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鹏 《建筑师》2018,(6):90-98
后现代主义建筑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查尔斯·詹克斯这个名字绑在一块的,他在推动这个运动的进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然而在中文的语境里,对詹克斯历史书写的讨论局限在寥寥几个文本中,难以窥见他关于后现代主义书写的全貌。而了解全貌对我们今天重新审视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这个主题来说是关键的一环。因此,本文的目的便是弥补这个不足,通过研读詹克斯写于1971~2011年的重要文本,来论述他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历史写作。  相似文献   

2.
韩林飞  肖潇 《华中建筑》2021,39(5):91-95
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和苏联都认识到现代建筑的发展面临一个"死胡同",受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兴起,探索了现代建筑新的发展方向及表现形式,美苏两个大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尝试.该文基于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背景和发展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意识形态影响下美国和苏联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案例,归纳两者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本书是对世界现代建筑的一次全面审视,是国际著名建筑师、建筑史家及评论家肯尼斯·弗兰姆普顿的成名作,自1980年问世以来即获极高赞誉,被称为现代建筑发展史的经典之作,多次再版。本书为第四版,作者在前一版的基础上,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增补一章,从地形、形态、可持续性、物质性、人居及公共形式等六个方面分析世界建筑在近三十年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胡思润  王力 《工业建筑》2005,35(2):108-109
由于中国缺乏现代主义的发展阶段 ,后现代理论的引入使建筑创作丧失了理性原则 ,结合切身的体验 ,得到一些启示 ,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5.
历史建筑修复的“真实性”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青 《时代建筑》2009,(3):118-121
文章以批判的历史意识和保护价值观,对历史建筑保存和修复在观念背景和操作策略上的演进作了深度探讨;对修复中辩证看待历史“真实性”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对历史建筑废墟复原和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和澄清。  相似文献   

6.
徐之雄  杨子江 《城市建筑》2013,(10):211-211
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殿堂,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爆炸,越来越多的人都会去图书馆补充新的知识。图书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对公共服务、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  相似文献   

7.
以查尔斯·詹克斯的《后现代主义的故事》中文版为主要文本,结合该书作者之前的其他后现代建筑论著,以书评的方式对詹克斯的建筑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对其中的主要观点提出质疑。进一步提出,作为一种以宏大叙事为基础的理论,詹克斯的后现代主义本质上并非他自己声称的多元主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6)
后现代主义具有多元开放性,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强调设计的个性与民族特性等,通过借鉴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高校建筑不应该片面地追求其功能性。文章从现代高校建筑的设计实践出发,以校园建筑的风格问题为立足点,分析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合理性,强调校园建筑要符合当今大学生的文化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冯培文 《建材与装饰》2021,(13):160-16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历史建筑物的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很多地区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系统的历史建筑修缮技术和保护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建筑修缮的维护和管理起到督促作用.如今,国家对历史建筑的保留和保护范围还在不断扩展,我们需要对历史建筑的修缮维护和管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这也是历史建筑可持续利用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11.
后现代主义时代的日本建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说明的是,“后现代主义”一词是借用来表述当下的这个时代,而并不指某一特定的建筑风格。当今的日本建筑师,毫无疑问都同处在这样一个时代。 这一时代序幕的拉开在日本可以追溯到1970年,这一年发生的主要建筑事件是大阪的日本世界博览  相似文献   

12.
凡城市在它的全部历程中所经历的沧桑变化,都显示并着重说明了城市发展是具有连贯性规律的。这种连贯性规律起源于城市化进程,并且是发挥城市社会—空间环境功能作用的基础,它可以确定这种功能的基本发展方向和形式的稳定。城市主要活动中心和吸引居民的集中地点的分布、以及应有怎样的城市空间设想、建筑特色和文化传统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3.
谢小英  罗汉军 《建筑》2004,(6):81-84
人类建筑活动总是与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紧密相联。一种建筑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思想文化发展状况相呼应的。而后现代建筑师们就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社会文化思想的变化,他们在对现代主义建筑进行审慎和清醒地考察后,对其进行了“重写”,拓展了现代建筑中未曾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建筑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许多中国的建筑师在吸取和借鉴后现代建筑思潮时往往忽视了对有关思潮产生的文化理论以及导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的研究和了解,因此没有真正领会后现代主义建筑内在的活力和美学内涵,使设计流于肤浅的模仿,无法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建筑形式。本文试图揭示此问题的根源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密切联系。风靡世界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并非几位离经叛道的建筑师的恶作剧,它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水西林是福州地区众多历史街区中的一处。传统历史完整,地域特色鲜明。水西林历史街区保护采用了先分类,再进行差异性对待的“综合性整治”方法,其中建筑立面改造介于保护性改造与延续性设计之间,在立面改造的建筑风貌选择上,既要考虑风貌犹存,还要做到和而不同。该文以水西林历史街区中三栋采用不同建筑材料建成的民宅为例,以综合性整治理念为依据,运用类设计方法,进行延续性的改造设计,更好地延续水西林历史街区建筑的传统风貌。  相似文献   

16.
高剑 《门窗》2013,(1):110+113
当前关于建筑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理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也是如此。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艺术发展的重要形式,并且一直影响到今天的许多的领域,尤其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中,我们可以感触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建筑语言以及它们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山西建筑》2006,32(19):28-29
从设计的历史背景、设计的语言、设计的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对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倡导建筑风格在保持多元化的同时,实现建筑、人、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省许多城乡保留着古代或近代形成的文化遗址、战争工事、兵营设施、楼堂馆所等历史性建筑物、构筑物。这是人类发展进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较高的保存和利用价值。我们应站在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高度,加大投入,加强维护,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建筑。  相似文献   

19.
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根据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指示,总结民间优秀建筑传统及建国十年来建筑上伟大的成就和经验,为当前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人民公社的建设而服务,因此,集中了全国十所高等学校和规划设计及其他有关单位的代表六十余人,与该院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于本月6日至17日举行了全国×建筑历史学术讨论会,汪之力院长亲自领导了会议的组织工作。会议听取了各地民间住宅调查和人民公社规划的报告十九篇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对欧美历史建筑的保护更新方法进行了简要回顾,并比较了中国保护特色和它们的差别,指出中国应当走自己的特色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