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敦鹏  喻乐军 《规划师》2008,24(10):30-33
作为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伴生品,国内许多城市存在城中村问题。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作为促进、协调城中村改造的综合平台,兼具社会组织改良与物质环境综合改造、多方主体利益协调、村城环境融合以及法定控制与操作实施等多重属性。深圳市坭岗村改造专项规划在总结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的作用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如何统筹协调政府、业主和改造主体三者之间利益关系,既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同时严格控制城中村改造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为解决类似的城中村问题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
王婉扬 《安徽建筑》2012,19(6):52-54
法院建筑对于塑造城市形象、传递法律意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寻求我国法院建筑入口形象塑造为出发点,以合肥市中小型法院为例,通过对入口组成元素的分析,探索法院建筑入口的创造形式与标准,旨在获得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过去城中村改造"一刀切"方式不可取,提出保留城市多样性、历史文化传承的城中村改造建议。借助空间句法分析技术,以广州贝岗村为研究案例,针对城中村公共空间匮乏、道路可达性差与可识别性低、居住环境恶劣的问题,提出:拆除违法搭建,构建连续的空间轴线;底层架空,增加公共活动空间;优化视线廊道,创造节点空间的三个优化策略。希望最终达到激发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与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引导其对村内环境进行自我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的城中村案例南通市“城东村”为例,通过采用实地勘察、访谈及问卷等方法,对城东村的整体居住形态进行一定的分析研究.以期从城市建筑的角度,分别从规划层面、建筑层面与空间环境层面出发,对其居住形态特征作出总结归纳,为城中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腾冲坝派村调研实测为基础,结合村落概况,运用形态分析法,从宏观至微观对坝派村整体空间组织、街巷肌理、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及构造特色进行深入的多层次分析,探讨自然环境、社会变迁和人为活动与村落整体、建筑单体营建的逻辑联系,展示坝派村的科学研究价值及艺术欣赏价值,为落实坝派村的系统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6.
实体书店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和人文气质,是人类文明的展览馆,是人文精神的根据地。它在给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购书环境的同时,也为读者在其中进行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可能。文章以安徽图书城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其空间进行量化分析,力图让实体书店的设计有理可依,有据可循,为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青岛市城中村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意图通过对城中村空间形态要素的分析得出关于城中村更新改造的设计手法,使改造后的城中村社区具备完善的功能体系、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延续的文化特色,以增强城中村的适居性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5):62-65
中小建筑企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人口就业、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难依然是限制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研究中小建筑企业的融资难题,不仅有利推动于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对其他领域经济实体类似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语义分析法研究建筑的色彩管理与规划控制。通过查找文献和调查问卷确定合肥市最具代表性的8个建筑,选取21对色彩相关评价因子,分别在城市居民、游客和建筑专业相关人士三类人群中进行调研和分析。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合肥市代表性建筑色彩的感知来源、主要色彩以及代表性建筑自身的色彩属性等结论被总结出来,并为将来的城市色彩规划提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孝慈 《中州建设》2013,(15):63-6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土地利用、景观建设、规划管理、文教卫生、劳动就业等方面与城市有着强烈差异及巨大矛盾的“城中村”问题越来越突出,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各地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城中村”改造的优惠政策与实施办法,以确保“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文化整合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以广州城中村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带有普遍性的一种独特现象,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本文根据对广州市典型"城中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其文化冲突及表现,从文化整合的角度探索了"城中村"的改造及其城乡关系协调发展问题,以深化其研究,推动"城中村"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李传成  刘捷 《华中建筑》2007,25(9):47-51
建筑表皮化创作趋向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该文重点分析在城市商业价值高的地段,常常受到用地范围、用地强度、建筑高度限制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建筑设计面临"唯一平面","唯一体块"的状况,并在研究其应对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形态表皮设计"的概念,并分析其三个层面的设计手法.最后结合实例--澳门妈阁酒店设计,进一步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典型代表——市政广场,伴随着近几年城市的扩张而大兴土木,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市政广场存在的例如不变的轴线、夸张的尺度、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逐渐显现。基于此背景,文章旨在通过对中西方市政广场发展差异性的提炼,结合合肥市政广场的调研,新老市政广场之间的对比,从空间、环境、设施等方面发现问题,提出人性化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安  王瑜 《城市建筑》2022,(2):69-72,77
在广州大规模城市更新背景下,大量的城中村面临改造,如何在更新过程中保护城中村的建筑遗产已迫在眉睫.广州猎德村的更新改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城中村建筑遗产采取迁移集中保护的方式,较好地保留了城中村的建筑遗产与历史记忆,并延续了猎德村的岭南水乡空间格局.本文综合分析猎德村与其他城中村更新实践中建筑遗产的保护方式,探索具有现...  相似文献   

15.
1城中村改造背景 2007年,温家宝总经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土地问题上。中国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国家土地政策从紧,城市建设开始由外延、粗放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转变。城市建设用地都要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因此,城中村、棚户区、废弃工业用地以及城市未利用土地是城市政府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的重点对象和途径。其中“城中村”的改造是一项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合肥市包河区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动态变化,深度探寻建设用地扩张的演变特征与机制。文章基于2014年及2018年遥感影像,运用RS影像分析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合肥市包河区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及时空演变特征。最终分析可得:相比于2014年,2018年包河区建设用地增加了62.9%,平均每年以15.7%速度增长,呈现出全面扩张的趋势;在区位上,包河区建设用地整体发展水平均衡,建设用地增长区域在整体区位中分布较为平均;包河区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由南北方转变为西南至东北方向,建设用地平均中心向东南方向偏移;合肥市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主要有政府宏观决策、道路交通的发展、地理环境3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马敏 《新建筑》2014,(1):108-111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构筑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在“广义地域性建筑”理论的催化作用下,大批具有复杂性形态语言的地域性建筑应运而生,呈现出“地域性与复杂性融合”的特征,推动着当代地域性建筑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道路交通作为人们认知城市最主要的媒介,其视觉空间的营造关系到城市本身的形象,而城市高架作为城市交通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视觉品质的好坏对于城市整体认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希望通过对城市高架视觉品质的主观调查分析,结合对城市高架结构形态视觉感官的量化分析,探索影响城市高架空间感知的客体指标,从而综合定性和定量层面来探索城市高架视觉品质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建筑在体现地域文脉特征上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而徽州民居是我国重要地域建筑流派。文章以新徽派建筑形态为研究对象,以亚明艺术馆为例,通过SD法进行研究评价项中,得出较多正面及负面评价的项目,为今后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的同时,引入社会民营资本,尤其是城中村的原住民团体,共同支持规范改造城中村住房建设,通过平面取样寻求暗含相似构成模式的原有建筑构成压缩单元,为"城中村"各类居民提供比较优化的廉租建筑居住模式。通过这种居住模式的引导调动包括原住民团体在内的"城中村"居民共同"自助式"的参与改造建设。在保持廉价租房供给的同时,提供一种适合各群体的良好的居住空间、交往空间及安全环境。以此廉租建筑居住模式来适应性的、分解式的解决"城中村"问题。对此,我们以武汉市吴家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