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水溶液在-10℃以及中、高纤维浓度条件下处理蔗渣盘磨机械浆,以求改善其漂白性能,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处理前后纤维微观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用碱量6%、冷冻时间45min、纤维浓度15%、浸渍时间10min的处理条件下效果最佳。与原纤维相比,处理后纤维经过氧化氢和连二亚硫酸钠两段漂后白度可提高21%,此外处理后纤维表面有轻微的破损,而其他微观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水溶液在-10℃的条件下处理漂白硫酸盐化学浆,以求在保证纤维强度的前提下提高纤维松厚度,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处理前后纤维微观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纤维浓度15%、浸渍时间10min、冷冻时间75min、用碱量9%的条件下,上述目标可以实现。与原纤维相比,处理后纤维成纸的松厚度可提高21%,而纤维强度无明显变化,此外处理后纤维的成纸断面形态变化明显,而其它微观性能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式对棕榈纤维双氧水漂白工艺进行最优方案筛选,并对漂白后的纤维强力和白度进行测试,对棕榈纤维漂白前后的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硅酸钠的用量和处理温度对纤维的白度和强力影响较大,当双氧水用量为4.5%、硅酸钠用量为0.35%、JFC用量为3%、处理温度为95℃、处理时间为50 min时,棕榈纤维的白度最好,强力及失重率损失最小。红外谱图表明:纤维的亲水性基团数量增多,亲水性增加;XRD图谱表明:处理前后棕榈纤维的结晶度变化不大,这说明漂白处理对棕榈纤维的性能影响较少,漂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漂白麦草化学浆成纸,通过单因素试验探求碱浓度、浸渍时间、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等因素对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处理前后纸张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碱浓度6%、浸渍时间3s、冷冻时间12min以及洗涤时间10min的工艺条件下,处理后纸张的强度性能最好。处理前后纸张的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衍射图谱均没有明显变化,但纤维表面形态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低温及中高浓度条件下,利用氢氧化钠 硫脲水溶液浸渍处理由漂白硫酸盐慈竹浆抄造的纸张,经冷冻及洗涤后制备湿强纸,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碱浓、浸渍时间、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和洗涤时间等因素对纸张强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处理前后纸张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碱浓7%、浸渍时间3 s、冷冻温度-7℃、冷冻时间15 min、洗涤时间15 min的处理条件下,制得的湿强纸强度性能最好。与处理前原纸相比,在该条件下处理后纸张的干抗张指数提高了66%,干耐破指数提高了183%,湿抗张指数提高了321%,湿耐破指数提高了980%;同时处理后纸张中单根纤维的含量显著降低,且处理前后纸张纤维的官能团结构、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结构、热力学性能以及碳骨架结构均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黄麻纤维作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纤维,长时间处于碱性应用环境中,存在着纤维断裂疲劳以及韧性减弱而导致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变差的问题。探究了黄麻纤维在高浓度碱性条件下极限断裂强度的变化。设计实验对黄麻纤维进行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碱处理,研究了碱处理后黄麻纤维的性能、微细结构和断裂强度的变化,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碱处理后黄麻纤维的结构以及断裂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碱处理浓度为5%、20%、35%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黄麻纤维的断裂强度降低,当处理时间为12 h时,断裂强度出现反弹,而饱和碱处理的黄麻纤维则在处理时间14 h时,断裂强度才回升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氢氧化钠-硫脲水溶液处理漂白竹材硫酸盐化学浆(低温条件下),以求在保证纤维素纤维成纸强度性能的前提下改善其松厚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最佳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在用碱量8%(以氢氧化钠计)、处理浓度15%、浸渍时间10min、冷冻时间70min的条件下,该体系对纤维素纤维松厚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佳。处理后纤维成纸松厚度提高21.7%,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分别降低7.30%和8.16%,而纤维形态和成纸断面形态的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氯化锌水溶液预处理麦草草片以改善其高得率制浆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氯化锌用量、浸渍时间、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因素对麦草高得率制浆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原料或浆料微观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氯化锌用量8%、浸渍时间15min、处理温度70℃、处理时间60min的条件下,制得麦草漂白化机浆的性能最佳,和自制麦草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相比,经氯化锌水溶液预处理后制得的麦草漂白化机浆的磨浆能耗降低21.8%、细浆得率提高4.6%、白度提高5.7%、抗张指数提高15.3%、耐破指数提高18.6%、松厚度降低2.9%。同时两种漂白化机浆的官能团结构和结晶区结构的差别不明显,预处理后草片和浆料纤维的整体形态均没有明显差别,但经氯化锌水溶液预处理后制得麦草漂白化机浆纤维表面的破损程度略高。  相似文献   

9.
