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远 《福建建筑》2010,(2):17-18,35
作为英国建筑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登录建筑制度创新性地涵盖了起源、类型多样的庞大的建筑遗产,对其进行了严格而系统的保护。与其它采取类似建筑遗产保护制度的国家相比,英国的这种保护制度无论在涵盖建筑遗产的数量、类型上还是保护力度和效果上,即在保护的质和量上的显著成就都堪称典范。英国登录建筑保护政策在三个方面保持平衡的特点可以部分解释其成功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通过登录保护制度对建筑遗产实施保护控制,制定城市发展计划引导遗产资源活化。本文通过对阿德莱德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及实施方式的梳理,以及对证券交易所、比克福德仓库两处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案例的分析,探讨其具体实施和推进的流程和方式,希望对我国建筑遗产登录制度的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工业考古学角度出发,系统概述英国工业建筑遗产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组织、工业建筑遗产调查记录与登录制度等,梳理归纳英国工业考古协会杂志《工业考古学评论》及罗尔特纪念讲座的重要研究者与研究成果,以此深入剖析英国工业考古学在工业建筑遗产研究中起到的作用,探讨其研究路径是否可为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7,(6)
遗产登录制度作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主流历史保护制度,可以作为我国现行文物指定制的有益补充,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中针对其保护利用的各个阶段进行全程评价,可为实施遗产登录制度提供可靠保证。其中,价值评价作为建立遗产登录标准的直接依据,现状跟踪评价作为遗产登录管理的有力手段,量化数据建档适应遗产数字化管理的现实需求,最终形成基于全程评价的保护与再利用决策机制,以此推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肖静 《山西建筑》2009,35(3):43-44
介绍了日本的登录建筑保护制度及我国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指定制度,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日本在文化登录制度建设方面的合理因素及我国指定制度建设的不足,以促进我国近现代建筑保护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回顾澳大利亚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其遗产保护体系、法律框架和遗产登录制度特征进行分析评介,通过比较澳大利亚国家遗产名录、联邦遗产名录和国家遗产登记册在评估标准、登录程序和法定保护等方面的异同,探讨澳大利亚的遗产登录制度对中国遗产保护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谦 《四川建材》2019,(9):80-81
历史建筑作为人类历史的足迹,应当加以保护。本文介绍了两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式(英国的登录制和中国的指定制),分别介绍了两种保护制度关于历史文化建筑的选定标准、考察内容、登录方式、等级划分以及选定的法律程序。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制度虽在历史长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新时期应及时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近年来在遗产保护领域新动向——英格兰遗产风险评估制度的提出由来、设立目标以及在英国遗产体系中的地位,结合案例详细分析了评估对象、标准和程序、成果表达及后续对策,并对该制度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针对困扰当前我国遗产保护中存在的困扰,尤其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面临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困境,探讨英格兰遗产风险评估的可借鉴之处,提出完善我国名城保护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2017,(9):186-190
传统工业区曾在短时间内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但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工业遗留下来的工业遗址也成为阻碍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英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工业遗址进行改造,并在工业遗址改造中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性成果。以利物浦阿尔伯特码头工业区遗址改造为例,探讨工业遗产复兴的过程中,如何运用相关政策的保护以及文化的刺激,使老旧的工业区重新焕发活力。在政策制定方面,总结英国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对于阿尔伯特港地区的保护政策,包括内城政策、MDC的复兴实验、建筑登录制度、公共私营合作制等;同时,阿尔伯特港利用文化作为手段,通过工业建筑本身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当地特色文化的引入,从而对阿尔伯特港进行保护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10.
英格兰遗产委员会(English Heritage)是英国政府管理英格兰历史环境的首席顾问和核心咨询机构,201 1年起它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工业遗产的认定与保护,"英国遗产"在政策上连续颁布了"工业构筑物登录标准"、"濒危工业遗产登录制度"、"国家遗产保护规划"(2011-2015)等文件,积极回应了英国政府2010年颁布的"国家规划政策框架"。基于对历史沿革的梳理,对这些文件产生的背景、执行状况、资金资助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涉及由理解、评价、抢救、参与、传承、分享组成的"工业遗产保护环",其核心是抢救和分享。  相似文献   

11.
