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烤烟复烤烟叶自然陈化过程中感官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鉴定14个烤烟复烤烟叶样品在自然陈化7~51个月期间感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产区各部位复烤烟叶在济南自然陈化感官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不同:湖南和黑龙江上部、中部烟叶陈化23个月感官质量达到高峰;贵州、山东、云南、河南、巴西中部叶最佳陈化时间为34个月;贵州、山东、云南、河南和津巴布韦上部烟叶最佳陈化时间为34~39个月。(2)感官评吸总分与陈化时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3)不同产区烟叶自然陈化期间烟叶质量变化幅度不同,以云南烟叶质量变化最大,贵州和黑龙江烟叶质量变化最小。云南、贵州烟叶经自然陈化效果较好。(4)上部烟叶比中部烟叶耐存放,河南烟叶和津巴布韦上部烟叶耐存放,云南烟叶不耐存放。(5)香气量指标变化较小,烟叶感官总体质量的提高主要由杂气、余味和香气质等指标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2.
用可培养的方法对6种甜酒曲中的真菌进行分离筛选,共分离得到25株酵母菌和13株霉菌,利用26S rDNA序列分析对酵母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属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和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利用ITS rDNA序列分析对霉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3株霉菌分别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小孢根霉华变种(Rhizopus microsporus var. chinesis)、小孢根霉须状变种(Rhizopus microsporus var. rhizopodiformis)、印度毛霉(Mucor indicus)和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 相似文献
3.
对福建、四川、河南和安徽C3F和B2F等级初烤烟叶自然醇化中物理特性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醇化的进行,4个产地C3F和B2F烟叶的物理特性变化趋势不一致,烟叶厚度、叶质重、单叶重、拉力总体呈下降趋势,烟叶含梗率总体趋势平稳。根据质量变化规律确定打叶复烤顺序为河南、福建、四川和安徽烟叶,适宜打叶复烤加工时间不晚于3月份。研究可为科学地设置打叶复烤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云南复烤烟叶(K326)异地醇化过程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通过形态特征观察、18S rDNA序列分析研究了异地醇化过程中真菌菌群的结构。结果表明,从220份复烤烟叶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到2 963株可培养真菌。4个醇化地烟叶表面真菌数量随醇化时间的延长呈"下降-上升-下降-趋于平缓"的趋势。结合形态特征和18S rDNA序列的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9个属(种)的真菌。不同醇化地、不同醇化时间复烤烟叶表面真菌的种群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均有差异,但根霉属真菌始终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打叶复烤协同醇化的适宜条件,采用对应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打叶复烤参数下的四川凉山烤烟烟叶感官质量和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并考察了烟叶感官质量随醇化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醇化时间0~36个月,上部烟叶B0~B5中感官质量最优的是B3(除了醇化时间24个月);中部烟叶C0~C5中感官质量最优的是C3(除了醇化时间18个月)、下部烟叶X0~X5中感官质量最优的是X3(除了醇化时间18和24个月)。(2)NNK、巴豆醛、苯并[a]芘、HCN、氨释放量与一润烟叶出口温度、烟叶复烤各干燥区温度(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没有显著相关关系。(3)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排序为,NNK:B2F>X2F、C3F;苯酚:B2F>C3F>X2F;巴豆醛:B2F、C3F、X2F无明显差别;CO:B2F>X2F>C3F;苯并[a]芘:B2F>C3F、X2F;HCN:B2F>C3F、X2F;氨:B2F>C3F、X2F。(4)感官质量随醇化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优醇化时间为12个月,此时B3、C3、X3与原工艺... 相似文献
6.
