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乡村文化地域主导下的传统村落营造智慧,主要指的是人类在与自然协同进化的过程中,从乡村文化与地域文化两方面出发,对于村落选址、布局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的智慧总结与实践. 河北某村落的布局.随着乡村旅游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加入到乡村旅游中,不但有助于实现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与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当地村民创收,助力乡村振兴.该村落在遵从原有村落格局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现代商业元素,将民俗文化与现代商业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营造智慧.从现有村落选址以及格局方面上而言,该村落反应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朴素自然的营造智慧,具体而言,该村落选址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势环境,遵循了我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其布局与体量与自然相容,且民居和古道多就地取材,多采用古老青砖或卵石铺成,且村落内房舍布局多为传统的正南正北,前有案山朝山后有祖龙,形体设计借鉴了关中的传统民居形态,属于真实与质朴审美的回归;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该村落对原有村落布局进行了适当的微改造,又表现出了新的营造智慧,可解释为诚信文化与多元文化.具体而言,诚信文化主要表现于其村落内商业高质量严格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即有着要求所有店主在门口竖牌子发誓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有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规范;多元文化主要表现于专注本土民俗文化,并接受特定区域民俗文化,如搜罗关中美食与民俗文化,展现出原汁原味本土村落环境.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库"和"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传统智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揭示"道法自然"思想对传统村落营建的方法论意义,以渝东南农耕型传统村落为实证,通过对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从传统村落的选址格局、要素梳理及择居形态等方面解释其营建手法中所蕴含的顺应天道的世界观与万物平等的关系论等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3.
后沟古村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与阳泉市寿阳县交界。作为黄土高原沟壑区保留完整的传统民居聚落,山西后沟古村不仅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其村落选址、规划布局、窑洞建筑营建以及排水构建等都表现出很高的环境意识和建造能力,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聚落。  相似文献   

4.
伍国正  吴越  郭俊明 《华中建筑》2006,24(11):128-130
村落是自然与人工综合创作的艺术品.其人居环境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该文通过对张谷英和黄泥湾两个古村落在选址、空间布局、装饰艺术以及家族文化等人居环境的分析,指出其村落的人居环境特色及其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洲源关系,揭示出两个古村落与我国传统建筑在人居环境文化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研究赣南传统村落文化与客家人居环境建设为起点;分析传统村落文化在当代出现的问题与原因,以及客家传统村落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探寻客家传统村落文化融汇现代城乡人居环境设计和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金昭 《住宅产业》2023,(5):40-43
为推动乡村和传统村落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声环境管理和传统村落声景观规划。本文通过对徽州市传统村落黟县西递镇进行实地调查,使用声景问卷评估声景感知和期望。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传统村落中自然声的喜好度和期望值较高,如流水声、鸟鸣声和风吹树叶声;而对机械声的喜好度和期望值较低。因此,在未来传统村落声景观规划和管理中,应减少不必要的声音,保护和发展丰富的自然声音和传统文化声景观,以此为传统村落营造出更好的声景感知。  相似文献   

