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齐亮  王惠婷 《建筑与文化》2016,(12):214-215
本文基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探讨分析TOD交通发展模式中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及用地性质的最优化设计,以实现空间的集约利用,并以徐州市1号线韩山站为例进行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分析,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TOD背景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利用研究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期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完整的TOD理论适用于城市新开发区,而对土地开发早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建设的城市成熟区,特别是居住型轨道交通站区,TOD理论的借鉴意义主要是基于"交通与土地使用整合"、"公交优先"的两大内涵,从站区空间整合和优化交通换乘环境两个方面实施"后补",提高轨道站点运营效益、激发站点周边活力,形成良好的社区中心。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借鉴香港“地铁+物业”轨道发展经验,通过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布局和开发强度,实践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基于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前后的布局方案,建立城市轨道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获得轨道交通1号线客运量与沿线人口、总建筑面积、詹住建筑面积、商业建筑面积的相关性,探索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客运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运用公交导向开发(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TOD)模式指导轨道交通周边土地开发一直是学者和政府关心的问题,为了将TOD模式落实到实际土地利用规划,从TOD的基本理念出发,以TOD 3项核心原则为基础,建立了以提升轨道交通系统运量、保证区域生活环境品质和均衡土地利用为目标,以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不同类型土地的容积率为决策变量的多目标决策模型,设计了模型的实用求解方法,以协助规划者进行各类土地的容积率设计。以上海徐家汇轨道交通枢纽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张朴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0):24-25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交通组织是指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该种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其主要特点是以轨道交通为中心进行城市组团围绕式协调发展.TOD交通组织的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中心展开周围土地的设计,促进土地混合开发,形成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商业空间体系,对于缓解由于城市发展而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和土地空间有限等矛盾有积极的意义.介绍了TOD的定义、特征、构成和功能,并分析了TOD交通组织对商业空间创新设计的影响,对以TOD为基础的商业空间设计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特征为切入点,在哈尔滨的轨道交通站点实证调研基础上,通过对同一站点不同环带以及不同年份相同环带各种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揭示TOD模式下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高速发展,尤其发达大城市有多条轨道交通线建成或在建,这为城市中心区站点周边建成空间环境的提档与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然而,现有TOD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建设主要还是聚焦于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以及站点周边空间再开发等领域,对于轨道站点周边绿色化打造和人性空间营造有所忽视。以南京而言,鼓楼地铁站周边开发考虑了绿色化要素,但总体而言属于"浅绿色"特征。文章结合鼓楼地铁站周边调研,引入深绿型TOD理念,提出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深绿型TOD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发展中轨道交通成为提升城市运载能力,减少土地占用,提升交通运行质量与效率的重要保障。但同时存在轨道交通在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给政府带来极大财政压力的问题。TOD属于绿色发展体系,将该模式应用于轨道交通站点中,能确保轨道交通的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引导轨道交通的绿色开发。TOD是城市格局优化、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全面发展,满足市民个性化生活需求的关键。以TOD为切入点,在实际案例中研究轨道交通站点TOD综合开发创新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推动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发展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及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轨道交通TOD发展模式多聚焦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层面,无法适应多网融合导向下的轨道TOD发展要求。在对区域一体化和城市高质量发展趋势分析基础上,剖析苏州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发展的阶段特征与要求。明确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发展内涵,并提出苏州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发展模式与重点。构建“城市—分区—站点”分层传导、细化的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框架体系,并探讨了TOD规划传导体系、体制机制以及政策保障。指出多网融合轨道交通TOD的本质是实现区域、城市、交通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区域、城市、分区、站点层面的TOD发展重点各有侧重,高质量发展取决于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刘海洋 《四川建筑》2021,41(3):72-74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高发展时代,在城市的聚集效应下,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得城市空间环境变得拥挤,同时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显著,基于TOD模式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规划发展,能够极大缓解城市压力,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文章通过探索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发展关系,研究国内成熟的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开...  相似文献   

11.
