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煜茹  金秋野 《华中建筑》2022,(11):163-167
北方地区民居中,火炕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工具,也是影响居民生活行为的重要因素。炕间具有坐卧一体、集约高效等优势,较现代居室空间有空间丰富和关系亲密的优点。该文以北方民居的炕间为研究对象,从与坐卧一体的功能布局与行为模式、空间关系与身体姿态、物质材料与表面触感三方面探讨炕间的特征,进而讨论其在现代居室空间中转化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正美丽乡村公共设施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空间载体,主要指的是用于满足公众行为活动需求的设施,其目的在于通过艺术介入公共空间,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构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和谐之境。作为文化类公共设施,书舍是美丽乡村文化生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乡村居民提供读书与学习的公共空间场所,满足乡村居民对于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有效提升村内新型农民的培养。在书舍室内空间设计中,将地域文化与书舍室内空间进行连接,  相似文献   

3.
北方炕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陕南山地典型的带炕生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现场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冬季室内热环境的研究,给出了陕南山地民居在传统围护结构保温做法下火炕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指出了火炕对室内热环境的贡献以及火炕对北方乡村民居冬季采暖的重要性。另外分析得出居民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乡土聚落空间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从人居学视角保存乡土、聚落的空间关系,以及乡村空间变迁中的乡土性、乡村行为活动、生活方式;从时间维度探求传统乡村聚落对现代乡村空间形态的演变,寻找乡村空间元素,探索乡村空间设计方法,实现传统乡村空间的保护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在大力提倡保护乡村民居地域文化特色的今天,挖掘研究传统建筑营造技法,领会当地民众营造智慧,有助于传统建筑理解传承。该文以内蒙古沿黄地区土坯民居为例,对当地土坯民居从选址、院落空间布置到基础、墙体、结构、屋面的建造方式,以及传统住居供热体系中火炕、烟道的做法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其形成的自然文化因素,为未来的乡村民居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一体化的浪潮中,由于缺乏相关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乡村民居拆建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文章在此背景下,以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及北京市的满族聚居区的乡村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地区的现存民居进行实地调研、资料整理和现状分析,在一定的历史资料基础上,将这些民居按建造年代分成三个阶段,从这三个不同阶段的满族民居“炕”的变化入手,把握满族聚居区民居的空间功能、家具样式、建筑装饰等元素的变化过程,归纳了影响满族民居样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火炕为中心的空间是唐山乡村居民的重要起居空间。在旧有物质条件下,炕灶体系以低技、高效的方式巧妙地解决了住宅起居空间冬日供暖问题,适应了当时的技术和经济水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观念的变化,乡村居民对生活起居环境有了更高的诉求,传统的炕灶供暖体系下的起居空间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笔者通过对唐山乡村住宅调研分析,试图以炕灶体系的使用为前提,以当地乡村建造水平为依据对唐山乡村现有起居空间模式进行优化,同时使优化后的建筑成本可控,易于实施。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白族民居因其独特的地域性而成为大理地区乡村旅游的特色资源。通过对大理市喜洲、双廊三种不同类型白族民居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乡村旅游影响下白族民居空间形态的演变特点,为白族民居的传承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建土楼为闽西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其内外空间杂化过程正呈现出"商业化"与"空心化"趋势。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传统村落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通过对福建省南靖县土楼群:云水谣景区与梅林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拍摄照片、走访村民、叠加各时期卫星影像、统计楼内各房间功能演变,将其中土楼群内外空间原状与现状进行对比与解析,归纳出土楼内外商业化与空心化演变的历程;并由表及里地探讨了土楼商业化与空心化对乡村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土楼群空间演变的影响因子;从而对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中乡村传统民居内部矛盾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以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分析满族的生活发展历程,从民居空间和居民的饮食行为角度入手,以住居学为理论来研究满族传统民居在饮食行为影响下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5,(11)
从微观的居民日常出行行为透视城市空间演变特征,可以弥补传统城市规划对居民时空行为规律与决策机制考虑的不足,进而对城市的空间发展作出优化调整。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探讨酒泉—嘉峪关中心城区空间演变与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用地功能的互补发展引导两地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的持续产生与变化。据此,提出酒泉与嘉峪关两市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以用地开发的优势互补促成空间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地域空间结构;在把握出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对弱势空间的改善;在注重培育活力空间的同时,利用活力空间带来的乘数效应,合理引导周边区域经济活动、社会文化结构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乡村民居是我国建筑类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域位置和历史时期,乡村民居具有不同的形态。论文从陕南地理特征入手,以宁强地区为例,分析其传统乡村民居和现代乡村民居的特征,总结陕南宁强地区乡村民居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3.
<正>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振兴乡村民居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伴随着现代化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文化遭到一定程度的侵蚀和破坏,呈现出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探讨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结构和空间功能等特征,并着重从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和空间功能等角度提出桂西北壮族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期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和谐人居环境,推动当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乡村面貌已大不同于以往,在中国社会城市化的进程中,乡村处于供能地位,造成了许多问题。本文从民居和村落现状中发现问题,从乡建大背景和民居演变的角度,通过对某乡村民居的调查分析,引发了对时代背景下农村民居演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宣霖  李志民  杨丹 《当代建筑》2021,(10):123-126
随着国内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实施,乡村民居空间优化已成为建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借鉴发达国家乡村民居优化经验能够较好减少国内更新设计方面的不足.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分别整理中日乡村民居空间的历史沿革,通过实例分析两国民居优化特征,从生产空间变迁、建筑材料与营建手法、专业介入三方面归纳总结特征并提出相应启示,旨在对国内乡村民居空间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咸境道型朝鲜族民居历史悠久,特点鲜明,是我国朝鲜族居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平面以鼎厨间为核心形成"田"字形或"日"字形平面。后期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与地域文化融合,形成炕前巴当等多功能空间,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的多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建筑》2016,(1)
随着西部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原有的建筑空间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因此必须改变以形成新的适应性。然而很多新民居的设计往往又忽视了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一味照搬城市建筑的功能空间。在分析西部乡村传统民居大环境改变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其功能空间的需求变化,探讨西部地区乡村民居如何打破旧有的秩序,产生一种新的功能适应性关系,让居住功能空间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长屿地区石板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总结石板民居的基本形式,分析石板民居从木构到石构的演变过程,解析在独特的自然、历史条件影响下,长屿地区民居建筑材料、结构、空间与形式的变迁,从动态的研究视角探讨长屿地区石板民居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演变特征与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城镇化加速的今天,楚雄彝族传统民居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彝族传统民居的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楚雄彝族乡村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新彝族乡村规划应通过建立由小组团结成的树状结构社群空间来加强居民归属感,保留村落原有的邻里关系;其次,在对待传统空间的继承和改造问题上,应以现代乡村人民的真实生活需求为基础,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最后通过对乡村生活场景的还原,发现城乡生活差异的细微之处,为乡村生活量身打造适合的民居设计。  相似文献   

20.
唐妮 《四川建筑》2006,26(3):37-39
对四川地区阿坝州藏族石砌民居室内空间与装饰特色的研究,从影响民居的地理气候等外部原因到文化历史等内部因素都作了理性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民居的内部空间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论述了阿坝地区藏族石砌民居之形成的外部自然原因以及藏民族文化、宗教对民居的影响。并对他们独特的空间划分、光线处理、功能分区作了详细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