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福煦 《园林》2009,(9):48-51
张园 张园是晚清上海最有名而时髦的园林。说它“时髦”,是指它不同于传统的园林,甚至已经超越园林的概念,可以称之为游乐场所了。  相似文献   

2.
止园是明末常州著名的园林,是明清江南园林兴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陆续发现的园诗、园记、园图等史料为止园复原分析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园林背景、空间复原和营造特色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止园的历史沿革及研究意义,以止园图册为主要依据,结合园记,对空间结构关系进行提取重构,复原出园林平面,并从水体、山石、植物、建筑展开,探讨其造园风格与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衙署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现存的宋代园林却尚无完整实例。洛阳东城发掘的宋代衙署庭园遗址,无疑为北宋衙署园林的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以考古发掘报告及现存遗址作为复原基础,结合同期衙署园林营建背景、建筑规范等资料为复原依据,相关绘画为佐证,对该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建筑单体进行初步探讨;并从建筑艺术、植物配置、理水、空间意境等方面对其庭园造园意匠进行分析,总结该衙署园林的园景与园境特点。为后续洛阳东城衙署庭园整体复原研究及北宋衙署园林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曹磊  李伊侬  霍艳虹 《风景园林》2020,27(12):115-120
清中期扬州以园亭胜,倚虹园为湖上岛园,三面环水,是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南巡而营建的私家园林,卢见曾在园中举办地方文化盛会——“红桥修禊”活动,因此倚虹园成为盐商与官员共同营建的地方文化空间。其虽为私家园林,因位于瘦西湖,又有较强的公共性。依据史料,复原倚虹园的园林布局平面,从园林要素与意境意象2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梳理总结倚虹园的造园特点,以期为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研究做历史资料补充。  相似文献   

5.
南京随园是清代江南三大名园之一,可作为清代私家园林的经典案例。此园在袁枚购得后逐步改造,直至太平天国时期被损毁。为提升园林复原的原真性,该文通过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厘清随园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对其进行考究,将各区域的园林要素叠加,推导园林的总平面图,为南京随园复原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南宋是中国传统园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发达的经济文化背景影响下,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营建逐渐走向成熟。其中园居活动是影响私家园林空间形成和整体空间氛围构建的重要因素。结合相关的园记园诗和宋画资料,分析了南宋园林活动的特点,以南宋大型私家园林张镃的南湖园为例,探讨南宋文人园居活动的类型,从园林经营、隐逸读书、游赏养心、雅集宴乐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此探讨南宋私家园林的园居生活空间和文化特色,为当下的景观活动空间的文化氛围营造提供历史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青州偶园.始于明代王府花园,康熙二十一年左右建假山.兴盛于康雍乾三朝,乾嘉之际部分成为公共园林.冯溥家族世守近三百年.流传沿革明确,是明末清初中国北方传统文人园的珍贵遗存。通过历史文献和现场调研究,偶园宅园格局风貌可基本复原。偶园假山“一邱一壑”,具有独特的北方山水空间意象.其掇山、叠石、理水、植树的具体手法具有明清之际“山子张”家族叠山技艺的典型特征,为我国园林假山珍品。冯溥与张然在北京营园活动的关系,使偶园成为中国造园史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8.
受到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影响,无锡近代园林在继承中国传统园林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园林和建筑风格,体现"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特点。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对现存实例的调研,从园林与山水环境的关系、空间布局、理景手法,以及造园风格等方面,分别对无锡近代太湖别苑、惠山祠园、城邑宅园这3类典型园林的艺术特征做出梳理。在此基础上,从美学、意境、遗产价值等角度,对无锡近代园林的艺术价值做出总结,以期对中国近代园林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爱俪园是上海私家园林近代演变的关键一环,这座在近代与张园比肩的上海著名私家园林,既见证了园主犹太商人哈同在上海的冒险家之旅,也饱含了爱国僧人黄宗仰的民族之心,是民国时期上海私家园林重要且独特的案例。然而已有资料缺乏完整度与正确度较高的平面,阻碍了爱俪园研究的深入展开。综合史料图像,复原出爱俪园较为完整的园林布局并指出待解疑点,供进一步研究爱俪园所用,对于民国私家园林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爱俪园是上海私家园林近代演变的关键一环,这座在近代与张园比肩的上海著名私家园林,既见证了园主犹太商人哈同在上海的冒险家之旅,也饱含了爱国僧人黄宗仰的民族之心,是民国时期上海私家园林重要且独特的案例。然而已有资料缺乏完整度与正确度较高的平面,阻碍了爱俪园研究的深入展开。综合史料图像,复原出爱俪园较为完整的园林布局并指出待解疑点,供进一步研究爱俪园所用,对于民国私家园林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思娴  薛晓飞 《风景园林》2023,30(1):126-134
