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对黄石地区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潜力的系统研究尚属空白.在系统分析黄石城市规划区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及相关热物性参数的基础上,开展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及开发利用潜力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岩土体地温为18~22℃,可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研究区地下水地源热泵建设较适宜区面积为6.94 km2,无适宜区;地埋管...  相似文献   

2.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分布广储量大,在供暖制冷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其合理的开发利用需以资源量的合理评价为基础。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河北省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热泵系统进行适宜性分区,在分区基础上对适宜区和基本适宜区进行资源量评价,应用热储法计算河北省地源热泵系统热容量为505.1×1014 kJ,折合标准煤166 432.259×104 t;利用地下水量折算法得出地下水源换热功率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换热功率21.16×107 kW,单位换热量法计算的地埋管热泵系统换热功率为51.27×107 kW;开发利用潜力地下水热泵系统冬季可供暖面积47.02×108 m2;地埋管热泵系统冬季可供暖面积113.93×108 m2。可见河北省浅层地热能资源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储法和单孔换热功率法对商丘市城区浅层地热能储存资源量及地源热泵适宜区浅层地热能可利用量进行估算和评价,得出商丘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总储量为992.96×10~(12)k J,在地源热泵适宜区150m以浅的范围内,可利用的浅层地热能资源量为198.50×10~(12)k J/a,折合标准煤为677.29×10~4t/a,实际应用后可以实现减排二氧化碳量1664.10×10~4t/a。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研究区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浅层地温场、岩土热物性方面分析了台州市滨海工业区浅层地温能赋存特征,评价了滨海工业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适宜性为较适宜,计算了区内浅层地热总容量为2.99×10~(13) kJ/℃,折合标准煤为1.02×10~9 kg,可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为9.21×10~(12) kJ,折合标准煤5.26×10~8 kg。对滨海工业区进行地埋管系统浅层地温能开发潜力评价,结果为:夏季可供制冷面积为4.2×10~6 m~2,冬季可供取暖面积为6.7×10~6 m~2。并结合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提出浅层地温能开发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嘉兴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高消耗和强污染,节能势在必行,而浅层地温能以其经济节能、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获得社会的一致认可。通过对嘉兴地区岩土体热物性测试,获取了该区域不同岩土体热物性参数,对嘉兴城区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包括热容量计算和可利用资源量统计,获得了该市浅层地温能资源量的分布情况,有效评价了嘉兴城区浅层地温能的资源潜力,为嘉兴市浅层地温能地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嘉兴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能源高消耗和强污染,节能势在必行,而浅层地温能以其经济节能、环境效益显著等优点获得社会的一致认可。通过对嘉兴地区岩土体热物性测试,获取了该区域不同岩土体热物性参数,对嘉兴城区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包括热容量计算和可利用资源量统计,获得了该市浅层地温能资源量的分布情况,有效评价了嘉兴城区浅层地温能的资源潜力,为嘉兴市浅层地温能地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特定条件下地埋管地源热泵岩土层储能能力及过程进行模拟,并根据试验场监测数据对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地下岩、土、水体具有较强的热能调蓄能力,在工程设计及应用中,应充分发挥其特性,兴利除弊,才能有效发挥浅层地温能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汉都市发展区浅层地热能应用潜力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武汉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点、热物性特征及地源热泵系统的适用性,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武汉都市发展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进行区划,计算都市发展区浅层地热能热容量。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为例,对武汉都市发展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可开发利用资源量进行分析,估算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制冷和供暖潜力,为武汉都市发展区浅层地热能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峰 《山东煤炭科技》2020,(5):159-162,168
在充分收集五莲县以往地质工作所取得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研究区浅层地温能调查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获得与浅层地温能适宜性评价有关的岩土体及水文地质等参数。据此对研究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进行适宜性分区,初步分析五莲县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潜力,为后续进一步调查评价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质装备》2010,(1):7-7
