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郑州地铁3号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侧穿高铁高架桥桩为例,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分析了盾构施工对临近桥桩的影响,并提出设置隔离桩保护桥桩的方案。结果表明:盾构近距离侧穿桥桩时,桥桩会产生较大的竖向沉降和水平弯矩;采取设置隔离桩的措施后,对桥桩的沉降及受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较大限度地减少盾构施工对桥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软土地层中浅埋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近距离平行隧道的影响,以上海人民路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对南线隧道施工引起北线隧道的变形和洞周土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新建隧道施工会使既有隧道侧向受压,引起既有隧道拱腰部位产生较大的压缩变形,拱顶及仰拱部位产生较大的张拉变形。新建隧道掘进过程中,既有隧道周围土压力经历增加、减小和趋于稳定三个状态。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此外,数值计算还有效弥补了现场实测在土体位移分布和土体塑性区形成方面的不足,计算结果表明受新建隧道施工影响,既有隧道周围地层位移和塑性区范围都有增加。研究结果可以为浅埋大直径近距离越江盾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砂土地层盾构隧道近接桩基施工的问题,文章以佛山地铁2号线工程为背景,通过ANSYS软件对盾构隧道下穿文登河公路涵桩基的工况进行分析研究。计算表明:(1)与未加固的土体相比,对砂土地层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后,隧道正上方处地表沉降量显著减少。双线贯通后,对于每1 m3原状土掺加超细水泥400 kg的改良土,隧道正上方地表地层沉降比未加固地层减小63.76%。(2)对砂土地层注浆加固可显著减小上方公路涵桩基的变形。对于每1 m3原状土掺加超细水泥400 kg的改良土,桩基最大水平位移比未加固地层减小54.72%,桩基最大竖向位移比未加固地层减小62.3%。(3)考虑到本工程盾构隧道对邻近公路涵桩基的影响,建议本工程砂土地层地基加固采用每1 m3掺入400 kg超细水泥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以苏州地铁一号线近接盾构隧道施工为背景,通过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盾构隧道近接施工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分析近接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管片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隧道下穿既有隧道近接施工将会使土体原有应力释放,引起既有隧道附加应力,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FLAC3D反转应力释放法模拟盾构施工对地层的扰动,建立盾构下穿既有隧道三维模型,对盾构施工参数进行精细模拟,分析各主要因素对既有隧道应力增量与变形产生的影响.随着中间地层弹性模量的增大与土舱压力...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的桩基设计不当时,近接于该建筑物的地铁施工极易造成其桩基变形、应力集中,给建筑物的结构正常使用带来极大风险.文章依托金结余地铁7号线螺蛳湾北站—羊甫南站区间的中豪置业螺蛳湾A2地块消防站项目(以下简称A2地块),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既有结构桩基类型对抵抗近接地铁区间扰动的影响,为设计施工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地铁的高速发展,建筑密集化程度日益加深,地铁盾构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运用,关于盾构近接既有线施工也越来越多。施工中穿越、重叠问题直接对整个既有地铁线路的影响越发深刻。科学了解盾构隧道近接施工影响规律,以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当前城市地铁建设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衬砌结构作为盾构隧道主要承重结构,其受力特性直接决定隧道能否安全使用,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不同注浆压力和不同近接距离下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分析衬砌结构近接桥桩的施工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注浆压力在0.1MPa~0.5MPa范围内,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加衬砌管片的最大隆起值和最大沉降值均减小,水平最大正位移值与负位移值均增大,且管片的弯矩与剪力逐渐增大,轴力逐渐减小,其中水平位移与轴力的变化率较大;近接群桩距离的改变,衬砌管片的内力与变形均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逐渐接近于无桩时的状况,其中管片的沉降最大值与轴力的减少幅度较大。研究结果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兰州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近接在建暗挖隧道施工为背景,结合地表沉降、附近建筑物沉降和地下管线沉降监测数据,对富水强风化粉砂岩和砂卵石复合地层下盾构隧道近接暗挖隧道施工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断面处靠近盾构隧道侧变形较大,远离侧变形较小;建筑物靠近路线外侧沉降平均值更大,为8 mm;靠近线路内侧沉降平均值较小,为3 mm;地下管线靠近盾构隧道侧沉降值最大为26mm,远离盾构隧道侧最大沉降值为10 mm。