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流动人口聚居区衍生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聚居区火灾、治安和公共卫生等衍生灾害的致灾因子与致灾机理的分析,从防灾体制、灾害预警、空间防灾和民众防灾意识等四个方面提出流动人口聚居区衍生灾害的防控策略。以聚居区的特征与需要为基点,不但提出城市空间防灾优化策略,更强调建立聚居区综合防灾体制、灾害监管预警体系、提升民众防灾减灾意识等非工程性措施,从根源上控制和减少流动人口聚居区衍生灾害的产生与蔓延,完善流动人口聚居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4,(5)
在南方的一些沿海城市,台风频频登陆,给一些沿海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严重破坏了这些城市的绿化设施,影响了绿化景观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台风概述、台风给多发城市的植物景观带来的影响、台风多发给城市植物景观带来损失的原因分析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减灾防灾的合理建议和对策,以利于制定相关植物景观营造对策,减少台风多发给城市带来不必要的后果和损失。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多地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在洪涝灾害发生前后,电气专业采取哪些措施可以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是值得思考的。本文将从建筑电气从业人员专业角度出发,结合工程实例,尝试对民用建筑防洪减灾中的电气设计要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防灾设施是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硬件组成部分,其中应急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防灾设施是以基础设施为载体,按照"平灾结合、共融共建"的原则将防灾要求融入基础设施规划得以落实.基于实际城市规划中防灾设施与基础设施规划沟通不畅、规划内容与重点有差异、管控范围重叠、防灾措施落实不利等现实问题,在分析城市防灾设施与基础设施异同...  相似文献   

5.
王莉平 《山西建筑》2011,37(23):11-12
简单介绍了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历程,针对当前城市地下基础开发中存在的忽视地下基础设施建设、防灾设施重视不够、公共建筑地下室缺乏统一规划三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措施,对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问题的提出随着工业化等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加速,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各国面临着各类极端天气的挑战。如2021年7月欧洲多国发生洪涝灾害,美国部分州遭遇极端高温天气。由于气候变化具有长期性和多变性,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强,其对民众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对灾害风险防控提出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各类极端自然灾害与各类社会风险因素耦合叠加,对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构成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谷云黎 《华中建筑》2008,26(4):149-152
南宁历代古城沿邕江而建,得水利,受水患。古城在选址、建造和扩展等方面都有值得今天的城市建设加以借鉴之处。未来南宁城市发展将在方向上发生根本变化,从滨江城市转变成沿海城市,但在城市交通和水系保护方面还应当注意避免以往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谷云黎 《华中建筑》2008,26(4):149-153
南宁历代古城沿邕江而建,得水利,受水患。古城在选址、建造和扩展等方面都有值得今天的城市建设加以借鉴之处。未来南宁城市发展将在方向上发生根本变化,从滨江城市转变成沿海城市,但在城市交通和水系保护方面还应当注意避免以往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2018、2019年潍坊市接连受极端天气因素影响,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和人身财产安全。文章通过对潍坊市洪涝灾害原因进行分析,按照"灾后恢复—隐患识别—综合整治—提升实施"四步骤提出灾后村庄规划整治思路及目标,并结合潍坊市庙子镇朱崖村规划案例,从规划布局、住宅、道路、防灾减灾方面入手提出具体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台风是一种极端的天气现象,多发于夏季。这种极端的天气现象对我国沿海城市造成的影响力和破坏力非常大,因此台风过后的抢险工作,是沿海城市的重要建设工作之一。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端,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城市及风景旅游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本文就2016年的超强台风"莫兰蒂"对厦门市园林的影响以及后续抢险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密度沿海城市受 到风暴潮和极端降雨引起的洪涝灾害冲击。文 章基于韧性理论构建城市空间洪涝风险指标 体系,制定该评价框架的实施路径;基于水文 软件Mike21、GIS平台及其空间网络分析插件 sDNA,复合“天鸽”台风风暴潮与极端降雨情 景,整合深圳湾地区的路网和土地利用进行危 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适应能力等多源数据; 通过GIS栅格计算得到各要素层分析及洪涝风 险评价可视化地图,结果显示,潮、洪、涝突破 刚性标准加剧了危险性,高密度城市环境增大了 危险区域的暴露度,路网和土地利用布局具有 一定脆弱性,需完善应急疏散和避难场所规划以增强适应能力;根据评价地图识别高风险片区,从路网和土地利用等城市空间物质要素出发, 提出应对洪涝灾害的适应性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正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和城市的快速发展,人类的自然生态环境日益受到安全威胁,当前,各种自然及人为灾害频发,城市生态安全与综合防灾,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期呈现给读者的12篇"城市防灾减灾"文章,从应对气候灾害、高密度中心区防灾疏散及文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等方面,反映了"城市防灾减灾"这一课题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1.应应对对极极端端气气候候灾灾害害的的沿沿海海与与内内陆陆城城乡乡规规划划方方法法研研究究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如何应对气候灾害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全球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的简要介绍阐述了海平面上升对滨海地区发展的危害。通过对中国海平面上升的变化特征、灾害和应对情况分析,文章指出了从沿海城市的建设和开发的角度,我国目前还没有较为全面的应对策略。文章通过对新加坡在应对海平面上升的策略和措施分析,从风险评估、退让、保护措施和适应措施四个方面总结了新加坡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城市发展策略。