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某厂1580平整机组生产热轧高强钢板纵切分条侧弯问题,采用现场测试、理论分析、数值仿真等方法展开研究,分析发现热轧高强钢纵切分条侧弯原因在于带钢中部区域纵向塑性延伸较大,而边部区域纵向塑性延伸较小,使得带钢纵切分条时发生侧弯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平整轧制过程来料带钢凸度与平整机辊缝不匹配导致其纵向延伸沿宽度方向分布不均匀。针对此,本文改进了平整机组原工作辊辊形,设计了工作辊CVC辊形,以期增加该机组的辊缝凸度调节域,使其能更好的适应来料凸度变化,确保平整轧制过程带钢纵向塑性延伸分布均匀。将改进后辊形进行上机试用,有效降低了轧后带钢侧弯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开发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连锋 《钢铁研究》2009,37(5):58-62
先进高强度钢已经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汽车的减重、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前景。强度更高、成型性更好的新型先进高强度钢的开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正在开发的新型先进高强度钢开发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述,并对下一代高强度钢的研究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汽车大梁钢板形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对钢厂生产和用户加工、使用均造成不良影响,制约着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为改善汽车大梁钢700L板形,分析了薄规格开平浪形和厚规格纵切侧弯的产生机理,结合河钢邯钢生产实践研究了横向冷却均匀性、层冷模式、冷却水比和层冷侧喷对板形的影响,并制定了相应的改善措施。研究表明开平浪形和纵切边部侧弯与带钢残余应力有关。通过采用微中浪轧制,优化层冷模式和冷却水比,投用边部加热器和中间辊道保温罩以及轧后入库缓冷等措施,成品板形明显改善,用户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信息     
《炼钢》2003,(5)
川崎钢铁公司开发出焊接性能好的高强度汽车用钢日本川崎钢铁公司开发出汽车用焊接性能好的 80kg、1 0 0kg级高强度钢。所开发的高强度钢不仅焊接性能好 ,镀层特性也有所提高。目前川崎公司已开始批量生产这两个强度级别的高强度钢 ,并已在部分汽车制造厂得到应用。传统汽车用高强度钢受碳、磷等元素的影响 ,焊接性能不十分可靠。为克服此缺陷 ,川崎公司选择钛、铌等不损害焊接性能的强化元素 ,并使结晶粒微细化 ,大幅度提了点焊部位的强度 (垂直剥离强度 )。川崎公司所开发的高达 1 0 0kg级汽车用高强度钢焊缝处强度比传统钢焊缝强度高 5 0…  相似文献   

5.
李升  韩小强 《河北冶金》2014,(5):37-39,19
从轧材原料、加热工艺、开坯工艺、设备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H型钢轧制侧弯的原因。认为轧材原料和开坯工艺对H型钢轧制侧弯影响较小,加热工艺和开坯设备因素是H型钢轧制侧弯的主要原因。对轧制工艺、设备维修标准、轧材原料的质量等进行了改进。解决了H型钢轧制侧弯问题,实现了开坯轧制影响率为零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莱钢科技》2006,(5):39
日前,宝钢成功开发出热镀锌TRIP钢板。热镀锌TRIP钢又称为热镀锌相变诱发塑性钢,兼有高强度和高延伸率,是应对汽车“减重节能”所用高强度钢板中的一种。自2002年宝钢实现600兆帕级别冷轧TRIP钢的产业化后,研究院汽车用钢研究所克服了诸多困难,在国内率先成功试制出强度级别为600兆帕的热镀锌TRIP钢,产品实物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汽车齿轮钢的端淬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关于国内某特殊钢帮生产的汽车齿轮钢的淬透性与化学成分之间关系的非线性网络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该方法不同于以线性回归为基础推导出的经验公式,它具有容错性好,通用性强等优点,可用于预报要求多点控制淬透性的汽车齿轮钢,这无疑为汽车齿轮钢的淬透性预报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进入70年代后,世界上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车辆增多,车速加快,因而能源消耗成了举世瞩目的问题。为降低本身自重减少能耗,许多科学工作者研究高强度成型用钢。双相钢便是其中之一。双相钢与低合金钢相比,在同一级强度水平上,延伸率可提高8~10%,它既具有冲压时所需要的低屈服强度,又能在冲压、烤漆后提高屈服强度,使汽车安全可靠。此外,双相钢经热处理后,无屈服平台,可节省一道平整工序,在性能方面又具有软钢所具有的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冷弯成型性能。  相似文献   