在碱性条件下,用双氧水对白绒进行漂白,并在漂白过程中加入羊绒保护剂,以改善漂白后羊绒纤维的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分析了白绒漂白过程中各助剂用量对漂白效果的影响,以漂白后纤维的白度、碱溶解度等指标来评价各因素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得出白绒漂白的最优工艺为:双氧水70%(omf),氧化稳定剂25%(omf),羊绒保护剂4%(omf),氨水1%(omf),浴比1︰20,55℃,85 min。普通白绒的白度为48.73%,碱溶解度为12.35%,单纤维强力为4.96 c N,经上述工艺漂白后的白度为66.52%,碱溶解度为13.83%。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碱脲体系在中温条件下对木质纤维原料磨浆性能的影响,在本课题中利用氢氧化钠-硫脲-尿素体系处理玉米秸秆,在中温以及高纤维浓度(20%)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试验探求其最佳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在浸渍时间15min、用碱量6%、处理温度70℃、处理时间60min的条件下,该原料的磨浆性能可得到有效改善。与经氢氧化钠水溶液预处理后制得漂白化学机械浆相比,经氢氧化钠-硫脲-尿素体系预处理制得漂白化学机械浆细浆得率、白度、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分别提高2.28%、5.94%、18.8%和20.5%,磨浆能耗和松厚度分别降低16.1%和4.65%。此外两种漂白浆纤维中元素含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轻质碳酸钙作为涂层填充剂制备聚酰胺湿法涂层织物出现的吸墨性不佳、pH值偏高等问题,采用油酸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取涂层用填充剂碳酸钙,通过活化度和沉降体积对原位合成的碳酸钙进行改性效果评价,借助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探究其改性机制,并将合成后的碳酸钙应用于聚酰胺湿法涂层中,考察其涂层膜的结构特性以及涂层织物的吸墨性和pH值等。结果表明:当油酸用量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15%时,原位合成的碳酸钙改性效果最佳,活化度为99%,沉降体积为3.95 mL;将其作为填充剂应用于聚酰胺湿法涂层中,涂层膜的接触角下降了8.29°,涂层织物的墨迹长度减小了10.42 mm,涂层织物的pH值下降至7.27,吸墨性改善,pH值更符合纺织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不冻液冻结乌鳢块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冻液冻结对乌鳢块冻藏过程中冰晶及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冻结温度(-20、-30、-40 ℃)的不冻液和空气冻结乌鳢块,以冰晶大小、盐溶性蛋白含量、pH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和持水性等为指标,考察了乌鳢块冻藏(-18 ℃)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采用-20、-30、-40 ℃不冻液冻结的乌鳢块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分别为310、226 s和125 s,生成冰晶的面积分别为308.8、142.4 μm2和86.5 μm2,分别显著短于和小于空气冻结方式下乌鳢块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3 412 s)和生成冰晶的面积(939.6 μm2 )(P<0.05)。另外,在-18 ℃冻藏过程中,经不冻液冻结的乌鳢块的盐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空气冻结组,而形成冰晶大小、pH值、TBA值、TVB-N含量、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均明显低于空气冻结组,其中-40 ℃不冻液冻结后的乌鳢块在冻藏过程中品质变化最小。综合以上结果,不冻液冻结比空气冻结能够更好地保持冻藏过程中乌鳢块的品质,且不冻液的冻结温度越低,冻结速率越高,形成冰晶越小,越有利于鱼肉品质的保持。  相似文献   

13.
以苹果和豌豆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新型复合饮料,考察苹果汁与豌豆汁的配比、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和复合稳定剂添加量对复合饮料的感官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苹果豌豆复合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苹果汁与豌豆汁的体积比为1∶1,白砂糖添加量3%,柠檬酸添加量0.5%,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7%。在此优化条件下,复合饮料的最佳感官得分为86.3,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恩施烤烟香型香韵和品质特征,对恩施主产烟区烤烟样品进行感官质量分析。结果显示,恩施烤烟香型为中间香型,程度"尚显著-较显著",植烟区域、海拔和品种间烟叶香型一致性高。恩施烟区属"武陵秦巴生态区-醇甜香型",香韵丰富,15种香韵有14种得到显现;香韵以干草香、正甜香为主,辅以木香,复合清甜香、焦甜香、青香、豆香、坚果香、焦香、辛香、果香、药草香、花香、酒香。香气品质中主要指标香气质、香气量和透发性均处于中等+至较好的水平。植烟区域对香韵差异有显著影响,中海拔烟区香气品质最佳。总的来看,恩施烟区属"武陵秦巴生态区-醇甜香型",香韵丰富,主要香韵是干草香和正甜香;香气品质中等至较好,香气特征稳定,中海拔烟区更能彰显香型特征和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成熟度、品种及其互作对烤烟多酚类物质的影响,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烤烟品种K326、豫烟11、云烟87,分别在其未熟、成熟和过熟时采收,研究其对烟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总量、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成熟度、品种及组合间多酚类物质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多酚含量主要受成熟度的影响,其次受品种影响。成熟度、品种及其互作对总酚、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含量变异的贡献率各不同,其中成熟度对总酚、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2.93%、55.83%、48.38%、73.58%,总体以成熟采收时含量最高;品种贡献率分别为32.31%、31.57%、32.97%,16.04%,以K326含量最高;成熟度与品种互作的贡献率分别为14.64%、12.32%、18.29%、9.43%。K326、豫烟11在成熟采收时总酚、绿原酸、芸香苷、莨菪亭含量较高;云烟87在过熟采收时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含量较高,在成熟采收时莨菪亭最高。采取与种植品种相适应的采收标准,是提高烟叶多酚类物质含量的重要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6.
