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棉花中异性纤维的检测效率,对异性纤维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探究。通过分析不同异性纤维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定位精度、背景模糊以及受噪声影响情况发现,不同图像分割方法中异性纤维边缘连续性和分割效果存在差异性。统计了常见异性纤维图像边缘检测法和图像分割方法,分析了各类处理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归纳了适用于各类异性纤维的检测方法,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认为:目前对不同种类异性纤维检测适用的图像处理方法不同,还无法同时检测出全部种类的异性纤维;应根据实践中具体异性纤维的种类、含量、物理特性等选择适合的检测算法并进行算法融合,开发普适性好的算法以降低成本和减少计算量。  相似文献   

2.
探讨棉纱中异性纤维检测方法。分析了目前棉纱中异性纤维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棉纱中异性纤维含量检测方法,根据所提出的方法制样并进行检测,分析了此检验方法的不确定度。指出:棉纱中异性纤维检测可采用随机抽取筒纱织成针织物,以针织物布面异性纤维个数来反映棉纱中异性纤维含量的方法。认为:该方法能更直观准确的反映棉纱中异性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正异性纤维问题很多年以前就引起了棉花产业的重视,但始终无法有效解决。异性纤维是一大类物质的统称,这些物质的特性或颜色各不相同,而且涉及棉花采摘、收购、加工、纺织多个环节,因此解决难度很大。加之到目前为止,异性纤维检验、排除技术没有突破。下面我们对棉花产业异性纤维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梳理长期困扰该问题的因素,尝试找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4.
于海 《中国纤检》2003,(2):9-10
“双百”战役开始以来,昌吉州纤维检验所加强了对排除棉花中异性纤维的宣传,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广大棉农以宣传教育为主,对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以监督检查、健全制度为主。异性纤维问题有所缓解,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一、兵团农场情况好,地方轧花厂令人忧。与地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相比,兵团的棉花种植,采摘交售,属集约化管理,通过兵团一级级地宣传,排除异性纤维问题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每个连队、每个班组,做到采摘棉花“白帽子、白兜子、白袋子、白绳子”;轧花厂在上垛、喂花关口有专职人员挑拣异性纤维。而地方的棉农采摘棉花…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国内外异性纤维清除机清除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自主研发核心软硬件、采用先进高可靠性元器件和技术措施对异性纤维清除机进行技术改进;详细阐述改进后异性纤维清除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安装要点、喷阀参数设置、维护及故障排除措施等,并对改进关键件、改后实际检出率及性价比进行分析。指出:改进后的异性纤维清除机,解决了乱喷误喷、稳定性差、故障率高等问题,识别并检出异性纤维的能力稳定,检出率提高,各单项及综合检出率最高可达88%。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塔城地区棉花机械化采收已经形成规模化,辖区内99%以上棉花实现了机械采摘。随着棉花机械化采摘的不断推进,机采棉中的异性纤维问题逐渐成为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加工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机采棉中的异性纤维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棉花加工企业又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排除异性纤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针对棉花异性纤维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尺度图像差分的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小波多层分解实现检测图像中的不同频率信息成份的分离;然后,对不同分辨率的子图之间进行差分提高异性纤维与原棉信息的对比度;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对多分辨率差分子图进行二值化分割出异性纤维的信息;最后,通过对分割后的子图进行信息的融合,实现了对异性纤维检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棉花背景信息,最大限度的提取异性纤维的信息,异性纤维检测的准确率以上达到90%。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原棉异性纤维定量试验方法手工法》的制定计划工作,介绍原棉异性纤维现状,重点关注原棉异性纤维取样代表性问题,从理论上探讨了同一批次原棉异纤分布,最后对解决新疆棉和地产棉异性纤维问题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原棉异性纤维定量试验方法手工法》的制定计划工作,介绍原棉异性纤维现状,重点关注原棉异性纤维取样代表性问题,从理论上探讨了同一批次原棉异纤分布,最后对解决新疆棉和地产棉异性纤维问题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棉花纤维生产过程中,棉花异性纤维直接影响着其成品质量优劣。通过人工进行视觉上的观察是常用的判定棉花异性纤维优劣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且准确性不高。本文测试一种可根据深度学习对棉花异性纤维进行自动检测的方法。通过卷积神经网络,在对棉花图像不断训练的过程中,使棉花异性纤维质量检测过程自动化。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于检测棉花异性纤维准确性高、效率高,对于高品质棉花自动化生产加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标准GB1103—1999中对棉花的质量要求增加了棉花中严禁混入危害性杂物的有关规定,在试验方法中增加了异性纤维检验方面的内容,判定等级时要对混有异性纤维和有色纤维的棉花根据数量作降级处理。危害性杂物的异性纤维检验是棉花检验的重要程序,在新棉收购检验中,异性纤维检验对新棉的质量或出口棉花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新疆地区的棉花已开始大量采摘,我们在新棉收购监督检验中,仍发现了混入的异性纤维影响棉花质量的问题,这是由于:1.农村乡政府和县、乡农业管理部门,对新棉花质量标准不熟悉,对异性纤维严重影响棉花质量的认识不够,特别是没  相似文献   

