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永帅  张中华 《风景园林》2023,30(8):103-110
[目的]为修正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窑洞聚落地域性人居个性缺失、形象趋同等问题,需要准确识别其地域性人居景观特征。[方法]运用人类学中的地方性知识理论,提出传统窑洞聚落地方性知识的挖掘方法及路径,并以陕北地区32个传统窑洞聚落景观为例,对其选址布局、空间形态、院落布局、营建技艺和民俗文化中所蕴藏的地方性知识进行识别、提取与图谱构建。[结果]形成由2个门类、6个大类、27个中类、65个小类构成的陕北传统窑洞聚落景观地方性知识图谱。[结论]研究提出陕北地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的在地性保护与传承策略,可为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窑洞聚落景观地域性人居景观的保护传承和在地性人居营建提供指导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是一类独特的知识体 系,承载着村落景观特有信息,表达的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 地方的根本所在。为保护传统村落景观,避免“万村同貌”, 以国家级传统村落袁家村为研究对象,借助地方性知识理论, 阐释袁家村传统村落景观中的地方性知识提取路径、知识类别 及构成体系,构建地方性知识多元价值评估模型,对其价值进 行评价。基于此,提出袁家村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知识保护 与传承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受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的地域性与复杂性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表达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根本差异性所在。为更好地保护传统村落,避免“千村一面”,以陕西关中地区现已公布确认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中的地方性知识理论,提出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的概念内涵、分类体系和提取路径。从大地格局景观、选址布局景观、空间形态景观、街巷格局景观、院落布局景观和民俗文化景观6个方面,开展关中地区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的提取与谱系生成,从而构建起传统村落景观“人-地”关系语境下的知识网络,使其具备探索、分析和解决“在地性”风景营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胡紫玥  曹伟 《园林》2024,(2):46-54
水乡古镇是具有独特景观特征的传统聚落景观,承载和传承乡土文化。景观基因识别理论在挖掘传统聚落景观特征与历史文化特质研究中具备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评估途径,有利于实现对传统聚落景观的有效保护与开发。以焦溪古镇为例,引入景观基因识别理论,对其隐性和显性景观基因总结评估,并构建焦溪景观基因图谱,从环境和村域两个尺度挖掘景观基因结构特征,从山水格局、生态智慧和布局营建三个角度总结景观特征。结果表明:(1)环境尺度上,焦溪水乡古镇具备三山两水的环境格局,同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商贸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2)村域尺度上,焦溪景观基因点分布集中形成两条核心廊道,构成“桥—河—街—弄—圈门”的独特结构,但是部分景观部件存在损毁、不存的现状;景观基因类型丰富,涉及生态、生产、生活,组成“山—河—田—村”自然格局。未来水乡古镇研究体系的完善和构建仍需要持续广泛的合作和深入研究,为水乡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传统聚落构成要素的分类及其特征凝练是认知传统聚落资源属性与特色,是传统聚落保护与再生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评价则要从传统聚落资源要素的特征及其价值进行梳理评估。本研究以贡川古镇为例,将传统聚落的资源按"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分类,建立传统聚落资源要素构成体系的要素分类分析法,同时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贡川古镇的传统聚落构成要素及特征,为传统聚落特色价值的保护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传统乡村聚落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荣 《山西建筑》2007,33(31):43-45
通过对传统乡村聚落景观构成基本要素的分析,提出保护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基本原则,进而探讨了传统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研究思路,从而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建工作的开展,我国乡村迎来转型的机遇,然而众多传统村落在此过程中面临自然生态破坏、传统文化缺失、原有传统聚落景观趋于同质化等严重问题.本文基于风景园林视角,以浙西南松阳县传统村落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模型"研究方法,首先从自然基底层、水利体系层、人居聚落层三方面进行松阳县乡土景观的解析和传统聚落景观形成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古镇旅游迅速发展的时代,古镇文化景观的地方性逐渐受到外来文化、价值观导向的影响,景观"非地方"的元素越来越多。本文从CAS理论角度出发,剖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大理沙溪古镇(亦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的文化景观系统构成,认为古镇文化景观系统包括价值系统(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产业文化)和物质系统(宏观、中观和微观),二者相互适应且系统内各要素也相互适应,最终推动古镇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CAS理论作为系统性科学,是分析理解世界的工具,将该理论引入园林景观领域有助于剖析景观系统的构成与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9.
