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曲流河点坝、废弃河道级次构型表征对丰富曲流河储层构型模式、指导油气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渤海湾盆地孤岛油田中12—斜检3011井区馆陶组为例,基于分频智能反演技术识别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首先,通过地震资料分频处理,依据振幅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优选最佳频段地震资料,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频反演;其次,在利用反演数据体平面属性刻画复合河道砂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河道边界的地震、测井等响应特征预测单一曲流带;最后,以废弃河道泥质半充填的样式为指导,选取目的层上、中、下部的反演属性切片进行RGB融合,建立废弃河道识别模板,并在定量模式约束下识别点坝和废弃河道。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机器学习的分频反演技术能够充分利用不同频段地震信息与测井信息,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可指导河道边界识别;(2)采用RGB融合技术融合河道不同位置的反演属性切片,能够辅助判别砂体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有助于井间废弃河道识别;(3)在地震资料主频为38 Hz的情况下,利用基于分频智能反演的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识别技术在研究区目的层复合曲流带中共识别了4个单一曲流带、13个废弃河道和...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曲流河发育,为了精确和高效挖潜剩余油,需要精细刻画储层构型.在海域稀井网条件下,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及水平井资料,采用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法,对曲流河储层复合曲流带S砂体进行解释追踪,然后进行单一曲流带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解剖河道内部点坝,对侧积体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认为:S砂体发育4条单一曲流...  相似文献   

3.
为了刻画海上油田复合曲流带砂体储层结构,分析生产井组平面注水受效不均的地质因素,提出有效增产措施。以渤海Q油田北区NmⅢ2含油砂体为目标砂体,首先基于井间剖面相分析,建立9种单河道间切叠类型,通过正演模拟识别不同切叠类型的地震响应特征;再依据地震响应强度,采用单一振幅属性和双属性融合技术,对地震响应强度的切叠界面进行准确定位;最后结合井间剖面相分析定微相、古地貌特征定走向、单砂体厚度分布及构型定量方法定规模等,完成对复合曲流带内部不同单河道间切叠界面(内部构型界面)的识别与刻画。结果表明:曲流带内部单河道间的切叠界面将片状砂体分割为多个不同的连通体或半连通体,不同的切叠类型渗流能力有所不同。该研究成果能够对复合曲流带砂体注采结构优化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已有的河流相砂体发育模式,本文应用相控正演模拟法对大井距条件下秦皇岛32-6油田北区(NmⅡ-4小层)河流相砂体(的叠置关系)进行了精细描述。在此过程中,明确了河流相砂体可识别条件,建立了单河道砂体边界识别标志正演概念模型,总结了单河道砂体边界识别标志正演响应波形特征,最终识别出单河道和单一点砂坝边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区目的层段地震波主频近60Hz条件下,应用相控正演模拟法能在较大井距间时准确识别出单河道和单一点砂坝边界,提高了大井距条件下河流相砂体构型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域曹妃甸11-1油田主力产层为高弯度曲流河沉积,采用350~400 m的大井距进行开发时储层构型表征存在困难。以该油田主力砂体Lm943为例,对储层构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刻画。首先进行小层对比,即利用井震资料,以任意井为基准面向一个方向,逐井对比、相互交织,通过沉积相相控手段分析砂体之间的展布和叠置关系;然后在"弃砂找河"思路指导下利用多属性融合地层切片方法对储层构型界面进行刻画,识别废弃河道与单一点坝;最后充分利用水平井资料对侧积夹层进行刻画。应用Lm943砂体储层构型表征成果指导了该砂体剩余油挖潜,效果显著,预计采收率可提高15%。本文方法可为海上类似油田储层表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由于曲流河储层构型横向岩性变化快、储层空间变化复杂、单砂体厚度小,而海上油田井距大、井网稀疏,因此采用陆上密井网条件下的多井预测方法很难准确表征曲流河储层构型;地震解释方法受常规地震资料及常规反演资料纵向分辨率的限制,只能识别厚度为10~20m的大套厚层砂体,无法识别薄互层小砂体,也不能满足曲流河储层构型分析的精度要求。为此,在曲流河砂体沉积模式的指导下,以不确定性高精度反演数据为基础,结合测井数据分析,采用"垂向分期、横向定边、三维定型"的方法对渤海W油田明化镇组下段Ⅱ油组3小层(N_(2m)~LⅡ-3)的R23砂层组的曲流河砂体构型进行层次分析。根据测井曲线形态差异和反演地震数据特征将R23砂层组在垂向上划分为R23-1和R23-2两个沉积单元,在R23-1和R23-2两期复合河道中识别出6条近SN向展布的单一河道,且在单一河道内识别出多个规模不等的复合点坝,在海上油田稀疏井网条件下精细识别了不同级次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有效提高了复合河道、单河道及点坝体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7.
