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配水系统中生物稳定性问题已成为近几年水质安全性研究的热点。然而,我国对其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为此,本文讨论了国际上评价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各种方法,评述了饮用水配水系统中管壁生物膜和悬浮菌的影响因素,总结了饮用水配水系统中管壁生物膜和细菌再生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物膜作为饮用水输配过程中形成的会带来细菌二次增殖的根源,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简单阐述了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着重讨论了致病菌初期附着及后续致病菌的寄生生活或"居住"在生物膜上的生存方式,分析了作为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生物膜对消毒副产物的贡献,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3.
输配水系统供水安全保障是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重要内容,而配水系统是水质恶化最严重的区域。本文系统分析了管网二次污染状况、成因和水质变化机制,探讨了配水管网的可能安全隐患和风险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针对老旧小区管网改造这一重要工程难题,重点介绍了管道内涂膜防锈技术原理和施工工艺,为配水管网二次污染控制和水质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水质安全是一个从供水水源地,到水厂,再到输配管网,直至用户水龙头的系统工程。对各个环节的水质参数进行快速、精确、连续的全流程在线监测,是提高工艺运行管理水平,应对应急突发事故,节能降耗,最终为饮用水水质安全提供保障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本文介绍了饮用水从水源地到管网水质全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水质在线分析的目的、意义、功能,及仪表的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5.
给水管网水质安全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给水管网水质除了受管壁生物膜和腐蚀物的影响外,生物膜和腐蚀物与水接触处还存在着一层松散结构———管壁松散沉积物。管壁松散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有机物和微生物,由于与管壁结合比较松散,因此比生物膜和腐蚀物更容易从管壁上脱落下来,对水质的影响更大。介绍了松散沉积物的形成规律及组成变化,分析了管壁松散沉积物对水质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并提出了关于管壁松散沉积物今后的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外对管壁松散沉积物的研究还不系统,随着对给水管网水质问题认识的提高,在我国开展控制给水管壁松散沉积物的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给水管网生物稳定性是指管网中微生物的生长导致饮用水水质在输配过程中发生恶化的潜力。准确、合理地评价给水管网的生物稳定性是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前提,常用方法包括基于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的预测性评价方法和基于微生物丰度、活性及群落组成的直接评价方法。深入理解给水管网中水力条件、管道特征、营养基质、消毒剂和抗生素耐药性等因素对生物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控制策略。然而,如何通过实际管网取样和生物膜培养反应器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样品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取有用信息是该研究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基于此,从给水管网生物稳定性研究的现状(评价方法、影响因素、控制策略)出发,对当前研究的主要瓶颈进行讨论,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源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大量繁殖及藻类代谢物分泌对饮用水质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以水质安全多级屏障控制与保障的角度,系统总结了饮用水处理、输配与二次供水过程去除与控制藻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的工艺方法。其中,藻细胞灭活、凝聚与絮凝、固液分离(沉淀或气浮)及过滤分离等工艺过程是去除饮用水中藻细胞的主要单元;吸附、氧化等是控制藻细胞代谢产物(藻毒素、geosmin与2-MIB等致嗅微量有机物等)的关键工艺;对于输配与二次供水过程中,对供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这是最为可行的避免藻类生长的途径。在饮用水处理与输配过程以及建筑给水工程中应尽可能去除藻及其代谢产物,并控制由此产生的水质安全风险,从根本上保障饮用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8.
在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金属管道腐蚀产生金属污染物,同时出厂水中的微量金属污染物在管网输配中可能沉积到管壁。当管道水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金属污染物则从沉积物中直接释放或随其他金属氧化物一同释放至水中,对饮水安全构成潜在危害。归纳了管道腐蚀沉积物中金属污染物在沿程及管壁方向上的分布及存在形式等特征,阐述了水质、水力、微生物和消毒剂对金属污染物富集与释放过程的影响,梳理了沉积物富集与释放金属污染物的机理;最后基于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保障饮水安全、完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供水管网内壁生物膜的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水管网内壁上普遍存在着生物膜,而管网生物膜是导致输配过程水质下降、影响安全供水的重要原因.综合论述了当前有关管网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讨论了影响生物膜特性的各种因素以及管壁生物膜与水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对今后管网生物膜相关的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微塑料进入水体后其表面会逐渐形成生物膜。微塑料携带的污染物及生物膜中潜在的致病菌加重了微塑料的环境危害,且微塑料可能随原水进入水厂影响水质安全,因此对水中附着生物膜的微塑料的去除显得尤为重要。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以微塑料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混凝法对在自然水体中滞留一段时间的聚苯乙烯(PS)微塑料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当PAC投加量为60 mg/L、pH为7时,对滞留9 d的PS微塑料达到58.4%的最佳去除率。此外,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塑料的去除效率。微生物表面所带的负电荷有利于微塑料与混凝剂水解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团聚体,从而促进沉淀。Zeta电位表明混凝过程中发生了电荷中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PS微塑料与混凝剂在混凝过程中形成了新的化学键。