姚圣  曾春霞 《南方建筑》2019,(3):108-113
针对国内城市轨道建设中站城分离的现状问题,研究日本城市轨道站城协同的开发策略和方法,借鉴其轨道建设和城市开发一体化的经验。日本通过逐步进阶的轨道发展过程,轨道站周边区域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发展核心,轨道网络主导了城市空间的架构。通过多元化的国私企业经营方式,土地区划调整和再开发工程等发展策略,日本不断完善站城协同的建设方法。具体来看,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枢纽站开发模式和郊外新城开发模式,其中前者包括了大规模TOD一体化开发城区、交通枢纽站中心和地区站点中心3种类型,体现出多线集聚型开发的特征;而后者体现出沿线型开发、新城模式、公共交通主导的特征。希望借鉴日本高密度城市的轨道城市发展经验,为促进国内城市轨道事业的高效集约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地铁2号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线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客流的实证分析,探讨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问题。研究发现,地铁2号线的客流与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主要表现为:(1)功能影响。出行的流动主要发生在居住型站点与混合型站点或就业型站点之间;(2)密度影响。站点客流量与站点地区开发密度有正相关性,但高密度开发并不必然生成较高的站点客流量;(3)距离影响。客源大都分布在500m步行可达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城市实现土地使用与轨道交通的空间适配不宜简单应用TOD模式的高密度开发、土地混合使用、宜人的步行环境等原则,而应该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状况,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站点周边地区潜在的轨道交通使用者密度而非单纯的开发密度;(2)在促进站点周边土地混合使用的基础上,平衡线路乃至线网上不同类型站点的数量与布局;(3)优化轨道交通的自行车和公交接驳服务来扩展轨道站点的服务圈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如何高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城市轨道交通通过带来大量客流,进而带动、促进、提升土地价值。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建设,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的同时,也推动了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基于TOD发展理念与开发模式,分析福州地铁金山站地块的综合开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交通导向模式出发,简析TOD模式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探寻TOD模式下城市土地利用开发的方式,提出混合城市土地利用性质、综合协调交通流线周边用地、合理利用换乘点周边用地等观点,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规划师》2016,(1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站城联动发展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轨道站点周边地段为例,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段开发规划的"站城联动"理念和策略,即借鉴"站城一体化"的全过程控制思路,在轨道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站城联动"理念,通过合理测算站点人流量,结合城市功能和多方利益诉求,在线站位选址上落实站点交通衔接方式与土地发展潜力、服务人口规模的承载力匹配,在站点功能定位上落实站点功能和土地功能的功能联动;借鉴TOD模式、"地铁+物业"等模式,分类引导重点站点与一般站点的周边规划,落实政府、市场和公众多方利益的联动,实现轨道站点建设与城市空间开发联动发展的目标,以期为我国统筹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城市围绕轨道交通站点积极推进TOD发展策略,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一体化。文章在借鉴国外TOD效能评价指标及方法的基础上,基于“5D+”视角构建了由8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提出将指标原始数据归一化后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进而形成可以测度每个城市轨道交通站点TOD效能的综合指数的评价方法。文章对深圳市的116个站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全市层面城市轨道交通TOD效能分布图以及每个站点的效能特征雷达图。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发展情况,作为制定城市TOD空间政策的基础,也有助于识别各个轨道交通站点在TOD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武洋  张昕  吕溪菡 《城市住宅》2022,29(3):10-14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铁的线网建设呈迅猛发展态势.轨道站点、交通建筑带来巨大客流优势,周边的城市发展与其关系愈加紧密.以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在我国各大城市被普遍接受且大面积推广,"站城融合"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轨道交通与周边城市在彼此融合、互为依托的同时,建立起一种共生关系.本文以杭州河景路站T...  相似文献   

18.
地铁站的物业开发因关系到站点交通支撑运营和城市土地开发效率而意义非凡。西安市地铁站点的开发目前属于前期探索阶段,结合国内其它城市地铁站点物业开发模式的分析比较,综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对西安市的地铁建设也是一个积极性探索。其中三殿村高架地铁站的物业开发采取以交通站点带动用地开发的TOD模式,本文将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7,(7)
近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且多数大城市的轨道交通正逐步向都市边缘区延伸,以改善中心城区与都市边缘区的交通联系,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针对都市边缘区与中心城区的不同特点,文章引入E-TOD理念,并以宁波为例,通过分析其都市边缘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现状、存在问题与成因,提出了E-TOD理念下的都市边缘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模式与策略:一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站点提出差异性的开发模式;二是要强化站点与周边土地利用的耦合度;三是要通过多种交通接驳方式来拓展轨道交通站点的辐射范围;四是要创新土地储备与开发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20.
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文含 《规划师》2009,25(12):58-62
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土地开发具有吸引效应、空间分异效应和地价促进效应。基于二手数据资料,居住型站点地区的用地构成可以参照相应的规范标准,开发强度的确定应遵循整体高密度土地使用、开发强度梯度递减的原则。基于传统居住区与轨道站点导向的居住区布局结构比较,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用地规划应强调“轨道站点接驳公交站点”与“社区中心-居住单元”的空间耦合,采用中心城区、郊区不同地域的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