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雁  李欣蔚 《室内设计》2016,(2):96-101
渝东南土家族人民生活在气候湿 热的武陵山区,当地土家族的聚落在选址 布局、空间形态中反映出利用自然通风进行 除湿、降温的技术策略。本文以典型的渝东 南土家民居聚落——黔江后坝乡为例,利用 Ecotect与CFD软件进行通风模拟研究,分 析其利用自然通风进行除湿、降温的技术 经验,提出有利于组织通风的典型聚落空 间形态,以及其中典型单体——“吊脚楼” 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土家族传统民居通风屋顶热工性能并对其进行量化,选取渝东南典型土家族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晴天对室内外热环境进行实测.结合实测数据分析屋顶隔热特性并计算其当量热工参数.结果表明,土家族传统民居通风屋顶构造独特,且有效利用了山地脊谷风,既提高了其日间隔热能力,又有利于民居夜间通风降温.依据实测数据计算其当量热惰性指...  相似文献   

3.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城镇建筑密度高,因此民居空间通风性能尤为重要。本文以岭南地区传统民居形式竹筒屋为研究对象,对其自然通风模式进行CFD数值模拟分析,重点研究室内通风性能随天井尺寸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窗户是民居建筑的重要要素,从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建筑物的性质与地位,以及当地人的精神生活。该文从渝东南传统民居窗户的窗户形制、外形与纹样等角度出发,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其背后蕴含的地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阐述渝东南民居窗户的美学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渝东南传统民居的特征元素及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渝东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下,这里的土家族民居发展积淀出自身独特的民族特色。着重从渝东南土家族民居的用材与构件形式、屋架形制与屋面形态、建筑装饰艺术三个方面入手,对土家族民居的建造技术与艺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我国南北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的生态节能技术特点;接着通过实例对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设计经验进行分析,包括布局、通风、隔热、遮阳和防潮防雨等方面;最后探讨现代建筑如何借鉴传统民居气候设计手法的途径,旨在强调现代建筑要活用传统民居气候设计的经验,尤其是必须具备地域特色和生态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7.
谢浩 《住宅科技》2010,30(11):14-17
从分析我国南北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的生态节能技术特点着手,并通过对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实例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布局、通风、隔热、遮阳和防潮防雨等方面,探讨现代建筑如何借鉴传统民居气候设计手法,旨在强调现代建筑要活用传统民居气候设计的经验,尤其是具备地域特色和生态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湘西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窨子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夏季室内热环境实测并分析传统民居建筑热环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差较大的夏季,此类民居中厚重的蓄热墙体能够起到隔热降温的效果;高窄的天井白天主要为风压通风,在夜间则为热压通风,但在东侧房间中通风效果明显较差;采用架空通风地板和具有热缓冲层作用的楼层等措施,使得传统民居有着良好的气候适应性,对现代被动式绿色建筑设计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方案为内院式楼房住宅。采取人、畜分栋,前街后院的设计手法,有利于改善农村街景和卫生条件。平面布置紧凑,堂屋宽阔,通风良好,垂直分户,吸取民居传统的吊楼形式,适合南方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山地木板壁民居对重庆夏季湿热气候的适应性,选取当地典型木板壁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结合当地建筑特点及居民生活习惯,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APMV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板壁民居夏季依靠自然通风显著改善了室内热舒适度,夏季典型日APMV达Ⅱ级以上的约占65%。传统木夹壁民居在热环境营造上响应了当地气候特点,具有较好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防寒避暑是居住建筑作为庇护所的基本功能体现.南方地区湿热的夏季气候是人居环境调控的主要挑战,在长期演化中,传统民居的形态与空间被动地适应湿热气候.研究立足南方人居环境夏季致凉的基本需求,结合南方各地区传统民居典型案例分析,从聚落组团、围护系统和缓冲空间三个层面解析其地域应变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探寻响应气候的共性特征与普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四川民居如何利用地形和适应湿热气候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最经济节省的方式获取最有效的居住空间和理想人居环境的研究,指出四川民居将传统建筑成熟且成功的气候适应性构建经验与现代建筑技术手段相结合,在当今的建设中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湿热气候为主的川南地区生土民居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川南地区生土民居现状实地调研,分析该区域的生土民居如何利用生土、石材、竹木等自然材料,结合建筑周边环境的气候要素为居民创造热湿适宜、通风顺畅、采光良好的居住环境。分析民居居住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民居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造措施,达到改善川南地区居民居住环境的目的,并且提高川南生土民居的建筑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冯维波 《华中建筑》2014,(1):150-153
该文在分析探讨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营建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聚落的空间特征:民居平面型制的多样化特征、依山傍水的山地特征、耕地至上的环农特征、群—序—拓扑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存在自由散点式布局和集中簇群式布局两种聚落空间形态。最后分析了聚落空间的成因,认为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只是在汉族传统院落民居的基础上,由于受到当地特殊地形条件的限制而进行的修正。  相似文献   

15.
受桂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桂林传统民居单体其基本平面空间布局形式与比例关系,建筑空间处理手法,民居中天井空间、堂屋空间的布局形式等方面都极具当地地域性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为研究范围,首先梳理其中相关民居中的半开敞堂屋及泛堂屋,并归纳其空间类型及基本形制;然后比较分析半开敞堂屋、泛堂屋及其密切相关的空间特征,分析其气候适应性特征;最后总结其气候适应性,特别是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适应性差异,并提出土家族堂屋的气候适应性疑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现代民居的堂屋功能较之传统民居的已有较大的改变.论文基于类型学视角,研究传统的民居功能以及现代民居堂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掌握乡村民居堂屋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脉络,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可 《重庆建筑》2009,(3):48-52
民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一些传统民居在使用功能上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但其包含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等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本文对渝东南土家传统民居进行了研究,作者多次随课题组深入渝东南地区,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传统民居在适应山地环境、灰空间的处理以及建筑表情等方面作了详尽的挖掘和分析,并运用分析成果,结合现代建筑设计,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19.
陈果 《重庆建筑》2015,(1):17-19
堂屋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核心空间,这种核心地位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上,更体现在精神依赖上。巴渝地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复杂的地缘地貌、多元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传统民居建筑的个性、特性与多样性。笔者通过对大量巴渝传统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测绘,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探析了巴渝地区堂屋空间的核心地位体现方式。希望能以堂屋为载体,展示巴渝传统民居建筑技艺,弘扬巴渝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传统民居是我国古建筑文化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与发展并行是构建绿色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之道。该文根据重庆的气候特点,以重庆市安居古镇某典型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剖析典型民居在室内物理环境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气候适应性的一体化综合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后传统民居空间布局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模式,建筑节能率为54.35%,非采暖空调时段室内热环境也得到良好改善。研究成果对探索山地传统民居低能耗热环境优化技术,构建巴渝新民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