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园冶》中的植物景观语汇进行分析,参考古典园林的相关理论著作,并结合传统造园文化,研究《园冶》植景设计理法。全书以植景贯穿始末,共论及26种园林植物。《园冶》植景设计倡导贵宜、尚和、求变、显境之理法,注重因地制宜、整体关系、丰富变化和意境表达。通过与山石、水体、建筑等构园要素巧妙搭配,遵循虚实相生、一法多式、因借无由的植景设计手法,最终实现园林生境、画境与意境的营造与和谐统一。该书园林植景设计理法对于当代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添赐 《中外建筑》2024,(2):112-115
《园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造园瑰宝,是造园学的第一部传世专著。文章旨在从《园冶》探析余荫山房的营造,根据《园冶》中的屋宇、掇山和借景三方面,研究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古典园林——余荫山房的造园手法。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通过对余荫山房布局、屋宇营造、掇山景观和借景营造的详细讨论,总结出随曲合方的空间布局、因境选形的掇山营造以及务实与归隐的借景意境。结果表明,《园冶》对余荫山房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示了岭南园林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文章延续补充了《园冶》应用于中国园林的研究,然而,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园冶》与岭南庭园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座谈会很有深意:2011年是明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经典著作《园冶》问世380周年.中国不仅有领先世界水平的园林艺术实践,而且有着举世公认的园林艺术理论的经典著作——(明)计成(1582-?)于1631年完成的三卷本《园冶》.《园冶》又名《园牧》,明崇祯时吴江著名的造园师计成总结唐宋至明以来的造园经验写成.三卷书中含有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栏杆、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篇.对于造园的理论及园林的勘查、规划、设计、选料、施工等全工程各个阶段都有详细的阐述,在那个阶段可谓最全、也是当时最高水平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对宋代以后画作(尤其是建筑画)中有关钩阑形象的大量总结和分析,并在对《营造法式》(宋)的深度解读与认知的基础上,利用艺术史研究中的形象对照法,从钩阑中的直接亲人构件和基本组成构件——寻杖入手,通过对寻杖交接方式、寻杖与望柱、间柱的关系、寻杖与盆唇、地栿等平行水平构件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总结木钩阑这一重要的建筑围护构在做法上的发展规律,并结合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探寻中国传统建筑中小木作在实用和审美上的内在考量,最终彰显一定社会背景下传统建筑隐含的设计原则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5.
正《营造法原》《营造法原》是一部记述我国江南地区古建筑营造的专著,姚承祖原著,张镛森增编,刘敦桢校阅。该书分为16章,分别叙述了江南地区古代建筑中包括地面、木作、装折、石作、墙垣、屋面以及工限、园林、塔、城垣、灶等项目的营造做法,并附有表现建筑形象及构造的照片、插图和图版等多幅,对了解江南建筑的形制构造及演变,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玄 《园林》2019,(1):90-91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迎合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省市委宣传部,联动中央、三省—市相关机构联合主办的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于2018年11月29日~12月2日在上海顺利举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理解古典园林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的特征和内涵,从《园冶》相地篇入手,将《园冶》6种分类按照地理环境要素重新划分成“山林别墅”与“城市山林”两大主要体系,分别以“山林地”模式与“城市地”模式作为体系代表,并选择明末江南名园寄畅园、拙政园作为典型案例,从诗文、图画、园林三方面分析明末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特征和营造特点,总结得出:一,“山林地”模式多使用“借声”的方式系统地取自然声为胜。而“城市地”模式常借助多重理法分散地协调人工声和自然声;二,“月下听泉”“听风”“听雨”等经典范式的运用和视听等多感官维度融合的理法已经在明末成熟,与诗画等历史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园林听赏文化的发展;三,声景存在加固人和自然的情感联结和移情的功效。相关结论旨在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在实践层面借古开今,为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理解古典园林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的特征和内涵,从《园冶》相地篇入手,将《园冶》6 种分类按照地理环境要素重新划分成“山林别墅”与“城市山林”两大主要体系,分别以“山林地”模式与“城市地”模式作为体系代表,并选择明末江南名园寄畅园、拙政园作为典型案例,从诗文、图画、园林三方面分析明末不同用地模式声景观特征和营造特点,总结得出:一,“山林地”模式多使用“借声”的方式系统地取自然声为胜。而“城市地”模式常借助多重理法分散地协调人工声和自然声;二,“月下听泉”“听风”“听雨”等经典范式的运用和视听等多感官维度融合的理法已经在明末成熟,与诗画等历史人文因素共同影响园林听赏文化的发展;三,声景存在加固人和自然的情感联结和移情的功效。相关结论旨在为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在实践层面借古今,为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思路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园林述要》是一部可以传世之作,堪称《园冶》“现代版续编”。它传承、发扬和发展了以《园冶》和计成、李渔等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学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岭南庭园》展示和剖析了作为私家园林范例的岭南庭园设计手法上的固有特征,有着长久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范文昀 《新建筑》2013,(5):123-126
《园冶》语言组织结构存有自身的法则,且文本法则秩序与造园事实秩序平行存在。解体解析《园冶》文本结构旨在试图认知中国古代造园思想。造园思想的当下获得或可形成一种新的建筑学认知视域.亦即体现在建造活动中的自然与人的立体界域界面关系的体形形态营造:墙体与栖居体方面。  相似文献   