9.
《炼钢》2004,20(1)
住友金属开发成功抗拉强度为1 5 0kg级的特高强度汽车用钢板,由于比常用的80~1 2 0kg级高强度汽车板的强度更高,十分有利于汽车轻型化和降低油耗,故受到汽车制造厂的欢迎。现已有汽车部件厂爱信高丘(爱知县)用以制成部件后供各汽车制造厂。新钢板化学成分与1 2 0kg级高强度板相比基本上无大变化,主要是通过控轧、控冷等特殊工艺后提高钢板强度的。由住友金属将钢板供另一公司,经加热至85 0~90 0℃软化后热压成型,并合理冷却以保强度,目前主要用于为保汽车安全需要强度特高的汽车门内的门框,月供钢5 0 0~60 0t。其它钢厂开发中的高强度钢…  相似文献   

10.
苏德岚 《鞍钢技术》1990,(3):35-39,44
根据鞍钢生产中出现的包装材料的强度低,不防锈等影响其捆扎钢板质量的问题,作了大量试验.并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其它厂家的同类产品。总结出烤蓝带钢的质量不仅与钢种有关,而且还与生产工艺有关。选择适当的钢种,改进生产工艺是保证烤蓝带钢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双机架平整机生产极薄规格带钢时表面出现的羽痕缺陷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羽痕生成是由于极薄规格带钢在宽度方向上由轧制力和张力共同作用下出现不均匀变形,该变形产生的分界线在平整过程中出现了不均匀延伸;而在平整过程中由于弯辊和窜辊的预设定参数不合理、单位张力设定偏低、平整过程中弯辊力与轧制力不匹配等因素导致带钢局部延伸偏大,形成了明显的浪形,此浪形若经过平整机辊缝碾压则生成羽痕缺陷。通过将平整机设定张力提高30%、调整板形曲线为1~8 IU的大边浪、依照带钢厚度调整平整机板形预设定参数以及开发轧制力弯辊力跟随控制模型等措施,极薄规格带钢羽痕缺陷带出品由 206降至51 t/月,基板表面质量满足了国内外多家高端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强集装箱钢板是指屈服强度在700 MPa以上、抗拉强度在800 MPa以上的集装箱用钢板,一般为冷轧产品。此种高强钢在冷连轧时频繁出现带尾边裂、跑偏断带、板形突变等问题,轧制稳定性差、轧制难度极大。对上述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提出了热轧生产线采用带钢全长U型分布卷取、冷连轧跑偏自动调整倾斜控制技术、带钢头尾弯辊自动补偿功能等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高强集装箱板轧制过程中的边裂、断带、板形不良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卞皓 《中国冶金》2019,29(5):74-78
针对65Mn热轧带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开裂缺陷,从成分分析、检测、原理、试验几个完整的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化学成分检验、金相分析、开裂断口扫描、显微硬度检测及轧后冷却方式试验对比。结果表明,马氏体相变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了带钢的抗拉强度是导致65Mn带钢表面开裂的主要原因。针对该问题,通过增加侧喷吹扫能力、提高层冷冷却均匀性、避免堆冷轧后冷却工艺等措施,避免了带钢发生局部过冷及马氏体相变,解决了65Mn热轧带钢的开裂缺陷,满足了下游用户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首钢热轧酸洗先进高强钢的开发与进展。根据客户的使用要求,结合生产设备,首钢研发了双相钢、高扩孔钢、复相钢、相变诱导塑性钢等系列高强钢。分析了双相钢、高扩孔钢、复相钢以及相变诱导塑性钢等产品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描述。首钢热轧酸洗先进高强钢因出色的力学性能已经在汽车控制臂和纵梁等零件上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将在乘用车减重和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利用现有带钢连续退火线生产冷轧钛带产品,基于ABAQUS仿真平台,针对国内某带钢连续退火炉设备条件,建立钛带在退火炉内弹塑性变形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并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炉辊辊形、钛带初始板形缺陷及钛带工艺张力大小是钛带张应力横向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钛带的张应力横向分布不均度在凸度辊、单锥度辊和双锥度辊上依次趋于严重;钛带的初始板形缺陷使其张应力横向分布更不均匀,初始有边浪和中浪的钛带都会出现张应力分布不均匀现象;工艺张力对于钛带张应力横向分布均匀性影响不大。针对钛带张应力横向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对于设计炉辊辊形和确定对来料钛带实际板形的要求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热轧折叠缺陷对酸连轧工序造成的原料空卷问题,从热轧工序相关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薄规格热轧钢带生产过程中折叠缺陷形成原因,主要为钢带头尾存在不同程度镰刀弯或局部浪形等问题,经卷取侧导板和夹送辊共同挤压作用后形成的。通过在设备精度、工艺改进、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优化和改进,薄规格热轧钢带折叠缺陷发生量得以有效控制,月均发生量从攻关前的55卷左右逐渐下降至攻关以来的20卷左右水平。进一步提高了热轧钢带一检合格率和折叠缺陷的预警识别率,有效降低了热轧钢带折叠类缺陷对下游工序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促进了上下游生产节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汽车用超高强度双相钢CR550/980DP冷轧边裂问题,严重影响热轧/冷轧工序界面生产顺行,易造成冷轧机架间及连退炉内断带事故,成为超高强度双相钢生产的难题。基于高温热塑性曲线和热轧动态CCT曲线,采用对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裂纹扩展分析等手段明确冷轧边裂产生原因。试验结果分别指出,精轧阶段带钢横向温度分布不均匀、边部温降大,导致在第Ⅲ脆性区轧制;同时,受Nb作用再结晶温度提高,边部低温区为未再结晶区轧制;当应变量超过塑性极限、轧制力超过边部热强度时,形成热轧卷边裂。边部形成细小弥散的铁素体(F)和马氏体(M)两相组织,不协调应变将导致F/M相界面产生应力集中而形成裂纹;裂纹以微孔聚集方式进行扩展,形成热轧卷无边裂-冷轧边裂现象。通过投用边部加热器和优化初轧定宽量、精轧入口温度、精轧机架间冷却水、终轧温度、卷取温度等措施,实现热轧卷边部质量改善、解决边裂问题。  相似文献   

