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道网络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及对绿道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的解读,依据马鞍山"组团式、网格化"的城市绿道发展特色,总结出马鞍山城市绿道总体规划,应形成"三横四纵、八团一心"的布局结构,并通过"一廊、一带、三源"的绿廊系统,实现生态网络的连接。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逐年扩建,人口重心也逐渐向城市边缘伸展。就城市道路而言,绿化隔离功能的绿道景观改造提升的趋势将向城市绿廊网状步行系统转型。改造工程基本的要求是见效快、功能好、施工破坏小、投资经济。通过对闵行区几条道路的改造实践,从设计角度出发,统筹考虑了改造力度和工期造价的协调,以达到营建特色景观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特殊地貌地理条件下的山地城镇景观,呈现小聚大散的区域城乡空间、组团式分散布局的城镇空间结构、断面形式复杂的建设立地条件等复杂性,差异性特征凸显。以山地城市景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形态、生态、情态及业态4个方面对其差异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地城镇景观具有形态立体多维、生态复杂协同、情态多元共存、业态空间复合的显著特征。针对这些差异性特征,从"四态"方面进一步提出了空间组合、生态网络、人文脉络及复合业态的系统性景观优化策略,以建构山地城镇景观的适宜技术路线,为山地城镇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对于优化城市生态、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武汉市与其他城市的绿地生态网络状况,提出由绿源、一级绿廊、二级绿廊及水廊道构成市域生态网络.在形成总体绿地生态网络的基础上,对以城市绿道为代表的生态廊道及以重点生态用地、公园绿地为代表的生态斑块的规划建设进行探讨,以期实现生态优美、绿色发展的武汉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景观概念与景观生态学理论,论述了山地城镇的号观敏感性特点.以杭州、三门等典型山地城镇的传统建筑、街区与自然山水相协调的号观特征为例,采用空间结构模拟的方式,分析研究了山地景观保护的协调性设计手法,强调了我国风水学中“天人合一”的景观和谐理念。从地域景观特征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山地城镇景观可持续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山地城镇绿化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山地城镇独特而又敏感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提出了适宜山地城镇的“绿核+绿廊+绿网”的绿化模式;揭示了这种绿化模式适应性,渗透性,系统性,可达性,生长性,文化性,经济性等一系列鲜明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力图促进山地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引导山地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山-城"眺望景观对感知山地城市魅力,彰显山地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以赣州市为例,构建眺望点、眺望目标和眺望视廊组成的眺望景观体系."城中观山"眺望景观包括城中山景眺望、外围山景眺望和局部山景眺望,以山脊线以下30%山体高度可见为基准,划定城中山景的前景控制区和背景协调区、外围山景的视廊控制区和视廊协调区、局部山景的最不利眺望点视廊控制区."山上望城"眺望景观包括城区眺望和地标眺望:眺望城区时,以120°视角确定核心眺望区域,对近景范围既有景观、中景范围"高层建筑墙"、远景范围城市天际线提出控制要求;眺望地标时,明确前景控制区与背景协调区的控制要求."山体互望"眺望景观基于双向锥形视廊,明确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作为21世纪规划主题的绿道在中国的首次实践,在广东地区轰轰烈烈的得以开展。通过对《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编制过程中的思考入手,着重分析了指引中绿道分类、绿廊宽度、慢行道宽度、景观设施、节点系统以及标识系统等绿道组分的量化和设计细节。  相似文献   

9.