建立QuEChERS-涡流辅助分散液-液微萃取(vortex-assisted 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VADLLME)-内标法-GC-MS/MS快速测定铁皮石斛中的农药残留。样品经乙腈溶液提取,旋涡超声后,滤液经N-丙基乙二胺(N- propyl ethylenediamine,PSA)吸附剂、C18吸附剂净化,净化后滤液过滤膜后取1 mL乙腈作为分散剂,加水4 mL,用0.1 mL四氯化碳萃取,涡旋混匀,形成乳浊液经离心后吸取下层萃取液,吹干后加外环氧七氯内标,再加正己烷定容,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MS)测定。试验对萃取、富集和净化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试验条件优化后,各农药的富集倍数可达47倍~106倍,检出限为0.353 μg/kg^1.14 μg/kg,线性范围为0.002 mg/kg^0.5 mg/kg,相关系数为0.990 5~0.999 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7.5 %~97.7 %,相对标准偏差0.6 %~8.4 %。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耐磨性能良好的双疏型纤维膜并将其应用于油/水、油/油分离领域,以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为基材,采用多巴胺(DA)与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G617)对纤维膜进行改性制得双疏型PAN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探讨纺丝条件、DA与G617用量等对改性前后PAN纤维膜表面形貌以及疏水疏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纺丝液中PAN质量分数为13.8%、纺丝电压为18 kV时,纤维形貌最佳;改性后PAN纤维膜的乙二醇接触角可达135.1°,甲苯接触角为0°,水接触角可达141.9°,色拉油接触角可达131.2°;摩擦20次后PAN纤维膜的水、色拉油接触角均大于125°,可顺利实现水/甲苯、甲苯/乙二醇以及甲苯/水乳液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为通过探究人体与服装间的距离松量分布规律构建成衣样板生成规则,首先使用三维扫描仪对未穿着服装的人台进行扫描,获得人台基本数据。然后扫描穿着7件相同款式不同尺码的西装,获得7件服装点云数据。再将人台数据和服装数据进行叠加展示服装间的距离松量分布规律,并通过测量人台与服装间10个特征部位的截面环建立距离松量计算模型,进行给定松量和距离的松量转换。最后用三维曲线拟合方式以胸围曲线为例进行了样板增量的转化。结果表明:各部位距离松量回归方程的R 2值均大于0.9,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精确度;通过案例验证发现成衣胸围与人体净胸围之间存在-0.42 cm的误差,且在国内女装制作胸围标准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石蜡起始挥发温度低的问题,采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耐高温相变蜡(PC-WAX)/聚丙烯(PP)共混物,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与双柱毛细管流变仪对共混物的热性能与流变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PC-WAX质量分数为20%的共混物其起始挥发温度为225.91 ℃,相比纯PC-WAX增高,且热挥发速率减小;PC-WAX/PP共混物熔体属于剪切变稀流体,随着PC-WAX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熔体的剪切应力、剪切黏度与黏流活化能逐渐减小,在温度为180 ℃、剪切速率为5571.21 s-1下,PC-WAX质量分数为20%的共混物熔体剪切应力、剪切黏度与黏流活化能较纯PP分别下降了52.9%、48.6%和66.3%;共混物的结构黏度指数随温度的升高和PC-WAX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消防员防护服面料的舒适性并考察织物组合舒适性的影响因素,选取我国消防服常用的11种织物,模拟消防服层次构成,即包括外层、防水透气层和隔热舒适层,进行多层织物热阻、湿阻和总热损失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几种织物组合,其基本性能均符合GA 10—2014《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标准,但热湿舒适性与美国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织物的热阻、湿阻和总热损失均与其面密度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织物热阻、湿阻与面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总热损失与面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织物组合间空气层的厚度对织物组合的热阻值影响较大;织物组合总热损失与克罗值、透湿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可直接用于评价消防服多层织物的热湿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