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城市公园滨水绿地景观与公众偏好之间的关系,利用景观评价法结合图像语义分割、灰色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福州市西湖公园、左海公园等36个典型城市滨水绿地进行了研究,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问卷访谈获取公众审美评价,并利用图像语义分割技术实现要素量化分解,以此展开城市滨水绿地美景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PSPNet模型对城市滨水绿地的分割精度为88.8%,适用于该场景类型的分析;2)美景度模型结果显示具高贡献率的5个主要因子依次是商业设施(27.8%)、视觉复杂度(25.8%)、植物生长状况(10.8%)、植物层次(10.4%)、铺装形式(8.4%),商业设施和视觉复杂度对美景度产生负向影响,植物生长状况、植物层次、铺装形式则正向促进公众审美感知;3)高美景度评价(SBE)得分场景特征为:绿视率为30%~50%,蓝视率为2%~10%,铺装比例为15%~30%;低美景度评价(SBE)得分场景最突出特征为商业氛围浓厚(4.19%)。所得结果可为后续滨水绿地的景观规划设计及管理提供客观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
臧肖恒 《江西建材》2022,(4):312-314
文中通过对北京市定慧公园这一滨水绿廊的建设实践分析,探究如何恢复河道的生态景观面貌,打造休闲的滨水空间,使城市滨水绿廊在融入城市绿地系统的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绿地生态及景观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承载着许多的生物种类、复杂的生态类型和多样化的生态服务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整体的韧性水平,因此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需基于韧性景观理念,思考和回应城市发展中所面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该文主要内容在对韧性景观理念解读的基础上,探索其理念在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设计原则得出设计策略,以咸阳渭柳湿地公园为例,探究如何利用韧性景观设计来应对雨洪、污水和生态破坏等威胁,其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复愈性景观设计,因其能够促进个体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愈发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复愈性景观设计,如何处理好复愈性景观与物质空间环境、行为空间环境的关系是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健康城市发展为背景,从景观设计的转型发展出发,分析当前复愈...  相似文献   

5.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粗放型发展遗留了许多生态问题,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总体思路指导下,国家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具体技术策略。在理论层面探讨了生态修复的定义、意义及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在实际的项目实践中斟酌研究,探索了北方沙质土滨河绿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在采沙弃地、坑塘湿地、河口湿地、建筑垃圾4个方面量身定制了针对性的思考与解决方案;提出了生态修复工作的技术路线,强调了本类项目后期监测的重要性,分析了"生态设计"用词的合理性,论述了对于风景园林行业生态修复类项目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发生变化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曹文状 《居业》2023,(1):113-115
滨水公园是城市景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环境和完善城市功能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让滨水公园更好地发挥生态、游憩、观光等功能成为了景观设计中着重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滨水景观相关设计理论,以生态设计理念为引导,分析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研究驳岸、植物配置、道路系统规划等相关技术手段,旨在为未来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发展提供参考。最后,以襄阳市月亮湾公园为例,对公园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详尽解析设计方案,以展示对滨水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策略研究的具体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山地城市因其复杂的地形和生态条件,在城市低碳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独特的高碳发展困境,因此探寻适用于山地城市的低碳设计体系和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山地城市的高碳发展困境出发,引入适应性理论,针对山形地势、蓝绿空间和能源结构3个高碳环境要素,提出单向依循顺应、双向协同利用和系统统筹融合3种适应性设计模式,以城市设计要素为适应性主体,以高碳环境要素为适应性客体,建立山地城市低碳设计目标和适应性设计模式的有机联系,从减碳源和增碳汇两个方面构建山地城市低碳适应性设计框架,并以贵州凯里市鸭塘片区为例展开低碳适应性设计实践探索,以期为山地城市的低碳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沂  查君 《当代建筑》2021,(12):48-51
当今城市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安全风险,为保障城市安全底线,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及各大城市陆续出台的规划文件中均明确提出了要构建安全韧性城市的发展目标.然而,我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更鲜少涉及在城市设计中的引导或应用.本文以长沙会展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究安全韧性理念下城市设计阶段在总体格局、环境设计及公共空间营造等方面的设计重点,以期促进未来在城市空间安全格局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汪洋  俞芸  邹豪 《建筑与文化》2021,(7):154-156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面向公园城市的未来社区建设也需要同时适应气候变化和寻找新经济增长点.杭州在城市化进程中已逐渐成为气候变化的高敏感地,位于杭州城郊的九堡及其周边地带即身处其中,并成为互联网商业新营销模式的原创地.为了有序引导该地区的空间转型,九乔国际商贸城以环境特征分析为切入口,依托产业转型契机,从连接机会均等、理水排涝、通风散热散霾、交往空间共享等四个方面提出本地化改造方案,以期增强空间结构整体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助力实现"2060碳中和".  相似文献   

