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云南的白族民居和纳西族民居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探究其中缘由,发现这两个民族的民居建筑很符合海德格尔“诗意的安居”思想,其合院式建筑样式在“方寸”之间集“天、地、种、人”为一体:其选址和聚落纳山水灵秀于村镇,给现代人以莫大的精神抚慰。这一发现显示出民居的某些新价值、新视角,值得当代职业建筑师进一步发掘和展现。  相似文献   

2.
肖霄  潘曦  索靖轩 《新建筑》2022,(2):134-139
文章以乡土社群为研究对象,将传统民居看作社群自发性集体建造活动的产物,研究社群对民居建造做法的认知偏好。首先通过建造做法调查梳理出纳西族民居的建造流程及做法选项,接着以图像化的表达方式设计组织问卷,通过随机抽样对一个典型的纳西社群进行建造偏好调查。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社群成员尽管普遍偏好华丽的建筑形式,但对自然材料和建造做法的民族特性更为重视。将社会调查方法运用到民居研究中的尝试,是对既有定性研究的验证和补充,也可为该地区乡村保护与建设实践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丽江纳西族传统的民居是数量最大的建筑类型,它以鲜明的特点反映着纳西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民族习俗、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纳西社区的不断发展,长期以来,它在平面布局上、构筑上、建筑艺术上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丽江纳西族民居吸取、融汇了中原地区建筑和邻近的大理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的长处而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其特有的形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乡村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维持地域建筑特色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目前中国建筑学的前沿问题。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笔者在辽西发现了一处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农耕蒙古族营屯聚落。研究的田野调查发现,改写了"中国北方民居大同小异"的成见。文章基于建筑学科本格研究立场,通过对辽西喀左蒙古族聚落及其民居的多次实地调研、考察和访谈,以认知人类学为视角切入,深层解读农耕蒙古族聚落建筑的生成动因,阐释对其进行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中游的纳西族,在汉族影响下发展出了成熟的木构民居建筑体系,形成了明楼、蛮楼等构架类型。在木构民居的建造中,榫卯工艺对于保障构件结合的紧密性和整体构架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作用。该文总结了纳西族木构民居中主要的大木作榫卯类型,并以特征性的"二蹬榫"为例,对其尺寸设计、墨线绘制、加工安装等具体工艺内容进行了论述,并总结了纳西族榫卯工艺在历史发展、技术传播的过程中,在形态、尺寸、应用等方面所形成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丽江纳西族的传统木作技艺中至今留存有唐宋木作古法的特征,但从其历史来看,纳西族在唐宋时仍处于较为初级的社会阶段,明代起才与汉族频繁接触;而明朝时,这些做法在汉族官式建筑中已几乎消失。因此,纳西民居中留存的古法直接来自于汉族的可能性不大。毗邻纳西族的白族从南诏、大理时期就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建筑亦是如此,而且白族木匠至今仍对纳西地区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试提出一种观点:丽江纳西族木作技艺中的唐宋古法并非直接来自汉族,而是来自于白族。  相似文献   

