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双酚A作为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增塑剂,常用于食品的各类包装中。然而,食物和水源中双酚A的浸出以及在制造过程中双酚A的排放会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碳基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双酚A检测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基于碳基复合材料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快速检测双酚A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双酚A以及碳基材料修饰电化学传感器在双酚A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双酚A电化学检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双酚A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制造中。长期暴露于双酚A环境中会导致人体免疫、生殖等系统的异常。综述了双酚A毒性、双酚A国内外检测标准与法规、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迁移规律与影响因素及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纳米材料为载体,以双酚A适配体及互补链为生物识别单元,建立了基于功能化磁纳米粒子及金纳米粒子的辣根过氧化物酶酶联增敏检测平台,可实现对食品基质中双酚A的快速前处理和痕量检测,该方法将可与双酚A特异性结合的适配体偶联于磁性纳米材料上,再与适配体互补链及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修饰的金纳米粒子进行竞争性结合,通过HRP对底物的催化水解反应引起450nm处特征峰的变化来定量检测双酚A。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在0~100ng/mL时具有线性关系(R~2=0.978 4),检测限低至0.5pg/mL,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为更好地检测食品基质中的双酚A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双酚A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会导致人和动物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的异常。文章综述双酚A的毒性、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迁移、食品及食品包装中双酚A检测的提取、分离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食品及其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酚A(BPA)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人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和使用该化合物及其制品。由于其具有类雌激素特性,引起人们对其影响身体健康可能性的关注,特别是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的危害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综述了双酚A的残留现状,以及食品及其包装材料中双酚A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免疫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传感器法等检测方法的应用情况,并对检测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双酚A在儿童用品和纺织品中禁用,而其6种常用的替代品均能在乳腺癌细胞中产生类似雌激素效应,已有法规禁止这6种双酚A替代品的使用。建立了纺织品中双酚A及其6种常用替代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对纺织品的涂层印花部位样品,使用甲醇试剂进行超声萃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双酚A及其替代物定性定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双酚A及其替代物在1~3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 999;平均回收率为70%~97%;检出限为0. 5 mg/kg,定量限为2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纺织品印花涂层中双酚A及其替代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及双酚S的迁移量,研究不同的模拟液对食品包装材料中双酚A和双酚S迁移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对双酚A和双酚S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01~0.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乙醇模拟液中,双酚A和双酚S的迁移效果好,乙醇浓度越高迁移率越高,相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接触温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迁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双酚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生产制造业中应用广泛,因其具有典型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对人体健康相关的安全性问题引发社会密切关注,各种双酚A检测方法也纷纷建立。荧光检测由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备受青睐,在众多检测方法中脱颖而出得以迅速发展。该文介绍双酚A荧光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阳离子-π非共价作用力制备石墨烯-金纳米复合材料(graphene-AuNPs),研究基于该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建立电化学传感定量检测水样中双酚A的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EM),EDS能谱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同时制备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玻碳电极(graphene-AuNPs/GCE),研究双酚A在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并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实际样品中双酚A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结构稳定,分散无团聚现象,粒子尺寸大小均匀;所修饰的纳米材料电极对双酚A有明显的电催化性能,双酚A在修饰电极上的电流响应是裸玻电极的6.3倍。在优化条件下,双酚A在浓度为5.7~570 ng/m L和570~2280 ng/m L范围内与氧化峰电流呈线性,检测限为1.9 ng/m L(S/N=3)。将该修饰电极应用于水体样品中双酚A的检测,回收率在78.91~115.54%。  相似文献   

10.
将双酚A(BPA)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共价偶联后,制备兔抗双酚A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双酚A间接竞争酶联免疫(icELISA)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结果表明:最佳的抗体稀释度为1∶1600,双酚A竞争标准曲线在0.3~100μg·mL-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μg·mL-1,重现性实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交叉反应实验中,与双酚酸和双酚B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0.0%和10.0%;与双酚E和4-枯基苯酚的交叉反应率均在5%以下。水样的添加回收实验,回收率范围为92.5%~107.7%。  相似文献   

11.
双酚A是广泛使用的工业原料,也是常见的内分泌干扰激素,其污染事件颇受关注。文章详细探讨了双酚A的应用、毒害及检测限量问题,并全面介绍了双酚系化合物的结构、用途及危害。  相似文献   