18.
某厂在生产超薄规格镀锡基板时带钢边部出现局部浪形,在使用时出现重影、卡机现象,严重影响客户使用。通过对热轧板轮廓、硬度和组织的分析,产生局部浪形主要是由于带钢横向组织存在较大差异,在冷轧过程中由于延伸不均导致带钢边部局部浪形的产生。通过提高热轧终轧温度弥补带钢横向温度差异导致组织的变化,另外结合冷连轧辊形优化,UCM轧机中间辊采用单侧锥度辊形,减小带钢边部压下,使得带钢延伸更均匀,使带钢边部局部浪形由10IU降低至-2IU。  相似文献   

19.
强韧性合理匹配一直是16 mm极限厚度规格700L汽车大梁钢热轧卷板的研究难点,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16 mm极限厚度规格700L汽车大梁钢显微组织、夹杂物、冲击断口形貌进行检测,分析影响试验钢-20℃低温冲击韧性的主要因素.结果 表明,试验钢-20℃低温冲击吸收功偏低的主要原因为钢中存在大量长度为2~...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模拟罩式炉工艺对Q310NQL2耐大气腐蚀冷轧钢带进行8个不同温度的退火,分析了退火钢带力学性能、硬度及显微组织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强度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两个“平台区”和一个“骤变区”,最终确定了耐大气腐蚀冷轧钢带Q310NQL2的再结晶温度为650 ℃。采用罩式炉工业化生产耐大气腐蚀冷轧钢带Q310NQL2,退火温度冷热点设定为660/680 ℃,保温时间设定为12 h,钢带完成了再结晶过程的同时,力学性能、晶粒度等级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