【目的】约园是常州现存清代私家园林中面积最大者,今仅山水格局保存较完整。当前针对约园的复原研究涵盖的时间范围跨度较大,且对其各时期园林景象的描述较为杂糅。【方法】基于对可获得史料的对比考证以及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合辨析,以首任园主赵起所居约园为研究对象,补充赵起亲友及其他约园亲历者的文章作为指导依据。【结果】细化讨论了约园构园初期的空间布局,探讨赵起约园复原方案的其他可能性。以此为基石,重点分析赵起约园的掇山置石与理水,总结山水方面的造园特点。赵起约园造园风格整体反映了清中后期江南造园的时代特色,园林空间呈现多组团、多视点的特点。作为功能复合的傍宅空间,约园同时满足了园主日常读书会友活动与追寻山水林泉之乐的需求。“岛山置水”的独特山水组织方式以及分离观赏的掇山与置石,受到晚明后“画意掇山”观念变迁的影响,兼顾了园林游观的动静体验。【结论】常州约园研究是对苏州、扬州等焦点江南城市以外晚清文人园林的山水范式与营园特色进行还原与分析的一次探索,丰富了对传统江南文人园林的共性与个性的认识,为晚清江南园林研究以及后续其他常州园林复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清代济南提督学政署附属园林是一处以八景为特色的近代城市历史名园。以清代各版本历城县志为依托,探寻提督学政署八景的演变过程,厘清提督学政署八景的详细内容,得出从阮元时期八咏到封谢时期八景的主要演变过程,从景观空间、景观题名与景观意境分析提督学政署八景演变特征,探究背后的演变动因为:学政主导的文人互动;正儒尊学的齐鲁学风;城市八景的辐射带动;城市名园的建设浪潮。以期为济南近代城市名园的园林史研究与复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邹怡蕾  王欣 《园林》2021,(1):42-48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对园林的复原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对园林复原研究热度的上升,文章以文献综述的手法,梳理有关园林复原保护的文献,总结出园林复原应具备原真性、完整性复造兼顾和古为今用四大原则,并以乔氏东园、止园飞云峰等文献复原和上海豫园、影园等实践修复项目为例,初步总结出传统园林平面复原的步骤,以期对当今园林平面复原的初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彭长歆  张欣 《风景园林》2022,29(9):128-134
清末广州花地馥荫园的前身为东园,两者具有空间延续与递进关系。从园林赞助人及中西赏游群体出发,通过文献考证及图像分析,并应用层次叠加法,廓清东园时期的园址范围,以及馥荫园的旧园遗存与再造部分,探讨空间格局演进的历史逻辑及文化生产等。研究表明:馥荫园继承了东园南侧的宅院区并向南改建、拓展,改变了东园时期以北侧荷塘区为主景的布局方向;与东园雅集所形成的诗文等文化产品相比,西方游客通过摄影与绘画记录馥荫园的景物,外销画、摄影及铜版画等各类图像作品将馥荫园的视觉形象与文化内涵以更直接的方式向世界传播。这一过程不仅是营造主体、空间格局与使用方式的转变,也隐含着清末广州园林文化生产的转向,成为清末岭南园林近代转型及现代性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澳门近代卢氏娱园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宏  费迎庆  孙晶 《中国园林》2012,28(9):102-107
卢氏娱园是澳门近代殖民时期中西合璧的私家园林,被誉为澳门近代"三大名园"之一,1974年经修缮改造为现"卢廉若公园"。与布局紧凑的岭南传统私园不同,娱园以大面积的水体、山石及植物进行造景,并融合了葡萄牙巴洛克建筑风格。通过史料考证和现场调研,从历史沿革、选址布局、景观系列以及造园特色等方面对娱园进行研究,并分析岭南画师对近代澳门私家园林的影响。当前澳门对近代园林与其承载的历史记忆的整理保护是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意园是清代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常州私 家园林特征的重要实例。民国时期因园址产权变更,而沦落为 民居,意园遭到严重损坏。以往对意园的复原,受历史材料的 局限,未能综合各类历史材料和后人口述,因此论证分析较为 笼统,平面复原也比较粗糙。借助此次意园的修复项目,综合 分析各种图文史料,结合意园遗址实测与园主后裔口述,梳理 了意园的历史演变,试图复原其盛期的样貌,并运用空间句法 分析其空间营造特色,以期丰富清代末期江南地区私家园林史 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张园是典型的传统石库门里弄建筑群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虽然对张园传统居住形态有一定的研究,但从环境与行为研究的视角对居民活动和行为的研究仍较少。该文选取张园为调查现场,通过行为观察法,对张园传统石库门建筑群的户外空间环境及使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与分析,并尝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以揭示传统石库门居住区中空间环境及行为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开发与更新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富郑公园是北宋宰相富弼退休后在洛阳的宅园,是“洛阳耆英会”首聚的历史事件发生地,是北宋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以《洛阳名园记》为基础,耙梳多种史料文献,考证园林基址环境,推测园景的空间布局,对山水形态、植物、建筑进行分析,进而基于尺寸绘制复原想象平面图、鸟瞰图,力图更详实地明晰富郑公园形象 , 为园林历史及人文历史研究提供具象的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19.
富郑公园是北宋宰相富弼退休后在洛阳的宅园,是“洛阳耆英会”首聚的历史事件发生地,是北宋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以《洛阳名园记》为基础,耙梳多种史料文献,考证园林基址环境,推测园景的空间布局,对山水形态、植物、建筑进行分析,进而基于尺寸绘制复原想象平面图、鸟瞰图,力图更详实地明晰富郑公园形象 , 为园林历史及人文历史研究提供具象的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20.
清末广州中西交汇,景园营造新旧共存互动,推 动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其中,在繁荣的中西贸易和文化交 流,以及书院文化、士绅文化等的影响下,清末岭南形成了 以广州为中心、十三行行商为代表、官商士绅竞相造园的特 殊历史时期,其造园数量、规模、意匠等均在该时期达到岭 南古典园林发展的巅峰。这一时期也是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 关键时期。在西方文化和清末洋务运动思想的影响下,广州 开始出现洋务花园、公园、市政绿化,以及校园绿地等新型 园林形式。这些具有公共性质的城市景致与新建私园一道广 泛分布在城墙以外,成为清末广州城市空间拓展与风景体系 形成的重要参与者。由于清末广州城外造景的繁荣,从时间 上开启了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在空间上使岭南园林的地域 性特征得以形成和辨识,其空间性与时间性界定了清末岭南 园林近代转型的物质及文化维度。梳理了清末广州具有代表 性的景园营造活动,在分析其动力机制的同时,探讨城外造 景之于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