复烤烟叶RAPD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复烤烟叶为实验材料,对烟草RAPD分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获得了清晰的DNA条带.确立了最适RAPD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40 ng,Mg2+1.5 mM,dNTP0.13 mM,引物0.30 μM,Taq DNA聚合酶1.25 U;37℃退火30 s.该反应体系为烟叶品种的合理利用及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烟叶醇化过程中代谢物和脂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产地烟叶醇化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醇化后的烟叶中糖类、氨基酸、脂质和核苷酸等初级代谢产物的相对含量减少,黄酮类、苯衍生物、酚类和萜类化合物等次级代谢产物则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初级代谢产物的变化随醇化时间(1~7年)的增加而递减,而次级代谢产物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同一品种云烟87(YY87)在不同产地(广东和湖南)之间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主要为氨基酸和膜脂,而醇化后差异减小。综上所述,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方法能有效区分醇化和非醇化烟叶,并且能揭示不同醇化程度烟叶的特征及不同产地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打叶复烤关键参数(a1为一润出口温度,a2为复烤一区温度,a3为复烤二区温度,a4为复烤三区温度,a5为复烤四区温度)和醇化时间下四川凉山烤烟烟叶绿原酸、新绿原酸、4-O-咖啡基-D-奎尼酸、莨菪亭、芸香苷、山萘酚糖苷、多酚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一润出口温度对多酚总量的影响显著,并呈正相关性,复烤一~四区温度与多酚含量无显著相关。(2)绿原酸、新绿原酸、芸香苷、山奈酚糖苷、总酚含量随醇化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降低趋势,4-O-咖啡基-D-奎尼酸、莨菪亭含量随醇化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增大趋势。(3)醇化时间对多酚含量的影响大于打叶复烤。(4) B0~B5、C0~C5、X0~X5烟叶香气感官质量最优的打叶复烤参数为a1为60℃、a2为50℃、a3为79℃、a4为67℃、a5为70℃、醇化时间12个月,此时烟叶多酚含量、感官质量均为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9.
《烟草科技》2018,(12)
为研究醇化过程中烤烟烟叶表面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选取国内外25个不同产地、等级的正常、霉变烟叶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分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烟叶表面的可培养真菌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从415株真菌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77株真菌进行ITS分析。结果表明:(1)从霉变烟叶中分离到的真菌,其多样性高于正常烟叶。(2)除7株真菌无法准确鉴定外,其余70株真菌分布在3个门、8个纲和30多个属中。优势菌属为曲霉属(Aspergillus)、分子孢子菌属(Cladosporium)和根霉属(Rhizopus),占比分别为22.9%、7.1%和7.1%。(3)从进口烟叶中分离到了特异的属,包括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Myrmaecium和锥毛壳属(Coniochaeta)。表明醇化过程中烤烟烟叶表面的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高,且真菌类别与烟叶产地密切相关。控制曲霉属真菌的生长繁殖是降低醇化烟叶霉变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复烤烟叶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杀虫特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4%NaCl培养基选择分离法,从我国10个烟区采集的801个复烤烟样中,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736株.分离出的Bt菌经PCR毒素蛋白基因鉴定,其中含cry Ⅰ毒素蛋白基因的Bt菌有7株,出菌率为0.95%;含cryⅤ毒素蛋白基因的Bt菌21株,出菌率为2.85%;没有含cryⅢ毒素蛋白基因的Bt菌.对含毒蛋白基因cry Ⅰ或cryⅤ的28个Bt菌株用二龄烟草甲虫进行生物毒力测定,试验后9 d有18个Bt菌株生物毒力测定校正死亡率均超过80%;试验后12 d有9个Bt菌株生物毒力测定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5%.可见,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烟叶仓贮害虫是有潜力的. 相似文献
11.
12.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域烤烟关键香气物质种类,并依据香气物质对不同生态区域进行分类,采用正己烷常温萃取法和液相-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不同烤烟风格6个生态区域烤烟烟叶香气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域烟叶有14种香气物质差异显著,贵州中部山区烟叶中巨豆三烯酮等8种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区。主成分分析表明,巨豆三烯酮、茄酮和降茄二酮是不同风格烤烟的关键香气物质;以贵州中部山区烟叶香气物质的主成分得分排名最高,云贵高原产区排名最低。通过主成分聚类分析将6个生态区划分为3类,第1类以贵州中部山区为主;第2类以秦巴山区为主;第3类以武陵山区为主,而山东产区、东北产区和云贵高原产区的取样点分别在第2、3类中分布。基于烟叶香气物质含量的不同生态区烤烟评价和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SPAD值与鲜烟叶成熟度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快速、无损判断鲜烟叶成熟度的量化指标,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应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定了各部位不同成熟度鲜烟叶SPAD值,并对相应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评价测定。结果表明,SPAD值能够较灵敏地区分烟叶黄绿面积10%~20%的差异,且与烟叶成熟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较好地表示烟叶成熟度。综合烤后烟叶各项质量评价指标,下、中、上3个部位烟叶适宜成熟度对应的鲜烟叶SPAD值分别为8.6~11.4、17.9~18.6和13.2~20.3,SPAD值可作为成熟度的快速判定量化指标,用于指导烟叶适熟采收。 相似文献
14.