12.
罐头内壁涂层双酚A环氧衍生物在食品中的迁移存在安全隐患。本文模拟食品的贮存条件,研究了双酚A环氧衍生物在罐头食品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双酚A环氧衍生物在食品中的迁移主要受pH、温度、贮存时间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双酚A环氧衍生物的迁移量随浸泡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在高温下(40℃)迁移总量迅速增加。对34个罐头食品内容物进行检测,共8个样品检出双酚A环氧衍生物,检出率为23.5%。其中饮料罐头的检出率达85.7%,在酸性的饮料罐头中双酚A环氧衍生物的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双酚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宏哲  徐静 《食品科技》2012,(8):286-289
建立了测定牛奶中双酚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双酚A在3.5×10-3~10mg/k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2=0.9991。双酚A检测限为2.1×10-3mg/kg,平均添加回收率80.07%~85.53%,相对标准偏差4.42%~9.14%。采用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对市售牛奶样品进行了测定,未检出双酚A残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河北省市售食品(小麦粉、大米、肉类、淡水鱼、海水鱼、饮料及桶装水、肉罐头、鱼罐头和谷物罐头)中双酚A和双酚S残留状况。方法参考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技术手册方法,乙腈提取, GC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检测。结果在检测的356份样品中,双酚A共检出314份,检出率为88.2%,检测结果为小于检出限到514.8μg/kg,罐头食品是双酚A检出最高的食品类别,检出率为100%,检测结果为3.7~514.8μg/kg;双酚S共检出137份,检出率为38.5%,检测结果为小于检出限到93.8μg/kg,肉类食品(畜禽肉和鱼肉)是双酚S检出最高的食品类别,检测结果为小于检出限到268.9μg/kg。结论双酚A和双酚S在河北省不同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其污染情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IAC-HPLC-FL)检测豆奶及橙汁饮料中的双酚A含量。采用甲醇提取、离心、磷酸缓冲溶液稀释后,经免疫亲和柱纯化,用1 mL甲醇-水(80:20,体积/体积)洗脱,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以C18柱为分离色谱柱,甲醇-水(60:40,v/v)溶液为流动相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228 nm,发射波长310 nm。结果表明:在1.0~30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双酚A的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8),检出限定为1 ng/mL。平均回收率为82.5%~104.6%,相对标准差为2.3%~6.4%。分别选取玻璃瓶装和塑料瓶装的豆奶和橙汁饮料进行双酚A含量检测,玻璃瓶装的豆奶和橙汁饮料中双酚A含量均小于检出限1 ng/mL,而某款塑料瓶装的豆奶和橙汁饮料检测出极其微量的双酚A,其双酚A含量分别为1.44、1.57 ng/mL,处于可接受水平。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够有效地分离和检测饮料中的双酚A,适用于豆奶和橙汁等饮料中的双酚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双酚A是一种环境激素,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存在着致癌风险。因此,它的安全性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市场上一些热敏变色纺织品为测试对象,对其进行双酚A含量的检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随机购买的12种热敏变色样品中均有双酚A检出,最高含量达1 426 mg/kg,存在较高的检出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某市所售袋装液态乳双酚类物质污染现状,随机在该市超市、小商铺采集袋装15种纯牛奶、6种牛奶风味饮品、12种酸牛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试样中双酚A、双酚B、双酚C以及双酚E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出的样品再进行复检。结果显示,初检的34份样品含有双酚类物质,主要为双酚A和双酚B,其中双酚A的检出范围为0.00~0.056μg/m L,平均值为0.05μg/m L;双酚B的检出范围为0.00~0.046μg/m L,平均值为0.010μg/m L;双酚C和双酚E均未检出。对其中检出的13份样品复检表明,3类袋装液态乳中均含有双酚A、双酚B、双酚C,双酚A的检出范围是0.00~0.036μg/m L,平均值为0.031μg/m L;双酚B的检出范围为0.00~0.022μg/m L,平均值为0.011μg/m L;双酚C的检出范围是0.00~0.036μg/m L,平均值为0.011μg/m L。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结合荧光PCR,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快速、灵敏的间接竞争免疫PCR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包被抗原浓度、探针DNA的量、抗体质量浓度等一系列条件,双酚A的线性质量分数范围在0.01~10 pg/g之间,检测低限为3.0 fg/g,4种食品模拟物中双酚A的添加回收率在82.8%~115.2%,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及其他小分子化学物的痕量迁移检测,为其迁移行为及迁移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与机械》2012,(1):226
据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的科学家近期发现,双酚A在机体代谢后生成的衍生物对石斑鱼胚胎的毒性要高于双酚A本身。研究显示环境中的某些微生物代谢后可将双酚A转化成甲基化双酚A(双酚A MME与双酚A DME)。  相似文献   

20.
鲍洋  汪何雅  李竹青  姚卫蓉 《食品科学》2011,32(21):261-267
鉴于双酚A及其他双酚类物质作为食品罐内涂层材料有潜在的毒性与危害,中国、欧盟、美国等国家均已严格限制它们在金属食品罐内涂料中的使用。本文介绍双酚A、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的结构、应用、危害、检测方法及迁移结果,并简述固相萃取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