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其工业建筑规模和品质在中国近代工业建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上海也是我国首批创建创意产业园的城市之一,伴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相当一部分旧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为创意产业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文在对创意产业园简要发展回顾和空间形态理论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旧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为创意产业园的典型案例,进行现场调研,统计分析,总结出其在空间要素、空间结构、空间秩序等方面的特征,以期为今后同类创意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旧工业建筑遗产被闲置、废弃,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文明城市的建设步伐,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负面问题。因此,从创意产业园的需求入手,对城市地区的旧工业建筑遗产进行合理保护、修复和再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创意产业园的导向出发,着重分析了旧工业建筑的遗产保护和再生设计,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以助力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加快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高速化进程和大规模开发,很多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工业厂房被闲置或拆除。近些年随着人们建筑意识的改变和文化创意需求的提高,废旧工业遗产的更新利用发展迅速。在南京,已经建成了不少成功案例,如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光华东街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集庆门凤巢文化产业园等。其中多为旧工业建筑集群的"园区式"改造开发,但对于单个、散落的旧工业厂房的改造还缺少关注。本文以南京市下关区新华船厂老厂房改造为例,在结构保留、建筑内部空间及功能布置、立面表皮材料、外部环境等方面,探索旧工业厂房改造的合理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工业建筑遗产转化为创意产业园是目前国内的常见做法,但多次转型的现象及产生的诸多问题正在逐渐引发人们关注,导致遗产类改造项目多次转型的原因值得探究。本文通过分析青岛工业遗产历史及工业建筑遗产与创意产业园结合发展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创意产业园模式与工业遗产改造耦合的原因,并以青岛市国棉六厂作为多次改造的典型案例,重点剖析了导致国棉六厂未能成功转型为创意产业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工业建筑遗产转型为创意产业园模式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今后其他类似遗产类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浅析创意产业园工业遗产地旧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紫茜 《门窗》2013,(6):314-315
在现如今,我国创意产业园的载体形态有多种,其中,以旧厂房、旧仓库这些工业大生产时期遗留下来的形态最为主要。本文针对长三角地区由工业遗产地改造的创意产业园中废旧厂房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进行调查和探寻,尝试寻求适合其有效发展的方法,推动创意产业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6)
工业遗产改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延续区域历史文脉和城市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深入分析其建设现状,并对其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进行思考,应用工业遗产设计与再利用思维可以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唐恬 《山西建筑》2014,(27):24-26
从整体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将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的设计策略,并对其交通系统、景观设计、功能空间、外形构建的手法进行了阐述,为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重工业让位于服务行业的不断调整,工业厂房的产业功能已逐渐衰退,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废旧工业厂房。而城市可持续化发展的要求却为其改造、更新与利用带来了契机。以西安陕西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建设中尚源二分之一创意空间的设计实践为例,探讨了旧工业厂房改造、更新与再利用过程中基于场所精神重塑为主线的设计手法。通过概念构思、空间营造、造型处理以及节点表达的设计语言创新,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王兴田 《新建筑》2014,(2):48-49
旧工业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历史记忆.由旧工业建筑改建成乌海市青少年创意产业园的设计过程是因果倒置,逆势而就的,设计采用当今的创作思考和技术手段保持旧工业建筑原有空间的特征,留住城市发展年轮记忆的痕迹,并赋予其新内容、新功能,从而使老建筑得到有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公共效益,并寻找出适合当代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以文创产业为导向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工业遗产更新的第一选择。长春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其旧工业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样丰足。文章对长春市主要的文创产业与工业遗产相结合的改造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长春市工业遗产在文创产业导向下的保护利用的发展规律及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建筑改造的大规模实践,近代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也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首先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的工业建筑及其成功改造实例的分析,对旧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价值作了初步分析和总结,以期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能够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实践,使这一城市灰色空间的记忆得以留存.  相似文献   

12.
工业遗产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资源,其再利用和保护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有多种形式,而规划建设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近年来最常见的做法。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有利于工业遗产的集中保护、统一规划和管理,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通过对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的剖析,探讨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再利用及规划设计等问题,并提出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任彦洁  倪琪 《华中建筑》2007,25(11):48-50
LOFT49作为杭派创意产业园的代表,在杭州家喻户晓.LOFT49创意产业园中运用了传承场地文脉、艺术及生态的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对旧工业场地进行了保护与再利用.LOFT49的景观具有特殊性,自发性的景观设计、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结合、不可缺少的工业元素以及独特的标示小品为其增色不少.LOFT49将为杭州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信义会馆——从工业遗产到创意产业园的探索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盖宇  张国俊 《华中建筑》2010,28(11):64-66
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模式中,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的模式以其灵活实用的特点,在很多城市得到了普遍的推广和应用。近几年,各种类型的创意产业园在我国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广州的信义会馆采用了开发商主导的模式,注重商业运作,避免了早期创意产业园出现的种种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对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产业园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范建红 《工业建筑》2012,42(10):21-24
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相结合,是保护与复兴旧工业建筑、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形象的一种良好的方式。广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保留着较多的近现代工业遗产。以广州太古仓为例,分析了其历史发展、价值意义及现状特征,探讨创意产业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复兴的情况,提出旧工业建筑遗产的复兴是延续城市文脉的良好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上海创意工厂形成的模式及其特色.指出创意工厂是建筑保护、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历史风貌保存的方式之一.在政府行为的支持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进行旧厂房的改造将更有益于创意工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业遗产作为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重要的产业革新物质载体,如何对其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延续历史风貌和保持工业建筑的固有价值,成为当下我国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为例,详细分析了园区晚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同阶段工业建筑的沿革、特征和重要价值,概括了我国近现代工业遗产的演变历程,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改造策略,为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必然促成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大量旧工业建筑厂房空置,甚至面临被拆除的现状。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利用、活化这些旧工业建筑空间?除了对建筑、环境的改造外还有什么方式可以使空间重新充满生机?文章以西安老钢厂创意产业园内的旧工业建筑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建筑、景观、其他层面探讨其旧工业建筑空间转变为创意产业园的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对新型空间的需求不断增长。近些年来,由于城市扩张有限,城市更新则成为城市新型空间开发的重要途径,这也使当下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杭州运河旧工业建筑的更新利用既是对杭州新型城市空间的一种开发也是对运河历史建筑的一种复兴。而运河旧工业建筑与更新再利用为文化创意空间,是工业遗产复兴的新模式。该文以杭州丝联166为例,从环境、美学、技术以及情感四个方面分析再利用的文化创意空间的设计要素,旨在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文化创意空间设计方法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市石景山区面临着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首钢厂区内的工业建筑在功能使用上已经处于完结的状态,但其空间占据本身又与城市建设相矛盾。近年来,工业遗产虽被看做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普遍得到了重视和保留。但遗产改造过程中“拆”与“留”的矛盾依然很尖锐,因为这关系到工业遗产的完整性。目前工业遗产的改造主要解决的是旧生产空间与新使用功能之间的对接问题。但原有工业建筑的空间并不能完全满足新建筑功能的需要,这就限制了改造模式的多样性并降低了新建筑空间的利用率。国内目前再利用的模式主要涵盖文化展览、餐饮娱乐、创意产业园三大方向。总体来讲模式较单一,且灵活度欠缺。且为了保全工业遗产所谓的完整性,许多改造方案不仅没有充分挖掘遗产的再利用价值,还造成了土地和空间浪费,甚至直接导致后续的经营亏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