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形态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城市人口的激增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和生态性带来了考验。地景建筑通过对建筑与地形关系的梳理重组,日益成为协调城市与环境空间关系的重要建筑类型。其中,拟态式地景建筑作为主要类型之一,通过模仿自然界元素形态与大地景观风貌肌理使建筑融入城市与生态空间中,可以活跃城市空间的枯燥氛围,保持建筑与场所生态空间连续性。该文论述了拟态式地景建筑的概念、内涵及拟态方式,并从自然地貌、自然元素、自然景观三方面对拟态式地景建筑设计策略进行解析,以期发挥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城市开放空间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2.
在景观空间不断缩减、用地日益紧张的城市中,地景建筑通过建筑、人居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创造出满足当代需求的新型建筑空间,为城市的更新与改善提供了新的方向。文章简要谈谈城市中地景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它的特点及其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景艺术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作为一种反映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全新媒介出现。当代建筑与景观设计学受到了地景艺术的深刻影响,众多设计案例中都出现了地景艺术原则的运用,自然与设计的相互包容,今后的设计与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古代自然观出发,阐述了地景建筑的生态学意义,总结了地景建筑设计的三种基本方式,并通过改造案例分析,探索了基于生态策略的地景建筑创作模式,以期为将来的场地、建筑一体化设计提供一种思路,使建筑与自然真正能够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6.
阎文瑞 《山西建筑》2007,33(35):59-60
结合工程实例,从建筑设计立意、住宅房型设计、住宅设备与设施、配套公建公共建筑设计、建筑造型与空间文脉等方面对帝景花园的建筑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从而为设计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近落成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是一个由OPEN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巨构综合体。它将传统中学布局中起着仪式化作用的公建全部做了下埋或是覆土,而将教学、办公、休闲和生活空间连成一体,漂浮在地景之上,并将屋顶开拓成为可种植的田地。作为万科集团代建并全力打造的城市建筑,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的确改写了人们对于中学教学模式的既有印象,带出诸多关于中学设计的新话题。本文所记录的是2014年9月18号笔者与该项目的主创建筑师李虎以及黄文菁的访谈内容。两位建筑师详细回顾了该建筑从竞赛到施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地景--全球化潮流中的地景研究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文珊 《中国园林》2003,19(8):26-30
文化地景研究,是一门整合性与跨学科性的科学。地景建筑涉及人类整体的环境,以规划、设计、施工,合理而技巧地解决空间课题,提供人类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地景建筑专业一直以来无法定位在单一学科范畴,因为它并非只是表象的地形外貌,而是一种文化再现的形式,是文化反映的现象。通过论述地景与文化的关联、文化地景意涵、地景研究过往,以及文化遗产、历史景观与普通地景,在定量与定性的差异中,探求文化议题的地景研究与发展趋势,以期在21世纪全球化潮流中,为地景于文化性与地域性的方向中寻找定位。  相似文献   

9.
重塑地景     
董明 《云南建筑》2013,(1):68-77
通过实际案例,提出地景本身可以成为建筑创作中一种有形的建筑材料,它可以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设计需要被模拟、被重置、被重塑。  相似文献   

10.
文化地景     
承孝相 《家饰》2007,(1):138-139
将景观的概念从它自身与土地严荷的关联中解放出来,并且将之放在传统都市风格中解读,开启探索超越科学疆界的现实特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阐明了建筑设计在地性的源流,并结合实例,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人文关怀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筑在地性的具体表达方式,为我国建筑发展的在地性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崔愷 《建筑技艺》2015,(2):26-37
<正>引言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总图设计一知半解,认识比较浅,虽然在学校中也学过厂区的总图设计,学习怎么在场地规划设计当中做竖向设计、计算标高、画等高线,很是枯燥,不太明白其中真正的技术含量在什么地方,只觉得基本上都是排水设计的工作。后来在工作过程中有很多机会跟总图专业的同志合作,但是总的来讲在初期还是一种技术性的合作,我们建筑师把总平面大概布置出来,由总图专业负责梳理场地标高和地下管线的综合。  相似文献   

13.
原迪 《现代装饰》2015,(2):61-62
当代中国景观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而这种速度正导致我国景观设计师盲目照抄西方景观设计的根源,造成现代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与精神的缺失。与此同时,在这个倡导自然生态设计的年代,主张运用自然元素创作的地景艺术便在景观设计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更有利于解决景观设计中存在的文化丧失现象。将地景艺术独特的设计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再融入地域文化等因素,创作出个性鲜明、构思新颖、富有时代感的设计作品,将对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卢强 《华中建筑》2002,20(3):17-21
该文通过黄山“贡阳山庄”的改建设计,努力使其所处的北海宾馆地段的环境得到改善,并总结了“地域”、“地景”、“地形”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和“地形”、“地景”、“地域”由微观到宏观为实现良好的景观环境的建筑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景建筑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佟裕哲  刘晖 《中国园林》2003,19(8):31-38
中国地景建筑理论起源于西部秦朝时代,到隋唐时期已形成系统理论。地景学主要是研究人工工程建设中如何去结合自然,因藉自然,中国地景建筑理论有两大特征,一是天人合一观,景观、生态与人文相和谐:二是景观设计美学与数学、哲学相融合。继承传统理论用于现代,希望达到地景建筑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互融合.提高现代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整体的地景综合到跨学科的地景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景"一词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且这个概念本身即蕴含着一种固有的整体观。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就已经产生了若干种相异的安排和布置地景的方式,不同的方式运用着不同的观念和方法。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类,第一是自然科学,其中地景生态学起着主导作用;第二是人文科学,其中多运用历史地理、历史生态学、人文主义和符号学等手法的途径;第三是应用科学,主要是指地景设计、建筑设计与规划领域。每一分类都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地景。本文对不同类别的地景研究进行比较,但直到目前它们也还没有形成共同的观念、相同的目标和统一的描述语言,至于如何在"跨学科"的地景科学的框架下实现具有创造力的综合创新也就更无法明确。但必须明确的是,对于地景,无论是管理还是规划,我们面对的都是一块相同的土地,是面对同一对象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个过程就必须采取综合的方法,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跨学科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高庆辉 《新建筑》2006,(1):47-51
深圳市核电大亚湾现场总部办公楼的中标方案设计,通过庭院、架空空间、连续的步行动线以及竖向设计的整合等策略,完成了一个将人工地景与自然景观紧密相联的场所。同时,作为表现空间和象征价值的一部分,材料和细部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下城市结构形态正经历着急遽异质化,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公共空间缺乏活力,地景建筑作为联接与缓冲建筑与场地关系的新模式,以其独特的整体性和流动性介入和重塑城市环境,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论文从消解与融合的场地环境处理、模糊与流动的空间特色营造、水平与拓扑的形体塑造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地景建筑在改善生态环境、强化公共开放空间连续性以及激发场所活力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力求通过城市地表形态的塑造,整合建筑与周边场地的整体环境,进而实现城市环境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刘林 《华中建筑》2009,27(4):14-17
绿景苑定位为“科技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其建设主题是“人与自然的亲和——21世纪的家园”,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安全、适用、舒适、经济、健康、美观为标准,从总体规划、景观配置、户型结构、功能配套、建筑质量到住宅建设的全过程,引用了绿色、生态、环保、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采用大量先进、成熟的“四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景观是一门整合的学科,对于地景的阅读是每位设计师在开始建设之前的必修课,我们不再是看到眼下的景观,还有大气、生态、地理、地质的系统框架,与古往今来的变迁以及成因,可发现地景景观与多个学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能从中整理出地景阅读的美学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