《华中建筑》2021,39(9)
从乡土建筑保护制度的源起、法制的建立、体系的完善、政策的反思四个阶段梳理了我国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并透过制度不断调整,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分析了我国对乡土建筑遗产价值认识的发展与演变,总结了这套保护制度与体系的特点以及当前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旨在推动保护制度向更加健全,体系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历史建筑作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分布广泛、风格多元。一些城市自1980年代就开始了历史建筑登录制度的实践探索,2016年国家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全面展开,当前多城市已探索形成历史建筑普查登录的一系列技术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历史建筑登录管理的发展历程,对国家及地方层面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实践进行梳理,从行政管理机构、法律法规体系、普查认定制度、记录建档制度4个方面总结历史建筑登录制度的现状特征,深入剖析其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在管理机制、登录程序、法规标准、修缮利用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对今后历史建筑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琪  王芳 《新建筑》2004,(5):89-91
我国现行文物建筑的确认采用的是以文物保护为基础的指定制度。随着近年来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旧城改造的大规模推进,大量富含地方特色的历史性建筑无法得到文物建筑保护体系的有效保护。介绍了英国登录建筑的选定制度与我国文物建筑的指定制度,通过两种制度的比较研究,认为借鉴英国登录建筑选定制度在历史建筑保护、更新方面的合理因素,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华东电力大楼改造项目竣工之时,文章深入研究了大楼第二次改造方案征集的四个阶段里诸设计方案的改造设计策略及其背后的规划管理依据.回顾了建筑界对华东电力大楼作为现代建筑遗产进行保护的呼吁和遗产价值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华东电力大楼未能获得法定保护的缘由.指出华东电力大楼最重要的遗产价值在于学科价值和艺术价值.而非当时普遍论及的城市记忆。最后.文章提出.在学术研究层面,应重视中国现代建筑遗产价值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价值评估的应用研究.以及对上海现代建筑遗产的普查和上海现代建筑史的研究:在制度建设层面.提出对优秀历史建筑的认定条件的完善、日常申报机制和抢救登录制度的建立.以及年限规则豁免条件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华南东江流域的乡村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以及名录外的遗产进行对比研究,从数量、特征、保护现状等多个方面开展分析,针对保护级别较低和未被列入保护名录的遗产对象,指出东江流域乡村建筑遗产保护中存在价值判断与保护政策的逻辑悖论、制度惯性下产权边界的约束,以及经济投入与价值实现的矛盾这三个维度的困境,并揭示了这些困境的形成逻辑。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遗产名录,增加“乡村历史建筑片区”保护层级,优化宅基地制度等改善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文简述了世界遗产保护从欧美启蒙,到遗产保护国际化,最后到世界遗产保护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对世界遗产保护在保护组织与登录流程、保护理念与保护方法、保护内容与遗产类型、文化旅游与展示利用等方面的发展和成果做了全面的梳理总结,并对世界遗产保护组织体系、世界遗产登录流程和现行世界遗产保护类型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17.
论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我国文物保护制度的特征分析,探讨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中的若干现实问题,从国家与地方的保护法规修订变化中,发现近现代遗产保护的观念变化和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由于我国的近现代建筑遗产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由此带来保护对策的特殊性和灵活性需求。为积极保护近现代建筑遗产,文物保护的国家制度必须改进完善,而上海、厦门等城市的地方性保护实践,对保护制度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致力于通过分析英国乡村景观遗产保护的理论框架和相应保护制度,援引英国乡村景观遗产查尔斯顿庄园(Chastleton House and Garden)的发展案例,基于英国与中国在乡村景观遗产方面有共性的领域提出对中国的镜鉴意义。文献综述、调查访问、问卷分析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结论指出发挥中国相关协会的政策宏观导向作用;把握遗产保护和利用平衡点;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和运营3点为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遗产与晚近建筑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国际上保护20世纪遗产理念的提出过程,阐述了晚近遗产概念的实质和内涵。在比较国内外登录保护建筑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对建成不足50年历史的建筑遗产、建成环境和文化景观的保存状况和潜在危机进行了分析,呼吁尽快建立我国20世纪遗产保护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20.
李渊  赵龙  张娜 《建筑遗产》2022,(4):20-29
建筑遗产保护作为“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核心问题,各个国家都结合本国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的探索,提供了不同发展路径、模式和可借鉴的案例。文章以新加坡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梳理新加坡建筑遗产保护历程,解读其制度设计与政策实施,并以新加坡牛车水历史街区为具体案例,分析保护利用的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建筑遗产在塑造族群主体性的同时也能创造遗产地核心经济动力。对遗产可持续发展与地方社群角色和生活经验的并行创新机制探索是动态的过程,制度设计在实际操作中要有动态、整体、协同统筹的保护思路,并留有转换与发展规划的灵活性。上述发现可为我国现阶段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