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自然生态理论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吉林省二龙湖燕国古城遗址进行保护设计,分析历史遗址在生态化保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论证了自然生态理论在历史遗址保护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可供参考的历史遗址保护设计方法,以及结合自然生态的历史遗址保护策略,以求为边疆地区历史遗址生态化保护提供更多探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自然生态理论,结合长吉图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此区域类型的历史遗址保护及应用策略。文中重点以吉林省安图县宝马城遗址为例,强调自然及文脉环境对于遗址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遗址景观观展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始终是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西安作为一座古城,保留着和曾经拥有过许多历史文化遗址,也经历过战乱和大规模城市建设,在遗址的保护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讲,客观上存在着使历史遗存消亡的力量,因此对历史文化遗址单纯地保护是困难的,往往也是不成功的。必须使其社会功能和城市发展尽可能相协调,寻找到使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存在下去的理由,使其景观要素从非稳态类型转化为稳态类型,成为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城乡建设带来的巨大威胁,传统的旅游规划需要更多地考虑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文历史资源的保护,以及地方经济利益的保障。近年来,生态旅游规划越来越得到重视。生态旅游项目在保证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同时,需要不断优化人文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形成良性互动。文章立足现有生态旅游规划研究,通过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的案例,阐述了在生态理念下旅游规划的思路变革,并通过对规划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和人文历史资源的梳理,编制了自然生态环境保育规划和人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性开发措施,以期对旅游规划的生态化研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延边州汪清县百草沟遗址为研究对象,对百草沟遗址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遗址保护的相关原则。在遗址保护规划方面,从保护范围的划定,保护措施的制定,开发模式等内容对百草沟遗址进行了研究,探寻出遗址保护研究的技术方法,思维方式,设计模式等,使历史遗址达到保护和再开发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是以国内外遗址公园的标识系统设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国内大遗址中标识系统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和研究;在当代国际文化遗产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展示线路以及遗址的分布、保护状况,探讨遗址区标识系统的目标、原则,从而建立完善的、系统的、适合遗址区的、可以传递遗址本体以及遗址延伸的历史信息、考古信息以及保护展示工程信息以及服务信息完整的遗址公园标识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演变,大遗址周边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些变化蕴涵着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大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是通过大遗址本体与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价值塑造而形成的。该文拟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西安大明宫遗址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史料的搜集,对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明晰大遗址周边环境的价值,完善大遗址的价值体系,为大遗址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吉林省内国家历史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按遗址分布特征、所处自然环境类型及历史文脉背景等进行归纳梳理,进而构建历史遗址观展廊道模型,试图探求适宜于我国边疆地区历史遗址的保护及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引介国内外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遗址的复杂特性,从历史、生态、社会3个向度对其环境进行解构与释义.针对当前我国大遗址环境所面临的历史环境消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环境紊乱等严峻挑战,通过对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现实要求与目标指向这两个核心课题的理论阐释,将环境营造视作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抓手,将遗址环境与其本体间的和谐及历史、生态、社会各环境要素间的和谐确立为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终极目标.在此理论前提下,通过杜陵与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的环境营造案例,对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发展的潮流中,人们珍惜历史资产的同时更要珍视历史遗迹。所以,保护遗址的原真性,使其能够完整传达它的历史信息变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如何对上京城遗址保护利用,指出上京城遗址现存的问题,提出上京城遗址保护利用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历史街区民居生态化保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街区民居建筑的保护是颇受关注的城市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这一问题提供相关生态化的保护策略。文中首先对典型的三种民居保护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目前民居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然后阐述生态化保护的概念,并说明这种保护方式的原则,最后提出了生态化保护的策略——功能再利用策略、技术普及策略、因国制宜策略以及相关保护政策的制定,并就每种策略列举相应实例,为历史街区民居的生态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遗址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遗址有利于文化传承。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遗址保护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遗址规划仍缺乏理论支撑。本文以山东省萧城遗址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景观在保护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索其建立遗址公园的保护策略,为今后遗址保护提供借鉴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近年来中国快速城镇化趋势所引发的城市形态变化和旧城疏解现象为背景,提出在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现有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体系的局限性,并以延安为例,通过分析现有红色革命遗址保护面临的问题,探索历史遗产保护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同类城市旧城疏解改造过程出现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问题提供方法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楠  张阳生 《山西建筑》2011,37(2):13-15
通过对秦直道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和旅游价值的研究,结合富县秦直道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如何对秦直道遗址进行开发,以及在遗址保护方面应采取的措施,为科学考察秦直道道路结构和相关建筑遗址的保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庞骏  张杰  王贵勇 《规划师》2009,25(10):60-65
史前遗址是按照时间序列划分的一种遗址类型。此类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往往因历史跨度大、现存遗存可识辨的难度大、可查询的历史资料稀少等因素而困境重重。为解决史前遗址保护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宜兴市骆驼墩史前遗址保护规划在现有制度的框架下,重视前期考古文献的研究,以史前遗址的本质特征为基础,采用“就重避轻”的评估方法,采用“圈层式”的区划划定方法合理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措施和展示措施,以促进遗址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董智 《南方建筑》2006,(7):85-87
“文化遗产是人类悠久历史的稀世物证,是我们与遥远祖先沟通的唯一渠道,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历史基础和心灵慰籍“.在人们几乎要忘却的历史遗迹当中,唐代渤海国都城遗址,值得我们关注,并且还要高度重视.为了更好的保护遗址、利用遗址、介绍遗址,使历史文脉得以传承,在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做进一步研究及遗址景观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7.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侵华战争犯下的罪孽是不可饶恕的,历史的罪证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被掩埋。在中国许多地方留下了当年侵华日军的罪证,这些日军遗址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儿女了解这段历史的最为重要的依据。本文针对吉林省白城市岭下镇侵华日军遗址的现存状况进行研究,对于这段历史进行记录和保护,通过对侵华日军遗址的保护和规划设计提升历史遗迹的时代感,以现实的和历史的融合来真实呈现侵华日军为中华儿女留下的这段屈辱的历史,在保护和规划设计中呈现侵华日军遗址保护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钟晨  薛玉峰 《中国园林》2022,38(3):129-133
201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提出了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利情况的批评,重点强调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真实性”要求。以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大遗址“真实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途径。提出大遗址保护应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逆性”的保护展示原则,以遗址片区“最小干预”为规划理念,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考古资料中分析挖掘史料信息,对遗址价值进行研究判定,从而构建遗址价值载体的展示阐释体系,最后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提升遗址公园社会效益的大遗址“真实性”保护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19.
郭谦  肖磊  黄凯 《中国园林》2023,39(3):99-105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HUL)中“整体性”“层积性” 和“关联性”的理念和方法在遗址保护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历 史地理空间数据分析论证端州古城的整体性特征,采用锚固层 积理论研究端州古城的空间时序变化,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古 城中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特征。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历史环 境、历史景观和历史遗存带来的挑战,以城市历史景观的视 角,基于端州府衙遗址的基本状况,从强调古城格局的完整 性、挖掘历史文脉的层积性和强化各历史遗存之间的关联性 3个方面,为端州府衙遗址的保护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山国王陵遗址保护规划方案,阐明遗址保护规划中历史信息与现代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对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