7.
王新征 《华中建筑》2014,(1):154-158
该文通过作者在滇西北纳西族摩梭人传统聚落中的调研实践,分析了摩梭人传统民居在功能构成和空间模式上的特点,指出祖母屋作为摩梭民居核心精神空间的意义;该文总结了调研中发现的摩梭民居特别是祖母屋保护和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出了祖母屋建筑保护和更新中维护其精神核心空间属性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聚落和民居核心精神空间保护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分析蒙古族独特的崇拜观、民族信仰以及审美观,进而挖掘了蒙古族的传统民居与室内设计中的共通之处,剖析了蒙古族文化对其传统民居及室内设计的影响,指出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今后研究蒙古族传统民居及室内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下露河朝鲜族住居是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经验长期积累的物质化形态,其聚落形态、空间类型、营建技术、建筑风貌顺应环境而独具特色,蕴含着当地的自然与文化基因。文章以下露河朝鲜族住居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地理学视角切入,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类型提取及对比分析,探寻下露河朝鲜族住居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历史渊源,解析其聚落与建筑形态特征,发现其代际演绎规律,并提出住居建设的文化传承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居是地域特征的重要物质载体,其形制与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紧密关联。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达斡尔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探讨达斡尔族传统民居在院落格局、建筑空间、结构材料等方面对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的适应性,挖掘民族特色,为后续达斡尔族传统民居研究及地域文化传承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西藏拉萨的乡土民居为例,通过遥感影像分析、田野调查、文献整理的方法,从宏观层面论述了西藏宏观的生态平衡,从聚落和建筑两个方面探究了拉萨乡土聚落与民居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机制,并得出研究结论 :西藏民居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中,更多的是出于对环境中自然资源的考虑,自然环境也因为受资源条件限制,间接地对民居的空间布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黔中白水河谷地区布依聚落民居 建筑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 色。研究旨在通过实地探勘、调查访谈、详 细测绘等方式,系统归纳该地区布依民居 建筑的特色。在分析聚落建筑的群体特征 的基础上,通过多处民居实例总结出布依 民居的基本形制,分析归纳其“上人下畜” 的竖向空间格局、“一正两侧”一字型的平 面布局、以石材为主的立面形式以及木屋架 承重的石木结构等4方面的特点。以基本形 制为基础,进一步考察布依民居形制发展 情况,分析总结其平面、立面以及屋架系统 的衍生体系。同时,还对建筑的细部与装饰 进行归纳。文章最后总结出布依民居建筑因 地制宜、就地取材、可扩展性强以及汲取外 来文化不断演化的特点,力求为传承山地 聚落、民居的人居智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全球一体化作为当代文化的重点,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全球各地的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冲击。作为城市和建筑个性的地域文化面临着逐渐衰落和消亡的危险,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地域建筑文化成为当代建筑文化的使命。本文以关中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从民居的平面布局、形式等方面剖析,归纳总结了关中传统民居的地域特质,并初步提出现代地域建筑要传承传统建筑特色,为现代地域建筑设计提供有效思路,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金日学  郝吉 《四川建材》2016,(4):99-100
朝鲜族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民俗文化有序传承的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随着时代快速发展和乡镇人口大量流失,其传统村落慢慢被人忽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与时俱进,使建筑文化在内的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逐渐被埋没、同化,不同程度阻碍了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延续。本文通过对朝鲜族传统民居的走访调研,分析受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影响的建筑文化特色,总结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平面形态、屋顶和立面形式、色彩搭配以及地理环境特征等构成要素,明确阐述保护及继承朝鲜族传统民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及生活理念,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传统民居建筑并未随时代发展丧失自身特色,仍保留独特风格.研究基于上述背景,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对比朝鲜族和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分析延边地区传统民居特点,以对其民居文化进行继承与延续.  相似文献   

16.
《新建筑》2017,(1)
第21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研讨会以"保护和传承"为主题,从"民居研究方法""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聚落生存与发展策略"四方面,全面剖析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新标准,以及在传统民居建筑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技术问题与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李培欣  许耘红 《华中建筑》2020,38(3):108-112
丽江纳西族聚居地的藏传佛寺园林是丽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和物证。在探讨分析丽江纳西族聚居地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地域文脉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对该区域内五大藏传佛寺园林的选址、布局、空间构成、建筑形式、植物配置等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其园林环境的地域性特征,对宗教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6,(4)
本文通过对前郭县历史沿革的查阅,对哈拉毛都亲王府的实地调研,分析本地蒙古族贵族府宅的特点,总结出蒙古族文化对建筑形式和布局的影响。提出目前蒙古族民居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6,(11)
哈萨克族文化丰富多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文化在人们眼中消逝。哈萨克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与地理环境浑然一体,持有超前的生态设计理论,突出体现了古朴原始观念的生态性建筑,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整理、分析一些哈萨克族传统居居建筑的调查资料,从三方面总结出哈萨克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性,希望能给设计师们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长吉图地区是朝鲜族少数民族聚集的主要区域,也是我们吉林省民族文化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长吉图"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形制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在如今不断汉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入调查研究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为长吉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振兴民族文化,传承传统建筑文化,进而在传统建筑形制基础上进行发扬和创新设计打下扎实的根基,最终在长吉图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现适应当地当时的新兴朝鲜族建筑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