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大部分"城市绿心"更多是承担城市的生态保育功能,以保护为主,严控开发,其空间较为封闭,功能相对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城市对"城市绿心"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本文针对北海"城市绿心"面临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及价值最大化的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结构布局优化、集约化土地开发、节能减排、发展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可持续运营机制等方面,提出保护性开发的相关规划理念策略,根据实际发展条件提出个性化的策划项目,使北海"城市绿心"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使其各种价值实现最大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鸟类栖息地是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鸟类通常作为检测城市湿地生境状况的指示性物种,在城市湿地的保育规划与管理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城市湿地鸟类的栖息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着手,通过对武汉东湖绿心鸟类资源及栖息地调查及识别,对鸟类栖息地进行分类分级保护,并提出了对鸟类栖息地退化生境修复、生物通道连接、恢复自然岸线、构建适宜栖居的植被群落及完善监测评估的生态修复策略,以期为城市湿地中各类鸟类栖息地的保护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乐山市是我国最早提出"绿心"规划结构的城市之一,如今已发展成为"绿心生态城市"这样一种城市模式,被国内诸多城市效仿.作者结合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亲身体验,通过对乐山市城市"绿心"规划实践的介绍与剖析,对"绿心"规划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城市双修"是加强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转型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可持续的存量规划方法。以漳州市城市"双修"专项规划为例,将"双修"规划与其他几种相近规划进行对比分析,并从"双修"的理念架构和实施路径方面,深入阐述了在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城建设背景下,漳州"双修"的内涵和实施路径,即从对技术方法和实施操作两个层面入手,立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两个方面内容,提出漳州城市的修复策略和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阶段,如何让城市与生态环境共生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绿心的作用与地位逐渐凸显。研究从城市绿心规模、发展模式、空间结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出发,对全球15个城市绿心景观生态规划进行比较,最后结合国内城市绿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城市绿心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提出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老城区更新改造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研究老城区在居住环境、景观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城市双修"理念为切入点,提出完善功能格局、修复生态格局和塑造风貌格局3条优化策略。并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南门河"城市双修"实践探索为例进行论证,结合南门河片区的现状条件,提出功能置换升级、设施提质增量、生态补水织绿、空间风貌延展4条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7,(9)
文章基于规划编制和实施两条主线,采取论"荣"、言"伤"、反"思"、话"变"的论述逻辑,系统梳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的特殊属性及其实施以来不断显现的各类问题,探究造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绿心地区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中需要变革的方向及策略,最终形成特殊管控导向下的绿心地区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以期为新一轮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提供参考,也为国内绿心地区和生态功能区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高密度集聚建设往往导致最为激烈的城市问题,面临来自环境污染、公共健康和社会分异等多重矛盾的叠加。绿心作为一种大规模绿色开敞空间,能否成为应对挑战的一种城市设计空间策略?通过分析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心实践及相关研究,认识到绿心的植入能为高密度的城市环境提供显著的外部正效应。就中国绿心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尚缺少以绿心作为应对高集聚挑战的空间类型的理论认识,在城市设计维度亦缺少相关技术探讨。在辨析绿心定义、探讨其"规模"界定,以及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绿心对于高密度建成区结构健康化的效用,进而提出绿心本体、绿心边缘和绿心触角3项绿心城市设计构成要素,以及区域关系、生态主导、边缘激活、路径连通和功能复合5个维度的绿心城市设计分析框架,再以广州海珠湿地为例说明具体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情况,为绿心类型的城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宁城市"绿芯"位于西宁环状核心发展区的核心,具有构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解决城乡二元矛盾,增加城市休闲游憩空间及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的多重功能。该规划以生态修复为核心,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点线面结合综合修复棕地、水系沟道、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生态产业,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导,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保障"绿芯"绿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绿心"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河谷型城市特殊的自然地理、水文土壤、气候特征,其"绿心"建设对"和谐宜居"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分析城市"绿心"的内涵特性和黄土高原河谷型城市"绿心"营造的特殊性。以神木中央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自然山水格局、空间开放可达、景观功能构成、生态策略、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城市"绿心"的营造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城市公园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流是城市当中重要的生态廊道,其沿岸具有较丰富的城市空间与功能要素。在"城市双修"背景下,开展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工作,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河流是一个流动的整体,从流域视角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河流地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老汴河"双修"为例,从全流域视角进行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策略的研究,以期对其他河流"双修"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心"已成为当今城市中心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绿心"概念的提出代表着城市绿地从单一的公园概念向城市功能系统思维的转变。深圳光明新城中央公园的规划充分考虑公园和新城的关系、城市未来生活方式等问题,成为展示光明新区独特城市魅力以及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有先锋性的城市开放空间。通过对城市"绿心"历史溯源与实践研究,总结城市"绿心"的重要功能与特征,并以光明中央公园为例深入解读"绿心"的规划思想与规划探索。  相似文献   

13.
河流是城市中的复合生态廊道,它包含了特定的城市功能空间和自然生态因素.基于城市双修视角,进行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对城市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山西省忻州市南云中河生态修复工程为研究案例,探讨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河流规划策略研究,为推动"美丽忻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期的背景下,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济南市茂岭山地区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全面把脉规划基地现状问题以及上位规划的不足,以"城市双修"的视角提出六大城市设计策略,探讨"城市双修"理念下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战略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富有活力的生态与景观地区,其规划与建设已成为我国绿色城市发展的重要评价依据。文章首先阐述了城市双修在滨水空间规划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太原市为研究案例,对城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河道空间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基于城市双修的滨水空间优化发展的规划策略,为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为指引,剖析双修工作对独立工矿区城市建设问题的适用性和指导性,基于对白云鄂博矿区的实地调研和规划编制,研究"双修"在改善独立工矿区生态环境品质、生活条件水平以及产业竞争力方面的具体规划方法,针对生态环境、产业转型、城市功能、综合交通、公服设施、城市形象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为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修复革命圣地的绿水青山——延安生态修复工作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双修"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延安作为第二批双修试点城市之一,兼具黄土高原城市和革命圣地城市的双重属性。以风景园林师的视角,深入阐述生态修复规划在延安双修工作中的技术特点,通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落地规划3个层次的实践分析,探究新阶段生态修复的工作方向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与城绿格局的不断演化,城市建成区内的绿色空间也发生新的变化,不断出现的超大型绿色空间便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新特征。这一类型的绿色空间以其超大的空间载体、生态容量及功能载荷,在很多方面突破传统城市公园的特征而自成一格,因此需要重新审视超大型绿色空间的规划技术路径。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规划为例,结合在规划方案征集过程中的思考,总结规划技术特点,研究该类绿色空间的规划策略,探索新时期城绿关系的新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三亚"城市双修"的项目实践,探讨城市滨水绿色空间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忽视绿色发展、忽视生态价值、忽视民生需求等问题,提出以生态修复为切入点的城市滨水绿色空间建设的策略与方法,强调构建尊重自然规律、彰显地域特色、与城市有机互动的复合型滨水绿色空间体系。本文通过对三亚两河及丰兴隆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分析,为城市滨水绿色空间的生态治理、功能提升、景观营造提供经验,以期为城市生态修复工作的全面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7,(11)
文章针对山地城市双修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山地城市双修的总体思路,以湘西吉首市为代表案例,因地制宜地提出生态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模式、城市功能提质改造模式、特色风貌塑造与旅游带动模式三大城市双修模式,从生态网络构建、生态廊道建设、生态产业规划、文化旅游开发、城市品牌和特色风貌塑造等方面对城市双修实践展开探讨,并提出规划指引,以期为推进山地城市双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