7.
乡土建筑的建构与更新-楠溪江之行的思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孙璐  谷敬鹏 《华中建筑》2001,19(2):23-26
楠溪江地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永嘉县内,其间散布着很多中国传统村落和民居,与其它地区不同,楠溪江古村落的肌理不是以方格网为基础的,它顺应自然,依山就势,独具特色,然而,随着人们对住房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与地区建筑文脉大相径庭的房屋出现在古村落中,严重影响了村落的景观,该文提出在调查中发现的许多乡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探求这落环境和自在环境相谐调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出发点和基石。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5,(Z1)
自然村落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其数量众多,分布也较广。近年来,村落规划炙手可热,在提升整体环境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盲目迁村并点"和"千村一面"等现象。研究以邯郸市鸡泽县常庄村为例,在深入地分析自然村落的肌理形成、土地权属、基础设施及村民的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取出关于自然村落中的保护要素与更新要素,采用保护与更新相平衡下的渐进式规划理念,促使自然村落的规划落到实处,使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促进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常燕勋  夏青  常江涛 《规划师》2015,(1):99-102
自然村落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其数量众多,分布也较广。近年来,村落规划炙手可热,在提升整体环境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盲目迁村并点"和"千村一面"等现象。研究以邯郸市鸡泽县常庄村为例,在深入地分析自然村落的肌理形成、土地权属、基础设施及村民的生活习惯与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取出关于自然村落中的保护要素与更新要素,采用保护与更新相平衡下的渐进式规划理念,促使自然村落的规划落到实处,使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促进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古村落是乡愁乡韵的良好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古村落是记得住的乡愁乡韵.近年以来,各地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然而,目前传统村落保护的形势仍然很严峻,特别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发展模式单一、保护资金短缺、因无序开发导致自然风貌和环境遭到破坏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批传统村落的风水格局、乡土建筑、历史古迹、自然宁静的自然环境以及淳朴的人文环境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传统村落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威胁,一拥而上的"仿古建筑、小吃一条街"的疯狂"造街"就是证明,一些传统村落的乡愁韵味被搞得不伦不类,这显然与我国古村落的保护利用方向背道而驰.当前我国传统村落面临自然衰败和损毁,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村落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一旦遭受破坏,再难恢复原样.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是农耕时期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伊洛河流域传统村落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其人地关系的典型性,是独特的人居环境研究样本。研究以伊洛河流域2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单元,从自然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社会系统、支撑系统五个方面整理归纳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分析其人居环境综合质量及空间分异特征,为伊洛河流域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琼北传统村落主要居住着来自于闽、粤等地的移民后裔,这些村落在建村之始就受到闽、粤聚居文化的影响,传统村落形态表现出闽、粤形态的印记。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状况等始终影响着琼北传统村落的嬗变,并最终使琼北传统村落呈现出本地域的特点。该文从琼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入手,探析其营建模型的特征,分析了其物理、社会环境调适的策略和技术,从而总结其村落营建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助建筑现象学中本质直观的研究方法对店头古村的传统聚落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居住、栖居、存在三个层面从物质表象到精神内核逐步递进,分别针对其历史沿革、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居民意识、场所精神进行论证,得出店头村传统聚落具有适应性和延续性、离散性和向心性、意识性和归属感三类特性。并以此思考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中如何顺应客观规律,使针对聚落特征的分析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历史村落的传承与再生。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助建筑现象学中本质直观的研究方法对店头古村的传统聚落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居住、栖居、存在三个层面从物质表象到精神内核逐步递进,分别针对其历史沿革、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居民意识、场所精神进行论证,得出店头村传统聚落具有适应性和延续性、离散性和向心性、意识性和归属感三类特性。并以此思考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中如何顺应客观规律,使针对聚落特征的分析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历史村落的传承与再生。  相似文献   

15.
石谦飞  周婧  梁变凤 《工业建筑》2020,(9):42-48+98
柳林县西坡村是晋西沟壑地形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村庄呈放射型布局,村落整体顺应山势的高低变化,依山而建,形成了独特的村落格局和民居建筑形式。通过实地调研与理论结合的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对西坡村的村落选址布局及特点、村落整体营建、院落营建和建筑单体营建三个部分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西坡古村落在独特的沟壑地形条件下的营建智慧与特色,并提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策略,旨在为沟壑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视角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艺术介入传统村落,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生态美学注重在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共生系统中追求生态关系之美。对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艺术介入作为手段,生态美学思想作为艺术介入传统村落的指导方法,以云南城子古村为例,分析传统村落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最后从村落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实现传统村落的复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村落格局保护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形态分类可以对村落的风土环境、民俗习惯、营造理念等方面进行归纳。以皖南地区15个传统村落为例,首先对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进行梳理,进而通过指标量化,从村落宏观整体形态到微观建筑分布等5个方面进行描述,并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村落空间平面形态进行分类。总结出"团状集中型""带状密集型""有辐射倾向的密集型"和"辐射分散型"4种空间类型,在此基础上归纳空间形态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提出村落格局的保护及发展应具有与类型特征相符的建设策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科学分类与统筹规划,有助于发掘空间结构演化的地域性因素,从而为村落空间格局、风土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的视角观察传统村落的康养价值.通过人类聚居学核心理论与浙江传统村落的营建智慧对比,发现:浙江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与人类聚居学五要素对应;浙江传统村落的营建机制与人类聚居病理学吻合.对比过程与结果以人类聚居学的表述方式表明浙江传统村落形成了较为理想的康养环境,展现了组成传统村落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建筑、...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选取中国传统村落——甘肃藏区尼巴村为研究对象,因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交通区位条件和人文特色,相比洮河流域的其他藏区本身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较弱。但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保护与发展意识薄弱,尼巴村曾引以为豪的特色民居、传统街巷、生活生产方式正在逐渐被外界文化侵蚀,失去了其本身的韵味。借用人文地理和历史学的方法,重新界定历史文脉的内涵,即自然、社会、人文、技术,强调传统村落保护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空间环境与历史人文在尼巴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的关系,从生态环境、用地功能结构、传统形态、历史风貌等提出相关的保护策略,探讨对甘肃藏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本文引入景观研究的框架,从区域环境、传统格局、建筑特征和历史环境要素四个层面,对传统村落景观图式进行分析与提取,建立了村落景观图式体系,并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为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广府传统村落中一系列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的经典景观模式,为系统研究广府传统村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