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较多,且大多基于经验或半经验相关式,持液率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已有不同实验条件下持液率实验数据的筛选分析,得出管径、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黏度、压力、温度等6个影响持液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ACE算法建立了水平管道持液率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已有的持液率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于ACE算法建立的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能够对各影响因素对持液率的潜在影响行为进行描述,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广,可为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前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较多,且大多基于经验或半经验相关式,持液率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已有不同实验条件下持液率实验数据的筛选分析,得出管径、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黏度、压力、温度等6个影响持液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ACE算法建立了水平管道持液率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已有的持液率计算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基于ACE算法建立的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模型能够对各影响因素对持液率的潜在影响行为进行描述,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广,可为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持液率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湿气集输管道在天然气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湿气管道内存在积液,会导致能耗增加、腐蚀加剧和生成水合物等问题,但目前尚没有一个瞬态两相流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起伏湿气管道中的积液和压降规律。在已有的两相流双流体模型基础上,基于连续性方程和动量方程,建立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起伏管路的瞬态两相流理论模型,并利用数值方法通过编制MATLAB程序实现对起伏湿气管道中持液率及压降等的计算。利用普光气田现场湿气集输管道的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多相流软件OLGA的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证明所建立的模型计算精度较高,持液率和压降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5%、±5.5%,可以应用于起伏湿气管道两相流的模拟。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水平管气-两相流截面持液率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通过研究认为,Hughmark相关式和Garcia修正式可用于水平气-液两相流管道持液率的计算.为验证这两种相关式的正确性,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Garcia修正式来预测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持液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简化和改进Taitel和Dukler提出的用来估计水平两相流动液体持液率的机理模型。首先做了一个实验,将空气和煤油的混合物通过一个直径2英寸,长118英尺的水平管实验段。用测试到的持液率数据对提出的模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管道积液会对集输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精确的积液预测有助于采取措施以减少积液带来的危害,其中临界气速的计算是湿气管道积液预测的关键。通过公开的实验数据,建立了气液两相流机理模型,采用“最小滑移”作为流型转变准则,该模型可直接计算出不同工况下大直径湿气管道临界气速。研究显示,低液相负荷下分层流的持液率存在多解区域,持液率多解区域左边界对应的气相表观速度与基于“最小滑移”流型转变判别法计算出的积液临界气速几乎一致。利用现有实验数据及OLGA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计算临界气速较为准确。计算结果表明:湿气管道的倾角、直径、运行压力及管道中液相负荷都会对临界气速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水平管段塞流持液率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①可以利用段塞流持液率的波动情况来确定液塞频率。②在段塞流动中,当气相折算速度和液相折算速度相差不大时,持液率概率密度函数呈双峰分布;当液相折算速度不变时,随着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持液率概率密度函数第2峰值逐渐减小,直至消失而变为单峰分布;利用这一特征可初步确定段塞流动中气、液相流量相对大小。③折算速度的变化会引起液塞持液率的变化,液塞持液率随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液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水平与微倾斜两相段塞流中持液率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的计算水平管与小角度倾斜管中段塞流持液率经验关系式 ,该关系式是混合物速度、液体粘度和倾斜管倾角的函数。该经验式是基于水平管流中 316个测试数据和倾斜管流中 10 7个数据点而提出的 ,倾斜管流倾角 (以水平面为准 )的变化范围为 - 10℃~ 9℃。