景观视廊控制是以视觉分析为手段的城市设计方法,也是提高城市空间景观品质的重要途径。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视廊控制应从街区空间形态、视廊布局、视廊要素控制三方面着手进行分层次引导。从而通过街巷方向,街阔比、广场边界的长宽比来控制公共空间内的视廊和视景,改善历史文化街区视觉环境品质,让视线呼吸。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华北地区山地城市的扩张,浅山区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暴露出许多生态、经济等方面的问题,逐渐被纳入规划建设的范围内。浅山区绿道作为一种绿地系统中的线性景观空间,近年来在一些城市得到实践和运用,其生态修复、功能连接、景观延续、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属性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可能。笔者针对华北地区浅山区绿道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总体分析浅山区的自然基址与城市的发展演变特征,得出浅山与城区的关系;其次结合绿道的功能特征与属性研究得出浅山区绿道的发展重要性与建设目标;最后以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前大道规划设计项目为例,阐述华北地区的浅山区绿道在生态、功能、景观、文化等方面的营建策略与设计成果。希望为相关浅山区绿道的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引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山地城镇旧城区改造规划的开发强度、山水格局、城市文化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彭水县旧城江东片区为例,提出从经济可行性角度,确定旧城改造容量分区;从山水特征角度,确定旧城的整体格局;从城市文脉角度,构建城市空间结构,以期为山地城镇旧城区改造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河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中重要的自然景观要素.阐述了滨江城市中心区的自然条件和景观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南京浦口中心区的实践剖析,尝试在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内运用空间设计、环境艺术、景观视觉及景观建筑学的理论,借鉴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的经验,探索了滨江城市规划设计中"山-城-江"一体的通江景观、新老城视廊的跨江景观、新城轮廓天际线的临江景观塑造,以此审视城市跨江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景观框架调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山地区域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山地城镇在地景观的研究逐渐兴起,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回顾了山地城镇在地景观研究的缘起,强调了“人-地”关系的协调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出发点。通过文献计量与传统综述分析,梳理了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归纳该领域研究呈现出从静态向动态、从现象到原理、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综合、越来越强调“人-地”互动等趋势;并分析了规划设计领域的历史景观特征图谱及现代转译、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和公共空间适应性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山地城镇景观,风景园林人应积极推进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协同并举,以期为山地城镇建设作出风景园林学科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绿地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本质和内涵之一,是民生工程的核心内容,绿地系统及绿廊绿道规划是美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探讨绿地系统及绿廊绿道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在山地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忽视山地独特而敏感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盲目地沿袭平原城市的规划理念与方法,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结构的混乱、城镇地方特色的消失等一系列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从山地城镇景观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景观生态格局、绿色开放空间体系、视觉空间品质、地方历史文化风貌、山水美学意境等几方面的式图建立一种适应山地生态环境,引导山地  相似文献   

16.
唐浩  王艳 《重庆建筑》2023,(6):18-22
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示范区,成都近年的景观打造对于其他城市景观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城市绿道作为城市中连接居民与绿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是重要的景观资源,也是都市景观特征的体现,对城市绿道进行景观测度评价,可以丰富完善研究体系,评价结果可作为后续都市绿道规划设计的科学依旧。该文以成都市“锦城”绕城绿道为例,使用后评价法,从可达性、舒适性、安全性、美观性、文化与娱乐性等5个方面构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进行评价,总结该绿道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地调研与随机访问提出优化策略,以期提高绿道景观质量,提升使用者满意度,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陕西商州区的发展背景解读,探讨商州城区优化绿色空间布局的必要性。在对商州城区绿色空间调研分析基础上,挖掘其绿色空间特色,提出商州城区的绿色空间布局优化策略,通过优化绿色空间的生态性、人文性、多样性、均等性、连续性、互融性、互通性、景观性和整体性,形成"一心、两带、三楔、四山、五廊、六点"的布局系统,提出"绿心-绿点-绿带-绿楔-绿道-绿廊-山水"的绿色空间网络化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北京颁布了《北京市级绿道建设总体方案》,截止2017年,北京已建成健康绿道逾700公里。本文在对"三山五园"绿道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之上,从绿道规划、景观特色、生态优先、交通配置以及设计落实等方面对北京绿道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意在凸显绿道在休闲游憩、保护城市生态格局等方面的复合型功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绿道的不断兴建,人们对城市绿道的景观环境质量与特色文化氛围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避免城市绿道的设计出现千城一律、缺乏自我特色,探索科学合理、环境宜人、富有文化内涵及主题特色的绿道设计,对建设特色绿道景观风貌与城市宜居环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台中市知名的城市特色绿道——草悟道进行研究,分析了行草文化主题下绿道景观空间的设计特点,探讨了城市特色绿道景观空间的设计内容,为设计具有主题特色与文化氛围的城市绿道景观,提供有价值的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绿道具备为城市提供生态绿廊、供人们休闲游憩、连通城市公共空间等功能.随着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质量追求的提高,城市绿道也迎来了适宜的发展契机.近年来,重庆市越来越重视滨江区域的城市风貌更新与环境治理,"两江四岸"也迎来了环境与风貌提升的契机,而滨水绿道的规划设计在其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结合重庆北滨路西延伸段的场地状况,分析其存在问题,同时结合山地城市滨水道路的场地特点进行场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