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邻里中心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注重社区交往的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模式。在新加坡的新市镇建设中广为运用,是其顺利开展并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国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借鉴了新加坡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探讨了邻里中心的概念,详细分析了新加坡邻里中心的规划模式并介绍其在我国苏州工业园区的实践经验,最后归纳总结了邻里中心规划思想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忠 《福建建筑》2010,(12):31-33
本文从深度阐释邻里中心的概念出发,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的现有几家邻里中心的实地调研和对比,并结合笔者新近设计的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邻里中心,来探讨如何将邻里中心的开放性原则应用到设计中。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7,(6)
比较邻里中心在新加坡和苏州工业园的历史建设经验,探索总结新一代邻里中心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结合设计实践,分析新一代邻里中心在角色定位、用地规模、空间布局、功能业态、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更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邻里中心作为社区公共交往的载体,需要保证其公共开放程度,以达到交往促进和社区融合的效果.本文选取了分布在上海市徐汇区的5处"邻里汇"为研究对象,以公共性的3个维度,即可达性、包容性以及功能可见性,对其进行对比评估,进而归纳社区邻里中心公共性设计与运营管理上的经验,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9,(13)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进而导致人们更加的注重精神世界的享受。当前人们生活在城市里面,尤其在各方面的需求都需要相关的人员引起重视。邻里中心这个概念是来自于新加坡的新型社区服务概念,对于社区治理以及为居民服务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近年来,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不断地在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得到了城市居民的认同,对于人们的交往需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通过城市社区里的邻里关系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进而从邻里问题探讨人们的需求,从而对社区级的邻里中心进行初步建设,旨在为城市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工业园区引入新加坡经验,陆续规划建设了14座邻里中心。这一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模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邻里中心模式也在我国其他城市逐渐发展起来,但随着社会发展,邻里中心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研究通过居民满意度调研,以满意度方面凸显的停车问题为重点,结合GIS网络分析模块,从区域车位供给与需求、停车位可达性、停车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停车管理等方面对邻里中心停车问题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部分邻里中心周边存在停车位供需不平衡,路网服务效率低下,邻里中心内部人车流线矛盾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强化邻里中心停车服务职能,改善停车空间布局状况,加速构建区域智慧停车体系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东原旭辉江山樾邻里中心位于重庆市郊,该项目的前期是作为房产售楼处使用,而销售结束则转为邻里中心的形式保留,以满足后期小区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设计之初,业主就希望能将其打造成一处"特别"的空间。一方面能传递开发商的人文关怀,同时还要是一处能"留得住客人"的售楼处。建筑设计初期,室内设计师便参与到其中,因此,可以说设计在做室内空间规划的时候,是有一个"由内而外"的整体考量的,尤其是对流线的设置。事实证明,整个邻里中心的流线不仅清晰、便捷,同时还非常有趣,引导着人们在此或探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邻里中心及其在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作者以追溯邻里中心规划思想的来源入手,介绍了新加坡住区和邻里中心规划结构,探讨了新加坡邻里中心的规划思想及其在我国借鉴应用的意义和条件,并简要介绍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建设邻里中心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安徽建筑》2019,(8):25-27
文章从服务半径、使用人群组成、功能及空间构成、活动性质四方面解析邻里中心的使用现状,并从选址、功能织补、空间设计、绿化设计、无障碍设计五方面研究发展趋势,力求为邻里中心的新建和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邻里中心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特有的新加坡模式,并在中国苏州、天津等地进行多年实践.在此,针对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就新加坡新型邻里中心和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的案例,从选址与范围、规模与功能、空间与形态、建设与运营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并探讨两地在自然环境、用地规划体系、财税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雍俊 《建筑创作》2006,(2):20-20
作为一个大规模住区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邻里中心一开始,就具有了多重性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
解本娟  朱玲 《华中建筑》2006,24(10):102-104
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该文分析了旧居住区的建筑.使用人群及中心邻里空间的特点,并结合公共空间环境的现状,从邻里的空间、绿地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寻求适宜的旧居住区户外邻里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张静 《住宅产业》2022,(7):45-48+102
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受到多方关注,对我国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日常生活圈视角,以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及合肥地区邻里中心为例,通过对案例邻里中心的特色定位、空间组织特征及功能面积配比的对比研究,结合现状问题分析,分别从功能维度和空间维度提出邻里中心模式优化策略,为今后邻里中心规划设计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居住区邻里空间中存在的问题,从邻里空间层次的划分着手,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中心邻里空间设计中如何加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方法和建议,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面向新区、商务区、生态城等智慧交通建设问题,提出智慧邻里交通理念、建设目标及3层含义。以区域智慧交通监测与研判中心为核心、以人车路交通信息采集为基础、以邻里交通信息为服务目标,建立区域管控、收费、决策的智慧邻里交通服务框架。结合汉口滨江商务区的定位及交通发展趋势,提出"块层融合、集中区示范"的建设思路,并设计范围内人、车、交通设施的动静态数据采集、汇聚,监测与研判中心,邻里交通信息服务,范围内的交通管控、收费、决策四大建设内容,以期实现汉口滨江商务区的智慧邻里交通目标。  相似文献   

16.
1990年代以来,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受到政府部门、规划机构和开发商等不同主体的重视,影响了公共设施的规划标准修订、规划实践以及住区配套商业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工作。新加坡邻里中心模式与中国住区公共设施规划层级结构近似,但功能设置关注的重点存在差异,这使得新加坡模式的方法与内容在中国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应的异化现象,形成保障公益性设施建设为主、引导经营性功能策划为主以及公益性和经营性功能并重三种应用方式。为此,本文对邻里中心功能组织形式多样化的原因以及功能组织综合化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以邻里中心为研究对象,探讨产业新城背景下的金湾区邻里中心发展模式,通过总结新加坡和英国的实践案例,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产城融合下的航空城邻里中心模式,分析航空城邻里中心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正"即使在最豪华的小区,阅读区仍然是不可或缺、温暖人心的场所"—俞挺本案是上海古北一号社区泛会所的最后一部分,泛会所已经将健身、瑜伽、SPA、泳池、咖啡简餐、儿童游乐等空间建设完成。和所有高级小区一样,泛会所并没有能够极大发生让社区居民交流的化学作用,豪华的背后总是独立家庭互不相干的孤寂,发展商最后决定建设一个邻里中心,目的是希望居民能够在这里互相认识。会议、阅览室、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7)
<正>"即使在最豪华的小区,阅读区仍然是不可或缺、温暖人心的场所"—俞挺本案是上海古北一号社区泛会所的最后一部分,泛会所已经将健身、瑜伽、SPA、泳池、咖啡简餐、儿童游乐等空间建设完成。和所有高级小区一样,泛会所并没有能够极大发生让社区居民交流的化学作用,豪华的背后总是独立家庭互不相干的孤寂,发展商最后决定建设一个邻里中心,目的是希望居民能够在这里互相认识。会议、阅览室、  相似文献   

20.
"远亲不如近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邻里关系最恰当的描述。邻里关系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传统住宅相比,现代住宅在卫生设备和建筑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宽敞明亮的室内环境是旧建筑无法比拟的。然而,随着客厅空间的不断扩大和完善,交往空间也逐渐缩小。邻里之间的冷漠和不信任取代了传统居住社区中互助、和谐、温馨的邻里关系。现代居住区的邻里之间虽然相距很近,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却很少,导致邻里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环境和人际关系。邻里之间沟通不畅,使得邻里之间的感情淡漠,会对居住区的环境和氛围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