结合新加坡的经验,本文指出中国沿海城市的应该制订出更加精确和先进的包含管理、规划、设计、建设与监管等在内的全周期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极端气候暴露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安全与灾害防护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编辑部以“治水”为切入点,请了行业内9位专家,共同探讨极端气候背景下的城乡建设应对思路与策略。冷红从如何更好地应对未来全球的气候变化,在“减缓” 和“适应”这两条气候变化的路径中,认为“适应”路径在当前显得更加紧迫。应当充分发挥规划学科的作用,深入开展气候适应性规划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在规划领域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深入开展极端暴雨的灾害预测模拟和空间风险识别研究;合理规划城乡人居环境中的水生态空间;加强极端暴雨来临时的城市应急治理响应;积极面向公众开展防灾避险的宣传。陈天等着眼于水资源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尝试从编制体系、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方面,对基于“城水耦合”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展开讨论。如何科学应对国内外极端气候频繁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翟国方指出提升国土空间韧性是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有效方式,而建设洪涝韧性城市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我国洪涝灾害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需要顶层的统一规划设计,尤其是要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系统编制。蔡云楠等认为从城市气候图到气候适应性规划是城市规划对于气候变化的技术响应,探索气候适应性规划的原则与策略,具有科学指引城市建设韧性发展的意义。为面对城市未来发展中更大的挑战,建议把气候适应性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王培茗等围绕极端气候背景下,我国山地城镇和乡村位于水库下游的“头顶一碗水”的普遍现象,基于对水库下游洪水灾害和洪灾避险路线评估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对水库下游城镇或乡村的安全策略。吴庆洲围绕现代城市暴雨后防涝治理提出两点:一是通过行洪河道的建设和湖池的开挖,以改善和提高城市水系的调蓄能力,二是建设好大、小排水排涝系统,综合达到较高的排水防涝标准;并从人为原因方面提出应做好城市防洪涝的预警和管理,通过这三条对策,以减少洪涝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和造成的损失。王思思谈论了城市蓝绿基础设施在应对洪涝灾害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策略,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和北京东方太阳城居住社区两个项目,展示了如何在新城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将蓝绿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布局和开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较好的雨洪调蓄效果和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且提出即使在已建成区,“见缝插针”似的提升城市蓝绿空间的比例和功能效益,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黄国如在当前全球气候环境剧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探讨城市暴雨内涝防控与应急体系建设,在防控技术的工程措施方面,大力推荐海绵城市的建设;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认为应着力提高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水平,加强极端暴雨情景下的应急体系建设。赵宪尧以郑州京广路南北隧道等城市长大道路隧道为对象,对极端气候背景下城市地下建筑物安全风险防范问题,提出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以微观交通仿真为手段,研究不同类型、不同长度、不同交通流特征条件下,水、火、爆不同极端背景下道路隧道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着重论述了长大隧道设置应急车道的必要性和适用方式以及现行相关规范条文的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路面硬化、管道铺设等措施导致的雨水排灌不畅、市内洪涝灾害多发等问题,阐述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同时考虑沿海城市常受暴雨与涨潮双重影响的特殊性,以厦门马銮湾的海绵城市建设为例,提出在充分发挥"渗"和"滞"作用的同时,还要着重点发挥雨水"蓄"和"用"的作用。总结了沿海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对策,以期有效降低沿海湾区城市内涝的风险,为沿海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旧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区防灾理论与适应性防灾理论的应用,以及对城市旧住区的承灾体与承灾环境脆弱性、社区防灾体系建设等现状特征的总结分析,从保护、适应和避让等3个方面提出我国城市旧住区的适应性防灾策略,对当前我国城市旧住区的发展转型与防灾体系建设具有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6年1月下旬南方城市遭受几十年一遇的极端罕见寒潮冰冻天气,大部分城市供水设施受到集中性冰冻袭击,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受到极大影响,调查分析受冻原因,研究南方地区类似极端寒潮下的供水设施抗冻机理与方法,防止极端寒潮天气下供水设施的集中性冰冻故障。本文通过模拟极端寒潮天气,进行小口径供水管道和水表的抗冻保温试验,对保温效果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山区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结合城市对其雨水规划设计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山区城市和沿海城市在雨水规划设计中的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地下空间灾害防控是建设防灾型城市的基础。通过分析河南罕见暴雨诱发地下空间内涝特点,研究城市地下空间致灾因素,提出了相关防控体系构想。首先总结河南特大暴雨和灾情特征,从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城市地下空间排水防涝系统等方面探讨罕见汛期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致灾因素;随后从极端天气下地下空间致灾风险评估、灾害防控规划及灾后城市恢复规划等方面提出特大暴雨下城市地下空间灾害防控体系构建方略;最后针对城市地下空间面临的复杂多样性挑战,从生态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科学地下空间防控体系构建及完善地下空间灾害应急救援措施方面阐述构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因极端强降雨天气引发城市地铁突发洪涝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地铁洪涝灾害救援过程异常艰难危险。笔者对近几年国内地铁洪涝灾害救援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处置难点,研究应急救援对策,以期为城市地铁突发洪涝险情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