气调醇化是片烟醇化的一种方法。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片烟醇化过程中对烟叶的吸食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比较气调防霉杀虫阶段(S1)、气调醇化阶段(S2)及气调保质阶段(S3)共36份样品的细菌16S rDNA序列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S1到S3的过程中,片烟中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呈增加趋势。S1阶段片烟的优势种群为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其占比在整个气调醇化过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S2阶段的优势种群为芽孢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在整个气调醇化过程中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3阶段细菌种群分布较为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3个醇化阶段的样品可以较明显地区分开来。可见,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的细菌种群组成非常丰富,不同醇化阶段活跃的微生物类群有所不同,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主要在醇化前期参与了烟叶醇化过程,而芽孢杆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则主要在醇化后期发挥着微生物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不同品种和产区烤烟中氯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云南烟叶氯含量的特征,对2004—2008年全省12个烤烟种植区不同主栽品种的10 190个烤烟烟叶样品氯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烤烟烟叶样品的氯含量绝大部分在1.0~6.0 g/kg之间,各部位氯含量在1.0~6.0 g/kg之间的均占70%以上;各部位氯含量小于3.0 g/kg的均占60%以上。烟叶样品氯含量在州(市)间和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氯含量总体上大理州和红河州相对较高,普洱市和文山州相对较低。云南4个主栽品种烟叶氯含量红花大金元品种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K326是中、上部叶显著高于云烟85、云烟87,下部叶K326、云烟85和云烟87差异不显著。云烟85和云烟87中部烟叶差异不显著,上部叶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不同烤烟品种中部叶主要品质性状的特征差异,运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法对我国7个烤烟品种(红大、翠碧1号、KRK26、秦烟96、云烟85、NC55、龙江911)的160个中部叶原烟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7个烤烟品种中部叶外观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各品种外观质量总体变异较小,但所有品种中部叶色度以及红大和KRK26烟叶油分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2)7个烤烟品种常规化学成分和烟气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所有品种的常规化学成分以及云烟85、秦烟96和龙江911烟气品质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红大、NC55、翠碧1号和KRK26烟气品质变异较小;(3)云烟85外观质量综合得分最高81.99分、翠碧1号烟气品质综合得分最高64.64分,翠碧1号、云烟85、红大和KRK26中部叶主要品质性状优于龙江911、秦烟96和NC55。 相似文献
17.
烘烤过程中湿度条件对烤烟生理指标及烤后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湿度条件下烤烟烘烤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烘烤前48h,低湿处理淀粉酶活性较高,淀粉降解快,之后,则以高湿处理淀粉酶活性较高,淀粉降解快,最后淀粉残留量最低;多酚氧化酶(PPO)在烘烤48h以前,低湿处理其活性最低,中湿处理次之,高湿处理最高,72h之后,低湿处理的PPO活性最高;高湿条件下有助于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各湿度处理对叶绿素降解影响不太明显。高湿处理利于还原糖的提高和淀粉的降低,且调节烟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到适宜的范围内,但高湿处理评吸质量相对较差;以低湿处理评吸质量相对最好;中湿处理的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进口烤烟烟叶与国产烟叶物理特性的相似性,对比分析了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和坦桑尼亚4个国家不同等级进口烤烟烟叶物理特性,并与我国云南、贵州等11个主产区烤烟烟叶物理特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烟叶叶面密度、厚度、平衡含水量和填充值与进口烟叶接近,拉力高于进口烟叶,单叶质量低于进口烟叶。(2)山东、四川、重庆、云南等地烤烟烟叶物理特性与进口烟叶较为接近,与马拉维和坦桑尼亚烤烟烟叶相似性较高,与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烟叶相似性略次。广东、湖北、贵州、湖南、福建、河南、陕西等地烟叶与进口烟叶物理特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大面山烤烟烟叶素质和烘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5种不同烘烤素质鲜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组织结构指标、防御性酶体系,5种初烤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结果显示,不同烘烤素质鲜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间、组织结构指标间和防御性酶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并有很明显的规律性;初烤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标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烘烤素质鲜烟叶间,叶面灰暗烟叶烘烤特性差,初烤烟叶大多是糟片;叶面黄绿相间烟叶,烘烤特性较差,一般初烤烟叶为花片或糟片;相对正常烟叶具有典型成熟特征;卷曲烟叶的组织结构非常疏松,细胞间隙度较大,空腔多,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在不同烘烤素质初烤烟叶间,挂灰样内在质量较次;紧密样内在质量更次;疏松样质量较好;“和爱”烟叶质量一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