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实现对超纯铁素体不锈钢VOD精炼脱碳过程的动态即时预测及控制,以酒钢宏兴不锈钢分公司100 t VOD炉冶炼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过程为研究对象,从顶吹氧气的分配行为和C-Cr的竞争氧化出发,建立基于炉气分析技术的VOD动态脱碳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开发相应的应用软件,得到全过程钢液成分、氧气分配比、温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不同阶段的临界碳浓度给出估计范围。利用VOD出站成分以及精炼过程中CO/CO2的实际变化规律加以检验,与实际值吻合较好,较好地预测了实际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根据RH废气分析系统对废气流量及其中CO、CO2气体含量的测量,建立了废气分析脱碳数学模型。经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吻合较好。对于成品碳的质量分数小于等于20×10-6的超低碳钢,模型计算的RH自然脱碳终点碳的质量分数误差在±3×10-6之间。废气流量修正系数δ采用分段取值更能符合实际情况,RH精炼开始3 min内,δ为0.35,3 min后δ为0.6。在RH自然脱碳后期,当废气中CO的质量分数由峰值降低到5%时,钢水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平均值达到13×10-6,已经低于RH终点碳含量的要求值,可以判定RH脱碳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3.
4.
RH精炼过程中合理的工艺参数对提高RH过程脱碳速率、缩短RH精炼时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某钢厂在IF钢生产中, 300 t RH脱碳时间较长的问题,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RH精炼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RH关键工艺参数和脱碳时间之间的相关性, 并在大量工艺数据统计和废气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RH关键工艺参数与脱碳时间的影响关系和调控规律, 并由此提出工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生产过程中应尽早达到极限真空度, 并避免压降平台的产生;碳粉加入量不超过35 kg, 碳粉加入次数不超过2次, 并且在达到极限真空压力之前尽早加入碳粉;在CO峰值之前进行吹氧, 并将开始吹氧时间控制在2.53.5 min范围时, RH脱碳时间明显缩短.通过现场工艺验证, 工艺参数优化后平均脱碳时间由21.4 min降低到18.3 min, 降幅达14.5%. 相似文献
5.
为连续预测RH熔池内碳含量,实现对RH脱碳终点碳含量控制,以物质C平衡为基础,通过对某钢厂250 t RH废气分析系统分析的废气流量以及废气中CO、CO2含量进行连续监控,建立了基于废气分析的RH脱碳数学模型.该模型计算表明:对于冶炼成品中碳质量分数≤ 30×10-6的超低碳钢,模型计算RH脱碳终点碳质量分数误差都在±5×10-6之间;在RH脱碳后期,废气中CO+CO2质量分数低于5%时,熔池内脱碳速率低于10-6 min-1,此时可判定脱碳结束.同时结合现场工艺条件分析了压降平台以及吹氧操作对RH脱碳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绍宝铜、武钢二炼钢、鞍钢三炼钢与太钢二炼钢利用LD-VOD法生产低碳不锈钢工艺特点,并对国内某厂利用VOD法生产0Cr18Ni9型、SUS304型和SUH409L型三种类型低碳不锈钢的冶炼探作要点进行了总结研究,在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锈钢冶炼特点,通过脱碳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研究了VOD精炼工艺参数对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脱碳速度和终点碳含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大量工业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冶炼温度、增加吹氧流量和吹氩流量、降低氧枪的供氧压力和枪位有利于提高脱碳速度,获得更低的终点碳含量.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为了提高RH脱碳效果,缩短RH精炼周期,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上对RH脱碳进行分析,从实践上对RH脱碳处理进行动态控制工艺优化。吹氧加铝升温工艺优化后,超低碳钢成品碳合格率从94%左右提高到100%,RH处理10 min即可把碳脱到0.002%左右,与工艺优化前对比,成品碳质量分数从0.001 5%~0.002%降低到0.001%~0.001 4%。研究了压降对脱碳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降速度越快,脱碳速率越高,预抽真空可以提高脱碳效率和获得更低的终点碳含量。研究了脱碳结束时氧含量与脱碳终点碳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脱碳结束时氧质量分数在0.025%~0.035%范围内,能满足脱碳终点碳质量分数小于0.00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