根据现有的测试数据和其它方面的数据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新经验公式比现有计算水平和倾斜段塞流的模型具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湿天然气管路持液率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液率计算在多相流工艺计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相关式都是依赖于实验或现场数据得出的经验或半以验相关式。文中叙述了10种持液率相关式,利用实验数据和现场数据进行了评价。结论是Minami-Brill Ⅰ式、Minami-Brill Ⅱ式、Lockhart-Martinelli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小,推荐采用这3个公式作为湿天然气管路持液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持液率计算在多相流工艺计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各种相关式都是依赖于实验或现场数据得出的经验或半经验相关式。文中叙述了10种持液率相关式,利用实验数据和现场数据进行了评价。结论是Minami-BrillⅠ式、Minami-BrillⅡ式、Lockhart-Martinelli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小,推荐采用这3个公式作为湿天然气管路持液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管道中持液率和多相流态对于地面设备的压降计算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预测持液率 ,首先必须确定流态。所开发的两组人工智能网络模型 (ANN)用以确定水平多相流的流态和计算持液率。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开采压力低、产量小,且常含有大量液态水,集输管道上坡段容易产生管道积液,使得摩阻增大并出现段塞流,引起压力骤降,不利于集输管道安全运行。本文利用模拟软件OLGA分析入口流量、管径、气液比和出口压力对煤层气集输管道持液率的影响,得到了煤层气集输管道各管段持液率分布规律,并进一步比较了基于管道持液率、流型、压降和排液点个数的4种排液点设置方案。结果表明,煤层气集输管道压力骤降段均出现在上坡段,出口压力对管道持液率影响最为显著,入口流量和气液比对管道持液率影响规律相似,不同管径下管道持液率在流动方向上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设置排液点后,管道持液率明显下降,管道积液情况得到改善,且方案比较表明,当排液点设置在管段低洼处时,管道持液率最低,且各管段均无段塞流出现,管道压降最小。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气液两相流持液率的问题,通过软件编程建立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方法的新遗传算法优化经灰色关联熵加权的神经网络模型(Genetic Algorithm Optimizes Neural Network Model Weighted by Grey Relational Entropy, GA-GRE-BP),并选取基本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传统模型分别对持液率进行了预测,用于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A-GRE-BP神经网络模型相较于基本的BP神经网络模型,不仅收敛速度更快,而且预测精度有显著提升;相较于传统模型,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且应用简便。由此可见,GA-GRE-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气液两相流持液率是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截面含液率是气液两相流中一个重要参数.提出了通过对两相流动图像的处理实现持液率检测的新方法.在气液两相实验系统上进行实验,采用高速摄像系统获得了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型图像.针对气液两相分层流气液界面模糊、边缘提取难度大的特点,栗用Sobel算子和基于形态学的膨胀和腐蚀相结合的方法对气液相边界线进行了准确识别.进而通过提取的气流界面距管底高度数据,计算了管路持液率.实践证明,该方法能获得连续、清晰的气液相边界,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流型图像的分析和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气液两相段塞流的持液率问题,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改进传统模型,建立了一种新的预测段塞流持液率模型.该模型适用的倾角范围为0°~90°,并利用软件编程实现在各种特性条件下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的预测.为了对新模型进行准确性与可行性分析,选取了Beggs-Brill和Lockhart-Martinelli两种传统模...  相似文献   

16.
湿气管线中的持液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湿气管线中的持液率,进行了一项两相流动的实验研究。采用给直径为77.93mm水平管道通球,然后,计量其排出液体积的方法来测取持液率数据。本实验使用了三种不同的两相混合物。把持液率数据与若干预测方法的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并对分离流动的力学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没有一种方法能够精确地预测在低持液率区的持液率。本文提出了两个新的水平管线持液率相关式。其中,第一个适于持液率为0~0.35的湿气管线;第二个适于持液率为 0~1.0的任何水平管线。  相似文献   

17.
对水平管中气体-非牛顿幕律液体两相流动的持液率进行了研究,给出的段塞流持液率计算式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水平管中气体-非牛顿幂律液体两相流动的持液率进行了研究,给出的段塞流持液率计算式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气液两相管流和幂律液体流变性的特点,从理论上探讨了水平管中气体-幂律液体层状流的持液率,并给出了计算方法。为了检验理论分析的结果,以空气和 CMC 溶液为介质,在内径为14.25mm、20.0mm、22.45mm 和26.7mm 的四种管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预测水平管中气体一幂律液体层状流的持液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