10.
谭畅  周晓男  孙国瑜 《城市住宅》2021,28(12):93-95
湖泊长期以来一直是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和人们渴望亲近的公共开放空间.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不断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城市湖泊的生态价值与人本服务价值,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湖泊型公园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视角对城市湖泊型公园设计提出四大要求:保障水安全与水质洁净、建立完整的区域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注入人本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吴雨涵 《城市建筑》2021,(32):187-189
湿地是城市的重要生态节点,滨水空间则是建立湿地与城市联系的重要空间.文章以洪泽湖湿地公园设计优化为例,通过对湿地进行实地调研和文献阅读分析现存问题,并从湿地和城市、文化的关系人手,对湿地滨水设计、城市精神延续、城市与湿地整体规划三个方面提出设计建议,通过滨水空间的系统规划,将城市与湿地公园营造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应运而生,城市滨水绿地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实践不仅仅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生态化的休闲娱乐场所,更是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注入了生态环保的理念,促进了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万事都讲究因地制宜,虽说城市滨水绿规划设计带来了诸多好处,然而离开地域性理念则发挥不出其优势,反而弄巧成拙。本文将探讨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中地域性理念的重要意义及在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中如何体现地域性理念。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平衡倾斜,城市居民更加注重城市空间品质.滨水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居民日常生活的载体,亦是城市气候的调节器.以使用后评价的方法对城市滨水公园建成环境使用状况进行分析,能发现公园在设计、空间和使用上的不足从而弥补缺陷,为之后的公园设计提供指导.文章运用POE研究方法,对昆明滇池海埂公园进行案例调查研究,提出海埂公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滨海城市不断遭受灾害侵袭,海岸带韧性总体规划的提出对减轻滨海城市的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德克萨斯州市政府通过评估自然资源的损害机制以及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提出海岸带韧性总体规划的编制法案,来帮助沿海社区提高防灾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德克萨斯州海岸带250个项目的研究分析,总结出德克萨斯州海岸...  相似文献   

17.
邢星 《中国住宅设施》2011,(9):37-39,42
该文运用景观空间构成和设计要素等相关景观设计知识,分析研究了官桥湖公园景观空间的设计特点,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消防安全韧性的提升已经成为城市管理和规划的重要议题。本文以韧性城市构建基础理论为基础,着力实现消防减灾的目标,以珠三角城市之一的中山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POI数据和遥感影像,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识别分析中山市消防站救援覆盖能力,评估中山市消防安全韧性的情况,探讨消防安全韧性提升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周建东  黄永高 《城市规划》2007,31(10):63-68
通过对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与目前城市滨河绿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处理提出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城市韧性测度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将城市韧性界定为一般韧性和特指韧性,构建城市应对雨洪风险的“雨洪致灾危险性—城市韧性”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客观赋权方法,选择“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规划期,对长三角中心城市开展雨洪韧性评估。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的雨洪韧性主要受到城市发展因子、社会保障和外来人口因子、灰—蓝基础设施因子、交通设施因子、绿色基础设施因子的影响。通过比较致灾危险性指数与城市雨洪韧性指数的关系,得到4类典型城市:脆弱型城市15个,高风险城市6个,低风险城市6个,韧性城市缺失。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能力的提升是增强城市一般韧性和特指韧性的重要基础,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雨洪基础设施等特指韧性,处于不同韧性类别的城市应采取发展型、增量型等不同适应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