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实际工程现场试验,论述了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饱和土沉桩过程中挤土效应的影响,通过对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位移的观测,分析了桩周土体位移的分布情况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获得了施工过程中桩间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为避免施工中的挤土效应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得到的一些数据和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指导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挤土效应是静压预制桩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静压桩产生挤土效应的机理及在施工过程中设置塑料排水板形成人工排水通道,使土体中孔隙水在短时间内排出,减小孔隙水压力,弱化挤土效应.能为今后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了压桩力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关系,以及利用压桩力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在试桩阶段,位于饱和软土的摩擦桩,压桩力较低,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土体恢复后桩侧的摩阻力。根据静载荷试验检测结果,用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压桩力,引出一个系数,称为压力比,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在昆明地区的正常压力比,静压预制管桩在1.3~2之间,静压预制方桩在2.5~5之间。用压桩力乘以压力比,可以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还简要介绍了挤土效应和超孔隙水压力对桩的承载力的影响。在工程桩施工时,地层中的土体和孔隙水被挤压,形成孔隙水压力,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导致已施工的桩上浮,单桩承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区PHC管桩上浮问题初探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安地区,随着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增多。个别工程项目甚至出现了在南方饱和软土地区常见的因桩身上浮导致单桩承载力大幅降低的工程病害。结合西安地区东郊某静压管桩(PHC)工程的特点,分析并阐述了挤土效应和桩身卸压回弹造成饱和黄土场地静压PHC管桩出现场地隆起、桩身上浮形成"吊脚桩"的原因和机理,并据此提出了针对饱和黄土场地管桩施工所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PHC预应力管桩具有施工工期短、工程造价相对经济、单桩承载力大、施工质量容易保证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在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PHC预应力管桩属于挤土桩,挤土类桩在沉桩过程中,由于桩自身的体积“占用”了土体原有的空间,使桩周的土体向四周排开.如果土方施工中基坑围护措施不到位或挖土方法不当,常会发生桩体偏位、桩身断裂等事故,就某工程质量事故进行了分析,根据事故现场具体情况、场地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并查阅地质勘查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分析了可能存在的事故原因,提出了对事故的处理方案,并介绍了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强预应力管桩在城市密集建筑地区软弱土层应用时,使周围土体受扰动和破坏,而产生较大的挤压应力,使孔隙水压力增大,引起超静孔隙水压力,促使土颗粒向约束力小的方向位移,并使周围土体产生隆起而释放应力,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后能使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该文运用FLAC3D数值软件对保定平原地区某一深基坑变形规律进行模拟,并与理正计算数据、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桩身位移、周围土体地表沉降FLAC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桩体最大水平位移值出现在基坑深度的1/2~2/3范围内,呈现"鼓肚子"现象,最大深层位移11.19mm;基坑周围地面沉降曲线为"抛物线"形式,沉降最大值为6.8mm,比实测值大34.6%,最大值距离坑边2~3m;锚杆最大轴力出现在第二排,土体变形较大的部位;预应力锚索对桩及土体的水平位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合理,桩后土体位移满足规范要求;利用数值模拟计算对深基坑开挖进行预测计算是可行的,模拟结果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挤土类桩的挤土效应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挤土效应是所有挤土类桩面临的共同问题,它可能造成临近建筑物破坏,地下管线断裂,道路隆起以及工程质量事故。常见的挤土类桩有沉管灌注桩、预制方桩和PHC预应力管桩。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挤土类桩挤土效应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青岛某工程4根PHC管桩静载试验,研究胶州湾填海区域复杂地质下PHC管桩承载性状。试验结果表明:4根试桩的Q-s曲线总体呈缓变型,总沉降量均小于10 mm,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均为3 300 k N,能够满足工程需求。由于试桩沉降量较小,该工程中PHC管桩具有较大承载潜力,可以通过适当减小桩径或提高设计承载力的方式对胶州湾填海区域PHC管桩进行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10.
