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8,(8):119-1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羟考酮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诊断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舒芬太尼组与羟考酮组,各30例。羟考酮组采用羟考酮进行麻醉诱导,舒芬太尼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CD3~+、CD4~+、CD8~+淋巴细胞以及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以及B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48 h,两组CD4~+、CD3~+淋巴细胞、CD4~+/CD8~+、NK细胞及B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30 min(P<0.05),术后24 h,两组CD8~+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麻醉诱导前30 min(P<0.05);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羟考酮组CD3~+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48 h,羟考酮组CD4~+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术后24、48 h,羟考酮组B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CD8~+、NK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舒芬太尼比较,羟考酮用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诱导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1):5-9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中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的全麻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住院部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肌肉松弛度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x~2=6.82,P<0.05);观察组产妇无疼痛效果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x~2=7.63,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8、1.36,P>0.05),娩出后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4、1.63、1.82,P>0.05)。麻醉前两组产妇SBP、DBP、MA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1.37、1.21、1.32,P>0.05);切皮时、娩出时,观察组SBP、DBP、MAP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26、2.97、2.74、3.18、4.52、5.13,P<0.05);结束时,两组产妇SBP、DBP、MA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8、1.13、1.09、1.43,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佳,对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及产妇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7):53-5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84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瑞芬太尼麻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行舒芬太尼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对照组行芬太尼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口述疼痛评分及术后不同时点VAS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安全性高,镇痛效果显著高于芬太尼,无明显呼吸抑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有效对瑞芬太尼麻醉后早期疼痛进行预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3):56-5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多类型心血管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包括本院在内10所医院的400例在低温、全身麻醉和心肺转流条件下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或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300例,芬太尼组100例,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进行手术麻醉,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和肌松药,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后和手术后的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以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过程顺利,无明显不良反应,在手术后恢复良好。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的所有病例麻醉诱导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中心静脉压在诱导后较诱导前高(P<0.05),瓣膜组气管插管后,舒芬太尼组的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或P<0.01),搭桥组在麻醉诱导后和气管插管后1、5、10min,舒芬太尼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P<0.05或P<0.01),气管插管后,舒芬太尼组的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芬太尼组(P<0.05或P<0.01)。舒芬太尼组诱导总量和诱导浓度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组间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均有良好、安全的效果,但舒芬太尼对血流动力学因素的影响更小,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9):9-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于老年全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本院全麻手术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药使用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使用瑞芬太尼全麻)和参照组(使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全麻),各100例。比较两组镇静(Ramsay评分)、镇痛(VAS评分)效果,麻醉前后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 O_2)、全血还原黏度、血浆还原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麻醉诱导后10 min,观察组Ramsay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拔管后6、12、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完成即刻(T_1),两组HR、MAP和Sp O_2均低于麻醉诱导前(T_0),且参照组均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60 min,两组全血还原黏度、血浆还原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麻醉前,且参照组均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波动幅度均小于参照组。结论:老年全麻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不仅麻醉效果佳,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流变学干预小,麻醉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组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儿麻醉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改变情况及两组患儿吞咽恢复时间、睁眼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分钟、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20分钟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吞咽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时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应激反应,麻醉深度适中,血流动力稳定,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
目的:探讨芬太尼(F)、舒芬太尼(SF)以及瑞芬太尼(R)在小儿心脏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90例心脏快通道麻醉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F组、SF组和R组各30例,回顾性分析及比较其临床应用情况。结果:F组在插管时、插管后1min、5min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高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两组则前后波动较稳定;另外在术后恢复方面,SF组和R组均要优于F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并且术后恢复时间相对于芬太尼要快得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0)
目的:探讨并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肠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联合应用异丙酚和舒芬太尼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戊乙奎醚行麻醉,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HR、MAP和SpO2变化更加平稳,且术后麻醉清醒时间越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可更好的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156-15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对照组T2时间点的MAP、PaCO2、ET-1、NO水平均明显高于T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的MAP、PaCO2水平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的MAP、PaCO2、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效果优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可维持患者体内NO、ET-1水平平衡,由此使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3):130-13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在胃镜下胃间质瘤剥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12月于本院择期行胃镜下胃间质瘤剥除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接受七氟醚+丙泊酚+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手术5 min(T1)时,观察组HR(86.54±7.30)次/min低于对照组(103.54±8.27)次/min,而DBP(69.29±10.85)mm Hg、SBP(128.53±17.93)mm Hg、SpO2(97.96±0.83)%均高于对照组的(62.61±10.46)mm Hg、(113.67±18.50)mm Hg、(96.35±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10.39±4.74)min与拔管时间(11.89±4.80)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3.52±5.07)、(17.12±6.51)min,且VAS评分(2.63±0.74)分与呼吸抑制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的(4.17±0.89)分、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有助于维持胃镜下胃间质瘤剥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术后苏醒更快,不良反应少,疼痛轻微且拔管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