研究混凝去除附着生物膜的微塑料的效果及机理对保证供水安全、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十二五"水专项太湖流域上海地区饮用水安全输配中的突出问题,研究供水管网水质安全多级保障与漏损控制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示范工程管网水质稳定达标,示范区供水产销差率在"十一五"基础上下降6.68个百分点;结合国家需求和上海市的地方需求,通过多级消毒、管道冲洗、漏损控制、非开挖修复和布局优化等五个方面的研究,有力地支撑上海市供水管网系统的安全保障和用户端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外源微生物与土著微生物共培养形成生物膜,考察了外源微生物对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比较了共培养生物膜与常规生物膜在生物量、生物活性、微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共培养系统微生物生物量及生物活性较大;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和常规系统有一定的差异;PLFA谱图总峰面积较大,与脂磷法所测的生物量数据可以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13.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态具有对外界干扰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适应的能力,微生态的结构越复杂则系统除污能力的稳定性及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越强。因此,优化生物降解的微生态系统,可为极大程度地提高生物降解效率提供可能。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通过常规培养方法及引种和共培养外源微生物EM形成不同生物膜系统,比较了3种生物膜系统的除污性能。结果表明:在EM共培养方式下载体的生物膜量较高,微生物种类更丰富;与常规培养生物膜系统和引种培养EM生物膜系统相比,共培养EM生物膜系统对生活污水中COD、NH3-N、TP的去除效果有较大改善,且系统的稳定运行时间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4)
为研究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选择3种生物填料构建生物滤池,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填料上生物膜和对应生物滤池水体中的细菌群落种类组成。结果表明:3种生物填料均有富集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种类和多样性大于对应的生物滤池水体;在门分类水平,3个生物滤池水体中的优势菌相同,均为厚壁菌门,3种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优势菌不尽相同,聚乙烯小球生物膜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陶瓷环和弹性毛刷生物膜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弹性毛刷生物膜的细菌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由变形菌门的26个属细菌组成,聚乙烯小球生物膜的细菌种类组成最少、多样性指数最低,由厚壁菌门的23个属组成,细菌丰度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4)
为研究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选择3种生物填料构建生物滤池,采用细菌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填料上生物膜和对应生物滤池水体中的细菌群落种类组成。结果表明:3种生物填料均有富集微生物生长的作用,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细菌种类和多样性大于对应的生物滤池水体;在门分类水平,3个生物滤池水体中的优势菌相同,均为厚壁菌门,3种生物填料上生物膜的优势菌不尽相同,聚乙烯小球生物膜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陶瓷环和弹性毛刷生物膜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弹性毛刷生物膜的细菌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由变形菌门的26个属细菌组成,聚乙烯小球生物膜的细菌种类组成最少、多样性指数最低,由厚壁菌门的23个属组成,细菌丰度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6.
复合膜生物反应器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投加载体的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时存在附着生长和悬浮生长的微生物,对HSMBR系统的生物相进行分析,发现悬浮生长微生物中的大多数菌属在生物膜中也同样存在,这为微生物在附着相和悬浮相之间的转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此外,对反应器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微生物的构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中磷对微生物生长的限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磷在微生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磷限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机理.介绍了饮用水中可以被微生物利用的磷源。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了磷对微生物生长限制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外加磷源提高水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效率;磷对管网生物膜的影响;磷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依据现场查勘、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参照《淮河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评价技术规定》对淮安市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量、水质、监控及管理体系进行安全保障达标评估,结果表明淮安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情况总体较好,二河淮安武墩水源地评价等级为优,其余水源地评价等级均为良。基于淮安市饮用水源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水源地风险来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污染源、提高达标建设标准、强化水源地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等保障措施,为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厨卫》2011,(11):143-143
怡口直饮机800FFDC 直饮机内部采用食品级超滤膜,过滤精度达到O.01微米,可有效去除水中细菌、病毒及微生物,为用户提供安全有保障的饮用水。800FFDC具有清洗功能,可大大延长滤膜的使用寿命。该机体积小巧紧凑,可与其它配套产品扩展使用,以提供更多需求。800FFDC采用简单的卡接设计,用户可自行安装拆卸。  相似文献   

20.
利用序批式复合反应器(SBHR)中同时存在的活性污泥和悬浮生物膜混合生物体系,进行了强化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连续稳定运行3个月后,系统对T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95%和95%,处理效果稳定。该系统的悬浮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的混合体系中生物种群具有多样化特征,所形成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较稳定,抗外界干扰及恢复调节能力强;悬浮微生物体系能与水体形成复杂的整体螺旋上升、局部紊流的流态,有利于在空间形成有机污染物浓度梯度分布,使氧气和硝酸盐氮等电子受体和有机底物的传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