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景观解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松 《时代建筑》2002,(4):42-47
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为阅读对象,通过识字、解词、析句的形式,对古镇景观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解析。认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意象是真实的世俗生活画卷、江南地方的文化景观、舒适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舟山群岛人居环境营建体系主要包括单元内聚落空间构成和民居等微观层面的设计建造,是落实人的居住对海岛环境的应对的最终环节。这个层面的最小落脚点是单体建筑,最大的研究范围是聚落住区。本文从舟山群岛传统聚落建筑的几种典型出发,分析海岛人居聚落建筑发展的困境与机遇,提出群岛人居环境营建体系的分层多元形态模型。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是村镇聚落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古镇空间形态的重塑中,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川西燕子古镇为例,探索了一条适合开发与保护古镇空间形态的新路径,探讨了如何基于地域文化特色重塑古镇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2.
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是自然环境与当地居民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其生态完整,文化特色鲜明。作为文化和生存的载体最能反映出该区域的独特性。文章以景观基因图谱为视角,以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为研究对象,结合了分子生物学里面的“基因图谱”理论,对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构成进行分析,并将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基因提取,进而构建该区域的聚落景观“基因图谱”,为甘南藏族传统聚落景观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以乡村旅游为驱动力的传统村落活化更新,已经成为践行乡村高质量振兴、促进所在地区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文章以浙江省高坪乡圣塘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挖掘其聚落、农业、文化等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指出传统村落在村落风貌无序、景观环境衰败、文旅融合不足等方面的发展困境,进而提出微介入、微改造、低干预和可持续等活化更新策略,以期为解决乡土风貌更新、人居环境提升、本土经济发展等乡村建设实践的具体问题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伍国正  周红 《华中建筑》2014,(9):167-170
乡村传统聚落为当代人居文化研究和地区城镇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文从总体布局空间形态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永州地区乡村传统聚落景观空间结构形态的四种类型:"四方印"型、"曲扇"型、"街巷"型和"寨堡"型,揭示了永州地区"四方印"型和"曲扇"型聚落景观在空间布局上的总体特点、文化内涵及其建筑装饰艺术特色,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背景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永州地区乡村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理。指出了在地域乡村传统聚落景观整体研究中突出个体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兰玲 《重庆建筑》2007,(7):59-61
泸沽湖岸的摩梭聚落是一个有着独特景观环境的少数民族聚落。山、水、树等自然要素和摩梭人传统的院落、建筑等物质因素以及宗教因素形成的人文景观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有着和谐生态美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人居环境学和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出发,针对地处山地环境的云南红河县迤萨古镇建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借助地方志、民族志等文史资料记载的相关信息,结合现场调查中的实体空间样本,试图探讨迤萨独特的山地聚落空间形成与发展变迁的历史成因,进而总结出影响迤萨聚落空间建构和演变的关键因素。将有助于传统聚落的保护传承与持续发展,为探求一条适合于传统山地聚落更新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2,(1)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疫情,为全球与地方交织共生的疫情防控提出新要求,也为客观审视族群防疫地方性知识与实践提供了新视野。以四川凉山彝族民间社会新冠疫情应对为思考点,从历时与共时视角审视该族群疫病应对的地方性知识及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拟人论医学体系",彝族形成了神、鬼、自然的疫病起源观,并以"仪式抗疫"为核心,构建起毕摩、民众、社区三重防疫体系。彝族防疫地方性知识与实践的文化资本特性体现为,其对族群与社区共同体健康的维系及其构筑的防疫集体意识。研究提出,从"作为文化体系"视角审视族群防疫地方性知识及实践,在国家防疫健康治理中考量族群文化因素,以此实现国家防疫公共卫生实践与族群防疫行为间的健康治理协同,从而为全球视野与地方视角中的协同抗疫提供对话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担负着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形成了“团部+连队”独特的团场聚落景观。该文以第八师为例,从景观构成和特征分析两方面出发,将团场聚落景观分为生态景观、生活景观和生产景观3个层面,分析提炼团场聚落景观的要素特征,并探讨该景观特征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聚落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山区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传统共同孕育了哈尼族极具特色的传统山地人居环境系统。选择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曼冈、贺回、吉坐3个哈尼村寨为典型案例,利用测绘、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其以"垂直循环"为特征的人居环境系统的构成和空间要素互动方式,总结了该垂直循环系统在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中的演变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并提出了尊重自然规律、沿袭垂直循环特征的规划建设思路。研究为发掘哈尼传统聚落在实现人居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探讨西南少数民族维持山地人居环境系统的稳定可持续运转的传统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实证研究成果,并期望能为今后的聚落生态系统重建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川罗城古镇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分析,提炼出有益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因素,对现代人居环境的塑造,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