建筑物沉降值和地下管线沉降值均远小于地表沉降值,表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均可抵消部分地层变形影响。监测数据均在设计要求之内,表明暗挖区域洞内深孔WSS注浆、盾构管片增加环向支撑等加固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隧道和地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近接工程施工易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造成扰动,甚至导致结构失效。依托南宁市民族大道北侧山体公园路网完善工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近接工程施工对地铁盾构隧道的影响。首先,构建了三维地层–结构模型,按照道路施工步序,预测施工引起的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隧道的附加变形及附加内力;其次,采取二维荷载–结构模型,选取轨道交通结构典型截面进行内力分析及承载力验算,进而分析轨道交通结构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土体施工主要引起下方隧道管片的竖向变形;土体开挖后,管片出现朝向卸载区域的变形;土体回填、道路平整后,管片变形略有减小;轨道交通结构安全性验算证明在正常施工条件下,隧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分析暗挖隧道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和导致新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提出了目前该领域中需要研究的一些课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盾构掘进三维有限元模型,针对不同的盾构推进力和同步注浆未及时起到支撑作用的施工工况,采用数值模拟和室内相似模型试验方法进行了盾构隧道近接下穿地下大型结构施工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盾构掘进对地下结构周围土体扰动有限,不会产生隧道整体漂移。抗拔桩对地下结构的支撑作用明显,使得地下结构底板的拉应力和压应力交替出现,从而减小了应力量值。新建隧道和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受力是安全的,不需进行特殊设计。建议在近接地下结构之前10m处,调整盾构机姿态,放慢掘进速度,并将推进力控制在10000kN以内,以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3.
以福州轨道交通1号线盾构隧道近接穿越洗马桥桩基工程为背景,对其施工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重点关注掘进过程中,邻近桩基位移与弯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基横向水平位移呈"双向凹凸"形态,反弯点出现在软硬土层交界面附近,纵向水平位移呈"单向鼓凸"形态,两者最大值均出现在隧道中心高程附近;在近接穿越过程中,桩基横向水平位移呈不断累计增大的趋势,而桩基纵向水平位移则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桩身横向正弯矩最大值出现在隧道中心高程处,负弯矩最大值出现在桩头连结处,桩身纵向弯矩的分布情况与之类似,但绝对值略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明挖隧道结构底与正线盾构隧道结构顶间距为1.8~2.2m的施工难点,在不采用盾构和叠落隧道之间注浆加固的前提下,开发了上部明挖隧道近接下部盾构隧道交叉同步施工工艺,通过采用基坑土方开挖分段与主体结构分段浇注相配合,利用明挖隧道全自动液压台车辅助叠落段盾构穿越的方法,确保交叉段同步安全高效施工,同时最大化减少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依托北京地铁3号线3标工程,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农展馆南路箱涵结构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二次补浆可以将箱涵的平均沉降由7.3 mm减少为2.9 mm,纵向最大不均匀沉降由8.7 mm减少为3.1 mm;盾构施工过程中,后开挖隧道对箱涵结构沉降变形的影响大于先开挖隧道;二次补浆情况下箱涵纵向不均匀沉降为3.3 mm,底板纵向倾斜度为33/350 000,横向不均匀沉降为0.3 mm,整体均匀沉降为2.9 mm,侧墙倾斜度为1/136 500,都小于相应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
深圳地铁6号线通新岭站—科学馆站区间隧道工程采用矿山法施工,需在隧道内进行盾构接收.由于盾构近接地铁隧道渡线段,采取后退式注浆、设置砂浆回填区和临时十字撑等措施,进行围岩与支护结构加固.工程实践表明,后退式注浆工艺可有效降低钻孔阶段地表失水固结沉降,有利于控制注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密注浆孔、降低单孔注浆压力,...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地铁12号线盾构下穿隧道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变形。较坚硬地层盾构下穿施工,地表沉降值不超过1 mm。既有隧道削弱了掘进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导致地表沉降曲线在既有隧道位置出现回升。 相似文献
18.
19.
在多线叠交隧道空间布置形式下,盾构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主要通过扰动周边的土体,使其应力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既有隧道的应力状态。针对外力作用下衬砌和土体两种不同介质进行耦合作用时应力的快速迁移现象,构建了考虑土体流变特性的盾构近接施工应力迁移模型,推导出新建隧道以任一穿越角度施工时,既有隧道和扰动土体在时间域内的应力迁移解析式,并讨论了取值参数的敏感性程度。分析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多线叠交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