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游憩满意度是使用者对环境进行"环境特征-环境感知-真实反馈"主观感知的评价结果,目前针对环境感知的量化和衡量标准较为缺乏.以重庆市九龙坡绿道为例,借助感知价值的方法,基于使用者的需求特征,从时间感知、安全感知、功能感知、氛围感知和设施感知5个方面归纳出绿道游憩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IPA-Kano模型测度绿道游憩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发展养老服务势在必行。精准地分析评价养老设施的现状有助于进一步指导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基于GIS技术,运用核密度分析和两步移动搜索法等方法,从多维度对杭州市主城区养老设施的现状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对比单一有效服务阈值和按规模区分有效服务阈值两种情境下的可达性。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养老设施类型规模配比上需要调整;其在空间上呈现出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与主城区的老龄人口密度分布契合度不高;按照养老设施规模划分不同层级的分析方法更适用于杭州市主城区养老设施的空间可达性评价。未来要重视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构建多层级的养老设施体系,提升边缘地区养老设施的可达性。  相似文献   

4.
绿道是绿色开敞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居民生态需求的重要空间载体。以南京市环紫金山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绿道使用者的问卷调查,基于SPSS软件平台,采用卡方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绿道使用者的属性、使用需求、使用特征及满意度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环紫金山绿道空间优化的具体建议,为提升绿道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供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江陵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的步伐也在加快。绿道作为一个先进的理念,在江陵县具有实际需求。建设绿道,不仅有利于江陵县生态宜居形象的强化,更有利于完善旅游体系、做大做强江陵旅游产业,增加江陵县旅游城市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7.
城市绿道利用城市绿色空间及景观资源来改善城市环境,并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成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城市绿道的功能提出更多的要求.通过行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日照市主城区滨水绿道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常态化防疫期间市民使用绿道时更加注重安全...  相似文献   

8.
9.
以武汉东湖绿道湖中道为对象,采用游憩行为观察法(SOPARC)分析游客游憩行为特征和绿道使用影响因素,运用核密度估算法(KDE)研究游客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绿道的使用对象非常广泛,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游客均具有较好的吸引力;2)绿道居民和游客出行陪伴状况及性别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社会交往需求成为绿道游客游憩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3)游客活动类型选择受年龄和活动强度的影响,青少年群体偏好活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年长的游客趋向于选择强度较低的活动;4)闲暇与否成为影响游客和居民出行的重要因素;5)游客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风光优美的自然景点、亲水平台、开阔广场、可达性高的驿站等是绿道的高使用密度空间。以此为基础,提出以游憩者行为特征与偏好为导向的城市公园规划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化设施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和居民精神生活的投影。研究选取了两个江南城市——苏州市和杭州市进行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比较研究。通过获取两市的行政区划数据和文化设施POI数据,采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中的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平均最近邻、平均中心和多环缓冲区等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可视化苏州和杭州市文化设施布局的现状和差异。结果显示苏州呈“单核心+多中心”的集聚分布,核心位于城市中部,杭州呈单一核心的集聚分布,核心位于城市东部。苏州的文化设施分布均衡性优于杭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市内涝、污染等问题频发,雨洪管理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居住区是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选取杭州市内的27个居住区为研究对象,从渗透收集、净化输送、雨洪调蓄及相关要素等四个方面调查了杭州市居住区雨洪设施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更新雨洪处理方式、加强雨洪管理系统建设、优化雨洪设施景观化设计、增加公众认识度等四项优化策略,为城市住区雨洪设施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大量学者提出若要优化交通组织应从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出发,但其在规划具体实践中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仍需探讨。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居住用地和商业办公用地两大交通起讫影响要素,设定不同发展目标,构建“强中心弱边缘”、“弱中心强边缘”和“中心边缘均衡”3种发展情景,进行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和交通分配的预测,最终得出不同情景下的交通流量和车行速度的分布。根据不同情景下交通特征的对比发现,不同情景对不同片区的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程度不一,并且上城区、下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始终未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以认为,调整城市用地布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城市边缘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但无法对市中心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公共空间需求和城市建成区可利用空间日益紧张的矛盾下,活化剩余空间成为城市“小织补、微更新”的一种趋势,然而目前国内已有研究缺乏对剩余空间清晰、系统的探讨。首先,明确剩余空间的定义与特征,以杭州市为例分析建成区内剩余空间的问题特征与成因机制;其次,明确剩余空间在生活、生态、人文与美学4个方面的价值,以及基于主导功能类型的5大类、13小类的分类体系;再次,构建基于空间类型的纵向维度和基于空间需求的横向维度的剩余空间更新利用体系;最后,提出剩余空间实施共同营造模式、实施管理路径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7)
本文针对自贡市城区宽带质量状况,分别以营运商和用户为对象,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到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影响宽带质量的主要因素,以此为依据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在体系构建、选线设计、建设标准和设施配套等方面已逐步探索出一套标准化、模式化的东西,而不同地域、不同能级的城市绿道则有各异的景观营造手法。相较于自然景观营造,文化景观营造更能体现地域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文章结合成都市锦城绿道文化策划及展示规划,探索锦城绿道在文化植入、文化景观营造方面的实践经验,以期对成都市其他绿道以及其他城市的绿道文化景观营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一定单元内部基本公服设施供给的多样性配置重视不足且分析的空间粒度不够.在考虑实际人口分布的基本公服设施均等化原则指导下,认为其空间配置应当注重服务单元内的基本公服设施的种类多样和数量的平衡性以满足相应数量的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以武汉市为例,本文以GIS技术、POI数据和宜出行数据为支撑,研究基本公服设施的数量供给和多样性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其数量空间配置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格局,而人均数量配置呈现出“三明治”结构;在多样性配置上同样呈现核心—边缘差异,多样性水平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整体相关但不完全受到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城市规划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一定单元内部基本公服设施供给的多样性配置重视不足且分析的空间粒度不够.在考虑实际人口分布的基本公服设施均等化原则指导下,认为其空间配置应当注重服务单元内的基本公服设施的种类多样和数量的平衡性以满足相应数量的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以武汉市为例,本文以GIS技术、POI数据和宜出行数据为支撑,研究基本公服设施的数量供给和多样性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其数量空间配置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格局,而人均数量配置呈现出“三明治”结构;在多样性配置上同样呈现核心—边缘差异,多样性水平的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整体相关但不完全受到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绿道(greenway)是网格化的线性景观空间,绿道规划与城市形态发展形成共生关系,相互促进和影响。本文在分析美国和英国绿道系统与城市功能形态布局关系的基础上,以厦门市海沧市民公园环湖绿道为例,研究滨海城市环湖绿道与城市功能结构阻隔与渗透、通道与衔接、吸引与辐射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中要求系统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提出可依法依规在河道沿岸建设健身步道等.文章选择昆明采莲河绿道为调查研究案例,通过以健身活动为主导的使用者满意度调查评价,对照使用需求和相关规范,摸清健身设施建设短板,针对性提出健康生活导向下的城市滨水绿道的整体提升策略和健身场地设施配建指引目录,为在城市公园配置健身场地设施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系统及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道也是创新与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近些年的城市绿道建设大多文化特色不足、功能单一。该文基于洪湖绿道项目,以文化植入为出发点,挖掘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文化特性,探寻文化要素在城市绿道规划中的表达途径,以充分发挥绿道在生态景观、绿色出行及户外休闲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