文中提供了一种薄互层滩坝砂体预测方法,即在谱反演方法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精细标定明确地震响应特征,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识别滩坝砂体分布范围;然后结合低频属性及频谱衰减属性,进一步刻画较厚的滩坝砂体空间展布.并对博兴洼陷樊1断块沙四上亚段砂厚、砂地比、均方根振幅属性、20Hz分频属性、频谱衰减属性等特征综合...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主力生产层段为曲流河沉积,古河道频繁迁移改道,形成了砂体横向尖灭快及纵向叠置复杂的空间分布特点,砂体内部结构特征刻画已成为精细挖潜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井网密度小给储集层构型表征带来了较大难度。以地震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综合现代沉积特征,在“砂中找泥”思路指导下,利用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对沙湾组曲流河储集层进行了多级次精细构型解剖。研究认为,废弃河道沉积、河道高程差异以及河道间细粒沉积可作为单一河道边界的典型区分标志。研究区内平面上共发育8个点坝,点坝砂体垂向上呈多期侧叠式分布,侧积层泥岩发育。各点坝内部侧积体的规模、倾向、倾角和水平间距经由现代沉积定量分析得以表征。研究区整体为多条同体不同期河道迁移改道叠加形成的大面积复合点坝沉积,为油田后期单砂体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丰富了稀井区储集层构型及单砂体定量表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针对埕岛油田东南部馆上段河道砂体储层预测较为困难的问题,在分析储层基本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分频属性、地层切片、地震波形指示反演以及三维可视化显示等技术,对馆上段河道砂体储层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属性对储层的平面展布刻画较为清晰,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技术使储层的纵横向识别精度同步提高,三维可视化技术可快速直观地对地震属性和砂体进行合理地质解释。综合预测结果与已钻井具有很高的符合率,克服了单一属性预测所带来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可为油田精细勘探开发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识别高弯度曲流河内部单一点坝对于研究曲流河演化特征、指导油气藏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孤东油田馆陶组曲流河为例,综合地震属性聚类分析与优选、极限学习机算法属性融合和地震正演模拟等,构建一种利用极限学习机算法驱动的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识别复杂曲流带内部单一点坝。钻井和开发动态检验表明:①该方法在实例区的砂岩厚度预测单井吻合率达到93.3%,优于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方法; ②研究区曲流带内部发育三种点坝叠加模式,即相向迁移点坝叠置、同向迁移废弃河道残留和同向迁移废弃河道无残留,三者地震相在反射连续性和振幅强度方面存在差异; ③研究区曲流带内部发育有5个单一点坝,点坝间残留的废弃河道形成渗流屏障影响剩余油开发。该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油藏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井、优势地震属性融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对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Ⅱ油组(NmⅡ)复合砂体储层构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厘清了基准面旋回对复合砂体构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秦皇岛32-6油田北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复合砂体主要为点坝-决口扇沉积,渗流屏障主要为河漫滩-废弃河道沉积,按测井相和砂体结构韵律划分内部结构,点坝砂体头部—中部为箱形,点坝尾部砂体为钟形,决口扇砂体主要为漏斗形,河漫滩和废弃河道主要表现为尖峰形和低幅齿形;复合砂体外部叠置样式包括孤立型、紧密侧叠型、疏散侧叠型和堆叠型。②研究区NmⅡ油组沉积早期,河道呈交织条带状分布,主要沉积点坝与决口扇,堆叠式和紧密侧叠型复合砂体广泛发育;沉积晚期河道演化为单一条带状,决口扇零星分布于河道凸岸,复合砂体规模变小,主要为疏散侧叠型和孤立型,河漫滩和废弃河道规模变大,成为复合砂体间的渗流屏障。③研究区长期—中期旋回中,构造活动等异旋回因素通过调整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影响复合砂体外部形态和叠置样式;短期旋回通过控制沉积物类型和水动力等自旋回因素影响复合砂体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2.
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岩心、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沉积单元、沉积微相、单一河道砂体、单一河道内部点坝砂体以及点坝内部构型进行了分级描述,精细研究了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建立了点坝砂体侧积夹层的规模、产状定量分布模式,确定了描述侧积夹层产状的倾向、倾角、延伸和水平间距4个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与人机结合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小网格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进行了实际区块的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三维地质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根据层内数值模拟的结果总结出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内部4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层内挖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萨北油田主力油层曲流河砂体单一河道宽度为200~800m,点坝长度为120~500m,侧积夹层倾角为7°~10°,可延伸至河道砂体的2/3左右。采用完善单一河道内部注采关系及挖潜点坝之间剩余油的方式设计的北X-4-144井取得了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剩余油精细挖潜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砂体横向变化快。采用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等方法,对稀井网条件下歧口18-1沙河街组浊积扇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为该油田开发方案编制井位的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优选的地震属性均方根振幅的空间分布确定有利的储集相带浊积扇的分布及其几何形态;应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获取的三维波阻抗数据体预测浊积扇内部复合储层砂体的分布范围;引入地质统计反演,通过波阻抗与泥质含量的协同模拟,精细刻画储集砂体的内部结构,提高优质储层的预测精度。这种应用三维地震资料从有利的沉积相带经复合储集砂体到内部储层结构、预测精度逐级提高的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尤其适合稀井网条件下横向变化快的浊积扇储层砂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油气田特高含水期开发中,地震属性分析对井间储层发育特征精确认识及剩余油潜力的精准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以往地震属性切片优选中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以大庆萨尔图油田为典型区块,在高保真地震精细处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密井网资料进行质控,建立了基于数理统计的地震属性切片定量优选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地震属性优选的精度及效率,井点有效厚度与地震切片属性符合率达到90%以上。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优选了不同沉积环境砂体的地震属性切片,并通过井震联合精准地刻画了三角洲相中窄河道砂体边界和走向,识别了曲流河相中单一河道边界。储层描述成果指导了开发区160口井的补孔压裂措施,措施后单井平均日增油量2.9 t,见到较好的开发应用效果,为大庆长垣油田水聚两驱稳油增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渤海Q油田L砂体为例,从砂体沉积成因的角度出发,优选出能够识别复合砂体构型界面的敏感曲率属性,结合井点钻遇砂体构型样式和岩电响应特征,完成曲流河复合砂体构型表征,并在井组连通性分析中进行了初步应用,经动态验证有效。  相似文献   

16.
