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和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围产期补充-Ⅱ(SNAPPE-Ⅱ)在高危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具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足月儿临床资料,并于生后12 h 内进行相应评分。比较无脑损伤组与脑损伤组之间各评分分值的差异,并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出3种评分预测高危儿脑损伤的最佳值。结果119例高危儿中,65例(54.6%)发生脑损伤。脑损伤组的改良 aEEG 评分和 NCIS 评分均明显低于无脑损伤组(均 P <0.001),而 SNAPPE-Ⅱ评分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P <0.001)。改良 aEEG 评分、NCIS 和 SNAPPE-Ⅱ评分对脑损伤的最佳预测值分别为9、95和22。结论3种评分系统均可作为围产期高危儿脑功能监测的工具,对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9):131-133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早产儿脑损伤(HIE)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40例胎龄28~36周的脑损伤早产儿和18例胎龄28~36周的无脑损伤早产儿,前者为HIE组后者为健康组,在产后48 h内,采用脑电图仪对两组早产儿进行监测,每次连续检测≥2 h。对两组早产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其特点与差异。结果:HIE组的a EEG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缘振幅值比健康组早产儿的相应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 EEG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缘振幅值与胎龄相关。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与早产儿脑损伤具有密切关系,据此,可以及时诊断早产儿是否有脑损伤并且对其病情进行预测。a EEG操作简单、受环境干扰因素少、容易判读在早产儿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9):141-143
目的:探讨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12月本院出生及外院转入的60例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出生30例无脑损伤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a EEG的背景活动、连续性评估、睡眠-觉醒周期以及惊厥存在情况在两组新生儿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中a EEG背景活动正常者12例(20.0%),轻度异常者22例(36.7%),重度异常26例(4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 EEG连续性11例(27.5%),不连续性27例(45.0%),持续性低电压23例(3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 EEG连续性无睡眠-觉醒周期者19例(31.7%),不成熟睡眠-觉醒周期者28例(46.7%),成熟睡眠-觉醒周期者13例(2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单个惊厥者9例(15.0%),反复惊厥者34例(56.7%),癫痫持续状态者17例(2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高危新生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临测结果与正常新生儿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可采用a EEG作为早期脑损伤诊断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2):50-51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评分系统在早产儿临床脑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胎龄27~36周脑损伤早产儿(脑损伤组)于生后48 h内行a EEG描记,利用a EEG评分系统分析背景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及波谱带宽度,四参数分值相加得总分,用相应孕周早产儿总分平均值减去原始分得校正后总分,以消除不同胎龄所致差异,并与4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对照组)作比较。校正后总分越高,提示a EEG异常程度越重。结果:脑损伤组a EEG校正后总分为(0.82±1.14)分,高于对照组(0.23±1.0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7~36周早产儿出生早期a EEG评分可反映脑功能的改变,对早产儿脑损伤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5):94-95
目的:探究采用持续脑功能监测对早期诊断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低血糖症患儿60例,记录患儿出生后1 d振幅整合脑电图显示结果,并在出生后3 d时行头颅MRI及CT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在患儿2、6月龄时,评估心理及神经发育情况。结果: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后脑功能正常、轻度及重度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6.67%、33.33%、40.00%与头颅MRI检测结果(26.67%、35.00%、38.3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功能正常患儿2、6月龄时,心理神经功能正常患儿分别占87.50%、81.25%,与脑功能异常患儿(22.73%、18.1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时采用持续脑功能早期监测的意义显著,能准确检测患儿脑功能,诊断价值较好,与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存在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0):151-155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newborn early warning score,NEWS)、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eonatal critical illness score,NCIS)在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sis)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非重症组(103例)和重症组(7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PEWS评分、NEWS评分、NCIS评分和入住ICU的时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三种评分系统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评价中的效能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组与非重症组患儿性别构成、胎龄、产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EWS、NEW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重症组,NCIS评分显著低于非重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评分评估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WS、NEWS、NCIS评分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552、0.549和0.698。结论:PEWS、NEWS、NCIS三种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评估新生儿败血症病情变化、预后评估等方面效果较好,能准确反映出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应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LD)儿童的个性和家庭环境特征及其对患儿自我意识的影响,为LD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PHCSS)、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junior,EPQ.J)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等问卷对62名LD儿童(LD组)的自我意识、个性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与对照组58名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个性与家庭环境对LD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影响.结果 LD组儿童在PHCSS评估中显示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幸福与满足等因子得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EPQ.J测验显示LD组儿童精神质、神经质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掩饰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FES-CV结果示亲密度、知识性和道德宗教观LD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矛盾性LD组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LD组儿童PHCSS总分与EPQ.J 中的内外向和FES-CV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有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D组儿童PHCSS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EPQ.J中的内外向和FES-CV中的亲密度.结论 LD儿童自我意识低于正常儿童,其总分受个性因素中的内外向和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两者影响较大,应及早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5):124-127
目的:观察穴位神经疗法对儿童孤独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身医学科进行鉴定的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HANS穴位神经治疗仪配合综合性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性干预措施进行治疗。两组试验前后均使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中文版》和《37岁儿童气质量表》进行评价,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CSHQ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6.7%(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800,P=0.001)。试验组治疗后的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等方面的评分及CSHQ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在睡眠持续时间和白天嗜睡层面的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气质类型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穴位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睡眠障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不仅能促进患儿本身病情的改善,也能极大地提高患儿及家长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0):20-23
目的:评估LDL-C合适水平人群中non-HDL-C对冠心病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78例既往未服用调脂药物且血清LDL-C位于合适水平(<3.4 mmol/L)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0例和正常对照组6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冠心病危险因素,作non-HDL-C、Lp(a)、apoB/apoA1、LDL-C对冠心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n-HDL-C、Lp(a)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non-HDL-C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1(P=0.000),高于Lp(a)(AUC=0.630,P=0.002)、apoB/apoA1(AUC=0.595,P=0.020)。结论:LDL-C合适水平人群non-HDL-C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明显相关,其预测价值可能优于LDL-C及其他血脂指标,应作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脓毒症患儿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69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入住PICU后1 h内(治疗前),6、12、244、8 h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6例儿童(对照组)作对照。比较脓毒症组中有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与无MODS者、存活与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并分析治疗前不同程度血乳酸水平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治疗前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78±2.55)mmol·L-1vs(1.12±0.27)mmol·L-1,t=15.8、P〈0.001]。脓毒症组有MODS者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无MODS者[(8.22±1.56)mmol·L-1vs(3.34±0.85)mmol·L-1,t=11.0、P〈0.001];死亡者在各个不同时期血乳酸水平都明显高于存活者(P〈0.001);存活的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血乳酸水平逐步下降,在治疗48 h后基本恢复正常;而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治疗前正常(〈2.0 mmol·L-1)、中(≥2.0~3.9 mmol·L-1)、高(≥4.0 mmol·L-1)血乳酸水平的患儿,病死率分别为13%、22%、39%,血乳酸水平越高其病死率也随之升高。结论早期常规动态监测脓毒症患儿的血乳酸水平变化有利于临床评估病情、评判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