与安全隐患问题,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工作日益引起高度的重视。结合我国尾矿资源现状评述了当前的利用技术并提出了具体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证了我国矿山尾矿作为二次资源的价值和可利用性,介绍了我国矿山尾矿综合利用与生产新型建材系列产品的现状、途径和实例,有助于推动我国尾矿生产新型建材系列产品产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鞍钢大连甘井子石灰石矿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经验。通过回收岩石、回收尾矿、回收烟尘、深加工综合利用,每年增产岩石、尾矿产品近100万吨,再通过扩展上盘、扩采东帮、扩延露天底,总计可得资源7千万吨,延长矿山寿命15年以上。正在向采场无剥岩、破碎无尾矿、全矿无烟尘的清洁矿山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4.
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关注重点,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关注着力点。近年来我国稀土资源开发中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巨大,资源储量大为减少,为保证我国稀土资源的优势地位和国际稀土市场的主动权,需要探索创新性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波兰华沙大学与PT(葡萄牙)布来邦加勘探公司合作开展了一项印尼锡矿尾矿试验,该项研究表明印尼锡矿尾矿中有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的潜能,该项试验预估出印尼邦加岛锡矿生产中每年可至少加工出10,000 t包含稀土元素的金属(包含轻稀土独居石和重稀土磷钇矿)。我们可以借鉴试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多途径综合利用中的问题,实现尾矿中稀土资源找矿突破、尾矿中稀土资源的利用技术突破,创新非绿色壁垒出口限制措施,化解资源开发的环境负外部性,优化矿区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稀土尾矿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稀土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尾矿堆积量的日益增大,稀土尾矿的综合回收利用已成为我国稀土矿山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阐述我国稀土资源形势的基础上,分析了稀土尾矿综合回收利用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概述了我国稀土尾矿综合回收利用的途径和现状;并且指出了稀土尾矿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证了我国矿山尾矿作为二次资源的价值和可利用性,介绍了我国矿山尾矿综合利用与生产新型建材系列产品的现状、途径和实例,有助于推动我国尾矿生产新型建材系列产品产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关注重点,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关注着力点。近年来我国稀土资源开发中的资源、环境、生态压力巨大,资源储量大为减少,为保证我国稀土资源的优势地位和国际稀土市场的主动权,需要探索创新性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波兰华沙大学与PT(葡萄牙)布来邦加勘探公司合作开展了一项印尼锡矿尾矿试验,该项研究表明印尼锡矿尾矿中有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的潜能,该项试验预估出印尼邦加岛锡矿生产中每年可至少加工出10,000吨包含稀土元素的金属(包含轻稀土独居石和重稀土磷钇矿)。我们可以借鉴试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我国矿产资源多途径综合利用中的问题,实现尾矿中稀土资源找矿突破、尾矿中稀土资源的利用技术突破、创新非绿色壁垒出口限制措施、化解资源开发的环境负外部性、优化矿区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矿山尾矿作为二次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尾矿综合利用是国家缓解资源供需矛盾、减轻环境污染压力的重要途径,亟需建立健全尾矿综合利用标准体系。通过对矿山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分析,从尾矿的资源属性、技术层面及政策层面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技术和管理标准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现代矿业》2013,(1):88
2012年12月21日,记者从商洛市政府新闻办获悉,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准该市为全国首批共伴生矿产及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商洛是我国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主要富集区,各种金属和非金属尾矿、矿山和冶炼渣场319座(处),其中尾矿库112座,占陕西省的38.4%,占全  相似文献   

20.
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和严峻的供需形势,论证了加强矿产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要性。并从矿产综合利用的视角,在难利用矿的攻关、矿物新材料的开发、新设备的研制、废弃物的综合回收、矿山环境修复和矿山灾害控制、矿产资源可利用性技术评价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加强科技创新的工作重点、方法措施和研究方向,旨在“提高资源综合效益”,为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