11.
贾珺 《中国园林》2015,(2):106-109
明代计成的造园理论名著《园冶》中包含大量的历史典故,语句深奥,难以全盘索解。其中《兴造论》中有陆云精艺一句,存在疑义,各家注释未臻完善。通过仔细审读原文3处相关记载,针对《〈园冶〉陆云精艺句疑义试析》一文所论证的陆云精艺应为陵云精艺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此处的陆云实为人名而非建筑之名,并对陆云代表作《登台赋》的写作背景和具体内容进行相应的解读,以供参证。  相似文献   

12.
北宋园林正处于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文章以该时期著名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为研究样本,探寻其所反映出的宋代艺术家对山水画造景的审美倾向,并以此为基础,对该时期的园林意境营造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2,12(12):52-54
1 体味《园冶》的环境艺术价值[明]计成的《园冶》真是一本奇书,它不仅仅是园林学的开山之作,而且是当时园林艺术、技术、手法、经验等的集其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应用手册,而且还有着极高的文化、美学、建筑学、园林学、文学艺术等多种价值.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都会得到自己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顾孟潮 《重庆建筑》2012,11(5):56-57
<正>明末崇祯四年(1631年),集诗人、画家与园林设计师于一身的计成,完成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园林学理论专著《园冶》。今年是《园冶》问世380年。为了加深对这部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经典著作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理解,我在研读《园冶》原著的同时,又先后研读了与《园冶》有关的其他专著,如《园冶注释》(陈植著)、  相似文献   

15.
<正>我谨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长和我个人的名义,对学会的学刊《中国园林》创刊30周年致以最热烈、最诚挚的祝贺。感谢几代主编和全体工作人员30年来对学会的贡献。30年累积起来的贡献,通过克服各种困难而今苦尽甘来的贡献。在中央领导英明的感召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具体领导下,学刊与时俱进地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从风景园林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加以贯彻。给广大学会会员以不间断的学养,给年青的学生们在学科理论方面提供了表现新一代成长  相似文献   

16.
《园冶》中陆云精艺句一直存在着疑义,《中国园林》2013年12期发表的《〈园冶〉陆云精艺句疑义试析》,对此进行分析和推断,得出陆云精艺疑为陵云精艺的可能。《中国园林》2015年2期发表的《〈园冶〉陆云精艺句再析》对此结论提出商榷,提出陵云精艺不成立的3条理由。针对《再析》一文所提问题进行辨析,从6个方面论证陆云精艺疑为陵云精艺的可能性,最终得出陵云精艺是陆云精艺最为可能的一种解释。最后简要探讨考据方法在当前中国建筑、园林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16世纪的明代江南园林中曾一度常见“桧柏亭”的特殊营造,其不仅被视为建筑景点,而且被赋予深刻的文化意义.这在吴宽宅园中出现原型,在苏州“拙政园”、松江“东庄”中已有成熟体现,并在《遵生八笺》中得到总结.对这一造园细节的现象、意义及其消失原因的探究,可以更细腻、清晰地认识到今日业已消失的明代中期江南园林的特点,以及17世纪的晚明江南园林中所发生的深刻转变.  相似文献   

18.
《园林》2000,(4)
明代著名造园学家计成所著的《园冶》,可以说是我国古代造园著述中理论最完整、最有价值的一部著作。读这部著作,对当今园林设计、环境绿化,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果说,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园林和绿化环境,应当多借鉴我国传统的造园理论。读《园冶·相地篇》得益甚多,在此写出来,与读者共琢。“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明末中国造园专著《园冶》中掇山篇的分类,并探求了其如此行为之目的及动机,挖掘如此方法之思路。计成对于假山之分类采用了2套体系:一者以假山所在之环境分类,即"宜";另一为所构成假山本体之各个器官部分,即"体"。如此分类,可体现作者独特思路:一方面展现了作者立足于实际营造,利用深厚的实际营造设计经验反哺理论;另一方面可使得掇山的重点更加全面的被点明,而不会有偏颇之虞。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历史文化名村胡家大庄村存在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废弃、村落传统格局受到破坏、传统风貌受到侵蚀、传统民俗文化失传、村庄的历史记忆消逝、村庄人口流失等问题,同时实现村庄的发展,在“社区营造”的视角下,从“人、文、地、景、产”5个方面对村庄的保护和发展进行研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传统格局和古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公共空间改善和景观再造、特色产业的创新经营。结果表明:采用“社区营造”理论制定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发展策略起到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地方特色的作用,解决了胡家大庄村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为类似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