12.
棉花中“异性纤维”含量指标及计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性纤维是棉花中的一种有害杂质。目前对棉花中异性纤维含量的检测采用手工挑拣、人工称重的方法;计量指标采用从样品中挑拣出的异性纤维的重量与被挑拣样品重量之比表示,即每吨棉花中异性纤维的重量(g/t)。本文介绍了棉花中异性纤维含量现状,分析了用重量比指标计量存在的问题及手工挑拣、人工称重方法的不足,研制了一套棉花中异性纤维仪器化检测的装置及异性纤维“重量指数”计量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异纤指数”计量指标,使异性纤维的仪器化检测计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从1999年棉花年度起,我国发布的新的棉花标准已正式实施。新标准除对原标准做了充分的补充修订外,第一次把异性纤维的检验列入检验项目,并规定了异性纤维的检验标准。新标准中规定在检验棉花时,对未发现异性纤维的,在检验证书“异性纤维”栏注明“未发现”,对发现混有异性纤维或色纤维的,根据数量做降级处理。  相似文献   

14.
优选清纱参数减少异性纤维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异性纤维的控制措施。阐述了异性纤维的来源和控制方法,重点介绍了络筒工序采用电子清纱器对异性纤维进行控制的方法,并对异性纤维纱疵清纱参数进行了优化。指出:运用电子清纱器的清除异性纤维功能,并对异性纤维的清纱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和优化,不仅能够较好的控制产品中的异性纤维含量,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棉花异性纤维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研究,推出异性纤维的定义并分类;同时结合对棉花新标准中异性纤维的评定分析,提出对异性纤维的量化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异性纤维检验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简单的是将棉花中的异性纤维挑拣出来;复杂的是它的形成过程和控制手段相当复杂,危害相当严重。下面就有关异性纤维检验的问题进一步进行阐述。异性纤维的定义及国家标准(GB 1103.1—2012)的要求首先,异性纤维的定义:异性纤维是混入棉花中的非棉纤维和非本色棉纤维,如化学纤维、毛发、丝、麻、塑料薄膜、塑料绳、染色线(绳、布块)等。关于成包皮棉异性纤维检验,国家标准早已给出了明  相似文献   

17.
棉花异性纤维的定义和评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棉花异性纤维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研究,推出异性纤维的定义并分类;同时结合对棉花新标准中异性纤维的评定分析,提出对异性纤维的量化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清除异性纤维对各纺纱厂和织造厂来说意义重大,指出了解决异性纤维是各纺纱厂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重点阐述了异性纤维主要成因是棉花采摘方式不同、后道加工过程中管理不善和设备异性纤维清除不力等方面,最后说明了生产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JC14.6texK的异性纤维,确保成纱质量满足客户用纱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国家棉花标准规定皮棉异性纤维按手工取样挑拣。按重量分档量化考核入手,根据实际异性纤维构成、危害程度分析,探讨科学有效的量化考核办法。丝状细微异性纤维重量很轻、数量较多,后续工艺很难清除,对棉纱、棉布及棉制品危害程度极大,在考核重量含量的同时,如能再按所含数量(根数、颗粒个数等)的多少的方法来辅助考核,则更能科学的反映皮棉异性纤维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提高棉花中异性纤维的检出率,针对光学成像技术在异性纤维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究,通过阐述紫外光、X射线、线激光、偏振光、红外光和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检测效果,分析了各成像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归纳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为目前不同种类异性纤维检测适用的成像方法不同,无法同时检测出全部种类的异性纤维;而且多相机成像方案和相机分辨率的提高增加了图像冗余信息,影响了检测速度;同时大部分检测方法仅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验证,缺乏实际生产环境的检验。最后指出未来会以多相机多光源成像方案为主,减少图像信息冗余,合理选择光源的种类、数量、功率和安装方式,开发成像系统参数自动调整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