不久前,由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华清荣吴公司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对外销售的大型车载浅层地温能冷热响应试验台通过验收并交付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使用,标志着国内用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前期岩土热物性及地埋管换热器换热能力实验设备商用的开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井陉县奥陶系灰岩所蕴藏的浅层地温能,在井陉县的河谷内实施热响应试验钻孔一眼,测试了其岩土体物理力学、热物性参数及地温场特征,发现该地区10 m以深平均地温达到了16.77 ℃,夏、冬季工况测试条件下单位延米换热量分别为68.38、65.78 W/m。通过选取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流速等8项指标对井陉县进行了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评价,将评价区划分为较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中较适宜区面积为244.12 km2,占总面积的16.82%。在此基础上对较适宜区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计算了其资源潜力及节能减排能力。为了更好的验证井陉县奥陶系灰岩所蕴藏的浅层地温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安装了相关配套应用工程及监测设备,监测了在不同工况测试条件下的耗能量,通过与普通家用空调耗能量进行对比分析,使用地埋管地源热泵年运行成本约为使用空调成本的55%,具备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武汉都市发展区地埋管地源热泵进行适宜性分区,选取第四系厚度、浅层地质结构分区、有效含水层厚度、地下水发育程度、分层地下水水质、地层平均热传导系数、平均比热容、地层每延米换热量、钻井条件、成孔单价等10项作为评价因子。评价结果为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基本都适宜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其中武昌白沙洲、汉阳中南轧钢厂、汉南纱帽局部地区为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在邢台市区实现这种可再生新型环保能源的有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该文在对邢台市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价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和非结构性模糊赋权法计算权重并相互验证,利用乘法合成归一化法确定综合权重,克服了层次分析法主观性强和一致性不易检验等缺点。以单井出水量、含水层回灌能力、含水层主要岩性、含水层厚度、地下水水温、水位年下降幅度、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硬度与地下水类型为评价因子,将评价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4.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经济、清洁的新型能源,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开发利用得到了迅猛发展。2015年中国成为世界浅层地热能利用量最大的国家,2017年地源热泵装机容量亦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中国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起步较晚,产业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资源勘查评价缺位、初始投资成本过高、实施标准不健全、环境监测缺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勘查评价、做好引导示范、制定实施标准、建立监测系统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浅层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地源热泵系统依靠地埋管换热孔、抽水回灌井等结构体实现换热、取热、储热,地埋管换热孔间距、抽水回灌井间距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是否真正节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研究地埋管周围岩土体温度变化对单孔换热功率的影响着手,分析影响传热、换热的因素,提出一个确定地埋管间距的经验公式;研究抽水回灌井之间水热传递和运移方式,提出一个确定抽水回灌井间距的经验公式,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浅层地温能分布规律的研究,是浅层地温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该文研究了影响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分布规律的地质构造、第四系空间结构及地下水径流条件,2008年6月地下水温测量结果。研究表明: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除几个地温异常区地温偏高(摄氏20几度)外,其余地区均在14.5℃~16.5℃之间,适合应用热泵系统。该研究成果可以作为指导北京平原区浅层地温合理开发利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淮安城市规划区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结构、地温场特征以及岩土层的热物理参数,结合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特点,对两种类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在淮安规划区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规划区面积约97.5%的区域不适宜应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仅在规划区西北角小范围内较适宜应用;而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可适宜在规划区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地埋管深度一般100m左右;最后对规划区两种类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为淮安城市规划区地源热泵系统规划与试点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新型的优质环保可再生能源,能够有效缓解能源供应压力。对贵州省开阳县规划开发区实施三口热响应试验孔,对其进行现场热响应试验,并据此进行了区域浅层地温能潜在资源量进行了评价。热响应试验结果显示,区域娄山关组岩石地层导热系数为4.37W/m·℃,热扩散系数为1.06×10^6J/m3·℃,夏季(26℃)单位延米换热量为65.08W/m,冬季(7℃)单位延米换热量为60.63W/m;石冷水组岩石地层导热系数为4.67W/m·℃,热扩散系数为1.06×10^6J/m3·℃,夏季(26℃)单位延米换热量为71.01W/m,冬季(7℃)单位延米换热量为60.47W/m。区域夏季换热功率为1361882.17kW,冬季换热功率为1246444.64kW,开阳县规划开发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特定条件下岩土层热传递进行模拟,并与实测地下热扩散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拟的可靠性后,对地埋管地源热泵单孔及群孔进行模拟,分析岩土体传热规律及系统运行中换热功率衰减情况,研究证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日运行时间和总运行时间越长,单孔换热效率下降越大;在模拟输入功率条件下,换热孔间距需7 m左右,岩土体才能在整个制冷期保证最低吸热量,即设计值的90%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地源热泵系统,最主要的就是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而地埋管换热器的关键,就是确定岩土的热物性参数。结合贵阳开磷城地源热泵系统,基于线热源模型探讨地源热泵系统热响应测试的原理、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区域内岩土导热系数为10.49W/(m·℃),容积比热容为6.36×106J/(m3·℃);钻孔延米换热量夏季为137.48W/m,冬季为72.85W/m。数据显示该项目适宜采用地源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