管桩复合地基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测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管桩复合地基中不同位置的土压力随时间及荷载的变化规律探讨预应力管桩复合地基的加固过程和加固机理;对比分析土工格栅对桩土应力比的协调作用:通过绘制表面沉降、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析管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水平承载力现场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PHC管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应力、应变以及土体的塑性变形,并提出了PHC管桩合理的水平承载力设计值。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某基坑工程实例,开展了10m深基坑开挖对邻近桩基影响的现场研究.观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引起地下连续墙发生最大侧移41.2mm,最大地表沉降38mm,深层土体最大水平应变发生在开挖面附近;当基坑开挖到10m时,桩身最大水平位移达28.2mm,最大弯矩达471kN ·m,分别比开挖深度5m时增加了82%和95%,同时发生位置也产生了下移.观测成果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工程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以地层结构复杂的基坑工程为例,针对预制围护桩植桩工艺特点,选取3种水泥土浆液,利用仿真模拟分析了3种水泥土浆液方案基坑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泥和干土含量分别为20%和40%时,桩周土体发生塑性破坏且多处位移突变,基坑地表沉降值达27 mm,沉降宽度约17 m,基坑安全风险较大;当水泥和干土含量分别为30%和30%时桩周土体水平位移趋于平缓,同时基坑沉降值有所减少;在保证植桩顺利的前提下,水泥和干土含量分别为40%和20%时,桩周土体水平位移变化趋于平缓,受力更为均匀,基坑沉降值减少至14 mm,满足设计要求,提高了预制围护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某工程预应力管桩的施工,采取了施工搅拌桩防挤沟、控制打桩速率等措施,减少了土体位移对临近热力管线的挤压影响,并通过监测土体位移,从而保证了热力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桩贯入土体产生的挤土效应问题较为复杂。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单桩贯入夹硬层土和均质土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经过分析比较,得出了单桩贯入夹硬层土体所特有的位移场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桩贯入夹硬层土过程中,软硬土层交界处土体水平位移变化剧烈;硬土层的存在,会使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受到约束;夹硬层土的水平挤压应力要远大于均质土情况;与水平应力相比,竖向挤压应力在硬土层处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16.
PHC管桩承载力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驻马店地区PHC管桩承载力特性,文章依据该地区某工地PHC管桩沉桩施工资料,将其静载荷试验结果和沉桩终压力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桩实际承载力要比设计高出许多,结果表明预应力管桩基础在静压时对于中高压缩性土,应以桩长控制为主,压桩力为辅的原则进行施工,以便确定其承载力,进一步在工程应用中进行合理的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承式加筋路堤的时效性变化规律.通过无桩无筋、无桩加筋、竖向桩体及水平加筋联合使用3种情况对比研究,分析了路堤填土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中超静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路堤水平位移、沉降和工后沉降、筋材最大拉力及桩体荷载分担比随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论可为软土地基上路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PHC管桩为研究对象,结合工程实际,通过水平静载试验,分析在水平荷载条件下PHC管桩的承载力,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软件Plaxis计算水平荷载桩的受力特性,分析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顶的水平荷载与水平位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依托穿越工程实例,从扰动机理、沉降变形及计算方法等角度,通过采用两阶段法与有限元数值模拟对盾构隧道开挖引起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进行研究。在盾构开挖时隧道土体对CFG桩复合地基内力影响较小,且桩体、桩周土体应力都有减小趋势,变化率为3%;隧道衬砌时周围土体应力较大。并有增大趋势,变化率为16%;复合地基桩周土体变形过程分为桩土的瞬时相对运动阶段和复合地基再次固结沉降阶段,桩土相对位移为1.5 mm;隧道开挖后褥垫层散体材料补充到桩周土体中,且褥垫层应力变化较大,褥垫层在盾构隧道土体开挖过程中起到有利的调节作用;桩顶、桩端应力和剪力相对较大,最大剪力值为139 kN,设计与施工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PRC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龙湖D2地块基坑支护工程中,支护桩对应土层为素填土、粗砂、粉质粘土。采用PRC-I 600AB110单节预应力管桩作为支护桩,桩径600 mm,桩长分别为7 m和8 m,桩端进入粉质粘土地层约3 m深。该桩刚度大,施工速度快。基坑开挖后,坡顶地面未出现明显裂缝和沉降。基坑经过监测,水平、竖向位移等监测项目均在允许位移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