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兴华 《山西建筑》2007,33(16):20-21
着眼于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住宅设计的发展历程,由心理感受转变的角度揭示了传统住宅和现代住宅的差异,以及它们互相冲突时产生的碰撞和火花,指出建筑师应该有意识地返回本身,分析人的心理效应,以设计出能更好地满足人们需要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2.
王伟 《建筑与文化》2021,(5):137-138
城市表面、人的聚集和文化语境的结合形成一种城市介入,创建了能够激活公共空间并引导公众参与其中的动态平台,为想象力、自发性和社会互动提供机会,同时促进了城市自发性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文章首先辨析了城市化背景下公共空间的多重属性,进而着重探讨了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实施机制、参与路径、概念工具以及价值判断.这一空间媒介作为一种实现对话和激发叙事的工具和机制,使人们能够参与空间生产,建立创造性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区域政治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重塑与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寻常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居住,行为模式也在发生急速的变化,它也必然反映在对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日益提高的装饰要求方面。现就下述二个实例介绍本公司的设计理念。(1)十堰市移动通信营业厅是一幢平面呈“条”形九层框剪结构办公楼、营业厅位于首层,面积为1000m2,根据建筑实际情况与营业厅运作功能的需求,各组团使用面积分别为:用户活动区域450m2、综合业务柜员区域90m2、内部办公90m2、交通区域240m2、值班室、洗手间等辅助功能区域130m2。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血脉,它的脉动、流淌,涵构了城市生活的节奏与活力.城市公共空间也是城市居民生活得以实现的纽带,而由城市各功能要素组成的行政文化、商业金融、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以及它们之间的街道广场、绿化等,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彭文峥  郭璇 《室内设计》2013,28(5):44-49
文章借用“情景对话”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传统街道的空间分析中,研究独特的传统街道空间形态和场所意象;剖析了场景与情节的构成要素,以及其如何被空间体验中的人们强烈地感知并唤起人们共同的场所记忆;探讨了营造空间认同感、体验感的途径。以期对现代城市步行街的更新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私密空间、公共空间以及弹性空间的设计理念使人们可按自己意愿来支配不同类型的活动。对于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室内空间,一般都要满足人们的不同活动行为的需要,不同空间既能隔绝外界的干扰,又能满足有选择地与他人交往的需要。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思想。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由看得见的建筑和其他各种城市构筑共同组成的,实体部分和空间部分相辅相成。所有的城市空间都有图底关系,不同的图底关系使得城市的空间特征、记忆特征有所不同。公共空间讲的是图底关系中的空白部分与公共活动的关系,仅有当空白部分对外开放,能够用于公共活动时,才称之为公共空间;它可以分为室内公共空间和室外公共空间两部分。今天着重讨论室外公共空间,即公共开敞空间,包括公共空间的布局和结构,还有自身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空间二重性的对话机制同时是空间情感和意境的表达过程,并且这种对话与表达在宏观的城市层级比之微观的建筑层级体现得更为复杂和丰富。因此借鉴建筑空间分析方法中的"要素的层析",建立城市空间本体物质与精神对话的"幻灯片机制",依据人的心理认知、行为方式和空间尺度的转换等因素把感知城市空间物质要素的渠道划分为点线面三个层级,来展开对城市公共空间二重性之间通过相互转换以呈现出空间情境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逐渐回归理性思考,从粗放的数量扩张转向精细的质量提升,同时伴随社会思潮的日益多元,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涌现微观化现象。首先梳理当前公共空间发展困境,推导出小微公共空间是其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次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和逻辑分析,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解析小微公共空间,继而划分类型与剖析内涵。最后总结小微公共空间的理论成果和实践进展,明晰未来发展趋势。小微公共空间的研究将有助于完善公共空间体系的整体建构,对场所营造及微观尺度下的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人类聚居方式的出现,便产生了集镇、继而发展成城市,也就有了城市的公共空间,所谓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和,这种空间关系依不同的规模和层次,几何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12.
谢凌姝 《四川建筑》2006,26(Z1):36-38
今天的中国城市,正处于城市公共性初期发育与城市空间快速发展的矛盾阶段。笔者试图通过对成都城市公共空间历史的回朔,现实的分析,找到城市公共空间聚合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刘静  孙凤岐 《中国园林》2004,20(6):18-20
城市公共空间的优良景观能带动产生丰富的城市生活,但国内的建设现状表现出一些不足,不利于景观设计工作进程的程序化与系统化.主要的问题是缺乏政策的支持与法规的统一参照,以及城市规划与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不合拍.景观设计前期的主要工作,即是从法规与规划中获得规范与指引,而后在设计中落实到具体项目中.这两方面的完善,需要系列的研究与调查工作,景观设计师有责任以专业的参与,引发对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杨鑫  刘静 《城乡建设》2020,(20):76-79
<正>写在前面的话当我们接近自然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自然本身,而是生命,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质。——约瑟夫·康奈尔《与孩子共享自然》健康城市的概念最早源于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民健康宣言中提出的政府对于促进人民健康的责任,1986年WHO提出《渥太华宪章》,自此全球健康城市运动陆续展开。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公共空间面临总量不足、布局不佳和可持续性差的严峻形式,这与我国城市土地财政现象、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等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在复杂的环境中,城市中出现了一种兼有购物消费和公共休闲功能的新型空间——商业公共空间,并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空间类型、经济属性、市民消费行为特征和空间资源配置的角度,结合空间生产和新城市主义功能复合理论,对该类空间的界定、形成和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商业公共空间有助于解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困境,能够通过空间收益的经济关系提高市民群体的社会地位,使城市空间更好的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16.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公共空间虽广泛被认为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学科的重要关注对象,但对于其跨学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国内学术界还未形成清晰的共识。文章通过对西方城市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公共空间理论文献的回顾,对其中主要研究角度和主要理论进行了分析,以期形成较完整的公共空间的理论框架,并有助于全面了解公共空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住区》2015,(2)
在网络时代,课堂上的对话与辩论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延续到了廊道、咖啡厅、小庭院等校园生活里的各个角落,室外活动场所为这种偶发性的"非正式"学习方式提供了舞台,成为了"非正式"学习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哈佛大学自2009年启动公共空间计划以来,通过非常节约而又巧妙的设计策略,在厚重的历史气息中置入轻灵的现代元素。通过激活不同属性的室外活动空间,一步一步为校园中各个人群提供互动交流机会。而这些"非正式"聚集空间的多样个性,也再一次为哈佛校园的历史沉淀中添加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张涛 《建筑与文化》2015,(1):160-162
本文详细解析拉菲尔·莫尼欧(Rafael Moneo)的设计作品——穆尔西亚市政厅(Murcia Town Hal),梳理建筑师在复杂历史环境和重要城市空间中解决各种矛盾的方法,诠释拉菲尔·莫尼欧在一个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中建筑形式的自信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编者语]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上海市建筑学会承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协办的"中国建筑学会1997年学术年会",于1997年12月1日至3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本刊特设专栏,从收到的151篇会议论文中暂选登3篇文章,以飨读者。"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老子·三十五章》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道理"就象老子所说的"道":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却不为我们所知;但到需要时,却发现我们所知道的是那样的贫乏。今天,我们要把这些"道"汇集起来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并用它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