复合砂体构型理论及其生产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海油提出并形成了复合砂体构型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系统介绍了复合砂体构型理论提出的背景、基本概念、主要内容、表征方法和实践应用,探讨了复合砂体构型理论的意义。运用探地雷达证实了常见的构型单元往往是点坝复合体,当达到地震可分辨尺度时,一般对应于单一河道带或复合河道带,相当于小层或砂层组级别,这个级次的砂体定义为“复合砂体”,在油田开发中作为一个独立开发单元。复合砂体是由于河谷盆地构造变化从而造成可容空间和物源供给之间突变而引起的,地貌学上的阶地地貌证明了沉积作用和复合砂体构型样式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复合砂体构型界面、构型单元、构型模式、规模特征以及控制因素,明确了构型界面的现代沉积地貌标志。如何进行精细复合砂体构型表征关系到能否正确描述剩余油分布和量化开发指标,进而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加密调整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大井距、稀井网的特点,以往陆上油田"井-震结合、以井为主"的精细储层研究思路已不适用。提出了河流相储层复合砂体的概念,即复合砂体为某一段地质时间内由若干具有空间成因联系的亚单元组成的砂体组合;复合砂体具有级次性,每一级次复合砂体均是由次一级次的砂体及隔夹层共同组合而成;各级次复合砂体构型单元之间由界面所限定。探索了复合砂体构型表征基本方法及思路,提出了"轴变定界、样式定型、井点定面"的构型表征原则,确定了基于地震敏感属性表征复杂叠置河道带的三步法。以渤海Q油田为例,将本文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剩余油预测和注采连通性分析中,实现了较好的挖潜效果,说明复合砂体构型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中面临的矛盾,从而支撑海上油田的高效开发需求。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储层细分对比、开发层系划分、开发井位部署和井型选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C51井区葡萄花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从上至下发育PⅠ1、PⅠ2两套砂组,平均砂岩厚度分别为2、5m,砂体横向分布局限,现有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不足以区分两套砂组,虽然钻井资料能够准确识别单砂体,但无法刻画井间砂体变化。为此,通过精细对比研究区内18口井钻遇的砂体,掌握葡萄花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作为评价、优选地震属性切片的参考依据;从目的层段的连续沿层切片中确定体现砂组展布特征的反射时间;依据选定切片对应时间确定砂组的地震属性提取窗口,优选地震属性;基于地震属性平面图,确定砂组的沉积微相;在砂组展布和沉积微相约束下优选参数,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提高垂向分辨率,精细刻画砂组的空间展布。预测结果精细刻画了两套砂组的空间展布,并且认为PⅠ2的砂岩厚度较大,适合储气库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和示踪剂等动静态资料,根据构型层次分析理论,对渤海湾盆地A油田复合分流砂坝进行了精细表征,阐明了其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表明:地震振幅属性指示储层的横向变化,而振幅变化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单砂体接触位置,根据边缘检测理论,将两者结合能够良好地识别单一分流砂坝侧向边界;同时根据低角度前积抽象理论模型可以定量刻画每一期分流砂坝顺源边界。研究区单一成因分流砂坝长600~1300 m,宽400~800 m,厚2.5~7.0 m;垂向上呈部分叠置、主体叠置和主体叠加3种接触样式,平面上呈孤立分布、边部侧向拼接和主体侧向拼接3种组合样式,总体呈"早期前积伴随侧向加积-晚期逐渐超覆加积"式演化。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春光油田主要为新近系沙湾组滩坝砂岩性油气藏,具有横向变化快、纵向厚度薄、分布面积小、地震剖面难以识别的特点。通过研究,利用层拉平振幅切片技术有效地预测了滩坝砂发育相带,利用分频分析技术准确地刻画了滩坝砂体边界,利用振幅-厚度分析法明确了砂体厚度变化,运用"类亮点"特征成功地识别了含油滩坝砂体。这些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在春光油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